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阡县旅游业区位条件分析及发展规划

石阡县旅游业区位条件分析及发展规划

石阡县旅游业区位条件分析及发展规划雷筑鸣石阡民族中学摘要: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地理坐标置107°44′55″E至108°44′55〞E,27°17′05〞N至27°42′50〞N, 东邻江口县、岑巩县,南接镇远县、施秉县,西连凤岗县,余庆县,北靠印江县、思南县,县境内东西长80.4千米,南北宽47.8千米,国土面积2172.4千米。

县城距贵阳320千米,距铜仁148千米。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民风朴实,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

本文从旅游业区位选择出发,分析石阡县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并探讨该县旅游业发展的态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石阡县旅游业区位条件分析发展规划石阡县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一、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众多出点的地热温泉因地质构造奇特,石阡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温泉出露点达23处之多;素有“泉都”之称。

1、城南温泉位于县城南松明山麓,高于龙川河面12米。

泉水从山麓石隙中间涌出,水温47.50C,出水量为45.83吨/小时,流出后注入龙川河。

温泉沐浴场所初具规模,始于明万历三十年(1606年),距今393年。

历代官府百姓几经筹款改扩或重建,设施逐步完善,其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明清格调,集洗浴、游览于一体。

现在的城南温泉,经过吸引外资、精心打造,也成功地将古代沐浴文化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若到此一沐,你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2、在城东北方向约25km(石铜公路旁)的凯峡河,沸腾的地下热水从一溶洞流出,象一蛟龙回归大海。

身临其境,你会另有一番情趣,当地游览设施也具备一定的的接待能力。

此外,其它各出露点,其开发利用规划也都在进行中。

石阡温泉群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目前是西南地区的唯一)。

现正在申报为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2〉景色迷人的生物水文景观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落差较大,垂直地带性显著,物种繁多,特别是以梵净山的姐妹山—佛顶山最为有名。

具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佛顶山,其主峰坐落在石阡县境内甘溪乡南部,海拔1869米,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峨嵋之清秀、雁荡之怪石。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梵净山难分伯仲,从古至今仍是佛教圣地。

佛顶山中有植物1069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和红豆杉。

142种鸟类和50种兽类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大灵猫、小灵猫、猕猴、豹、青鼬、斑灵狸、林麝、飞虎等11种。

由于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特征,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生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当你站在佛顶山顶远眺,可见峰峦叠嶂,古树参天,云雾缭绕,俯首足下,深壑峡谷,云雾弥漫,美不胜收。

佛顶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科考、探险的好去处。

(佛顶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现正在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鸳鸯湖”位于县城南,离县城18公里左右,景区内森林密布、峡谷幽深、清溪浅流,是亚洲鸳鸯最大的聚集地。

可泛舟,可钓鱼,观鸳鸯。

(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中国委员会、香港中国城市研究院CUI、中华口碑中心CPPC、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生态示范基地等联合举办的第三届(2009)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2009年3月在香港发布,石阡鸳鸯湖以其“并蒂之情连理之约”的美誉荣获第三届(2009)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第34名。

)此外,龙川河荡舟、欧家湾水库垂钓、洋溪河峡谷畅游、乌江河闪古渡冲浪等都是休闲愉乐的好去处。

〈3〉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石阡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早在秦朝时即在县境内置夜郎县,总人口38.03万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2%,各民族聚居、杂居地融合在一起。

长期的民族交融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风土人情。

1、民风朴实的民族村寨楼上古寨:楼上古寨距石阡县城15公里,该寨以“北斗七星”树为中心,以“北斗七星”的天枢至摇光交天权与天玑形成四个象限。

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

在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中,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尧上民族村寨:尧上民族文化旅游村位于石阡县佛顶山脚的包溪河畔,沿河两岸民风民俗古朴,田园风光秀丽,天生桥、飞水岩瀑布神奇壮观,杉木洞、将军岩等自然景观光怪陆离。

邓氏祠堂木房上的仙人靠、房顶上的凤凰翘角檐、大门前上方悬挂的木雕菱形灯笼等仡佬族民居建筑风格,宽袍大袖服、绣花围腰、绣花尖尖鞋等民族服饰,薅草锣鼓、仡佬族腰鼓、毛龙、傩堂戏、木偶戏等民风民俗表演,神仙豆腐、马打滚、黄狗粑等特色风味小吃都成为该村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以上两个民族村寨旅游接待设施也初具规模,每年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上万人次。

2、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木偶戏: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石阡县各民族中的一种民间傀儡戏曲剧种。

鼎盛时期的演出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及周边湘、鄂、渝、黔等省边区的各民族中。

石阡木偶戏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的社会功能,是研究黔东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最好例证,同时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006年石阡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石阡境内流行的仡佬族毛龙、茶灯、傩堂戏、仡佬族嘣嘣舞、情歌对唱等民族民间歌舞都会给游客的听觉、视觉以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也许你还会纵情于这些欢乐的歌舞中吧。

