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学的定义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逐步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比较(不同)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主要向受众传递新的事实信息,“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所在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是以传播事实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
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评论的特征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新闻评论与新闻评论学的不同我国的新闻评论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有两种基本手段:一是新闻报道手段;二是评论手段。
⏹作为社会主义媒体的新闻评论,毫无疑问,应该把“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最大追求。
⏹所谓舆论,它是社会群体对某种事件或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与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
舆论在任何时候总有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唯物与唯心、辩证与僵化之分,因此,新闻评论在进行舆论引导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注意科学的分析和权威的评论,把握正确的导向。
我国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一、紧密联系当前工作实践和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
二、触及现实,激浊扬清,兴利除弊,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讲事实2、讲真话3、讲道理三、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党报评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主要方略(党报评论