(值得一提的是石阡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被《民歌·中国》的“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4〉历史厚重的文物遗迹石阡,这一具有2000多年的建制县域,长期以来的人文活动,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给当地来了一笔不可多得的旅游财富。

1、万寿宫:石阡“万寿宫”糸江西客商在省外修建的一种公共建筑物,位于县城北门。

石阡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修。

该宫始建年代早,具有历史言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物等多方面文化价值,因其修建早,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设计巧妙,构思奇特,做工精美,贵州省文化厅列为有代表性的古建筑。

2001年06月25日,石阡万寿宫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府文庙:位于石阡县城东南越城路。

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由时任知府李鉴修建,因在石阡设府同一年修建,故称“府文庙”。

明永乐十一年石阡设府,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度(“改土归流”意味着文明和进步,它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郡县官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文庙,传播儒家思想(文庙亦称学宫,是古代培养封建科举人才的场所)。

石阡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府文庙的建筑价值以及其完好的保存现状都使得省内外的文物专家赞不绝口。

1999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天主教堂:位于石阡汤山镇长征路北段东侧,教堂始建于清光绪27年(1901年),为天主教德国圣心会石阡教区(时辖24县25个教堂口)本堂,是当时贵州三大教区之一,同时又为红军“石阡会议”旧址。

规模最大时占地7000余平方米,有中西合璧、砖木结构楼房10余幢。

今存经堂和南北两侧神甫楼、修女楼。

石阡天主教堂是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也是石阡旅游业吸引国外游客的一个闪亮点。

此外,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的古桥“启灵桥“、红军“甘溪战役”遗址、龙塘镇困牛山200余人红军集体跳涯遣址等地都具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是人们回顾历史、凭吊先烈的理想场所。

〈5〉旅游产品丰富多样石阡苔茶:石阡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明清时代曾作为贡品。

茶园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深山幽谷之中,峰峦叠翠,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和,茶树生长自然环境优越,其茶味清香可口、醒神润喉,品味石阡苔茶能使人有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的感觉。

石阡苔茶产品多次荣获国内外茶类评比金奖,2009年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并荣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

此外,石阡产的苦丁茶、藤茶、黄花菜、豆腐、皮蛋、绿豆粉、仡佬族服饰等都是携带方便的旅游产品。

小结:石阡县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度较好,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二、石阡县旅游业开发存在的问题〈1〉、交通设施落后。

近年来的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长期以来还停留在三、四级油路的水平,路面崎岖、弯道多。

县域内乡镇与乡镇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公路基本上还没有硬化,路面也很窄。

城市到景区,景区到景区的交通线没有很好的连接起来。

〈2〉、经济发展水平低。

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GDP与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三者的比例关系:当人均国民收入在300美元时,激发近距离旅游;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激发中距离旅游;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会激发国际与洲际旅游需求。

当人均GDP不足200美元时,人们收入主要用于生存消费。

石阡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周边地区经济欠发达,导致离旅游客源地远,旅游成本高。

〈3〉、教育文化比较落后,旅游人才缺乏,旅游服务与管理落后、现有的宾馆酒店、旅行社等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接待能力差、环境容量低。

〈4〉旅游规划缺乏统一协调规划,与境外的旅游地衔接度差,旅游项目品牌包装不到位,特别是对“泉都”这个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

石阡旅游业发展规划石阡县是贵州省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依托文化旅游优势资源的转化、依托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率先突破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赶超和跨越的重要途径。

石阡县早就将今后的发展规划定位于要建成“公园县、疗养县、旅游县”这一宏伟目标,这一目标是符合当今经济全球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大趋势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石阡旅游业发展的雏形也基本形成。

但由于交通的限制、经济的落后制约了当地旅游业建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就今后石阡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提出我的几点建议,以供商榷。

一、合理规划城南温泉,尽快建成“松明山温泉公园”建议在现有的城南温泉基础上,扩大城南温泉的覆盖面积,其范围北至泗沟、狮子桥一线,东将松明山整体圈入、南至温泉大桥,西跨龙川河抵河西大道一线,建成“松明山温泉公园”。

这样可将松明山地震纪念碑和人工飞瀑、龙川河古渡古钓等景观自然纳入园内,园内建筑、雕塑、道路、园林、休闲场所等人文景观设计都应与园内的山(松明山)、泉(城南温泉)、水(龙川河)等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天、地、人合的美妙画卷。

(另关于越城路泗沟—温泉大桥段改道线路设计可用隧道式,即从泗沟打隧道至万安接石铜线,这样既能保证景区有足够的空间,又能减轻对景区的环境污染,而且建成后这一长约1公里的隧道自然成为县城一道新的风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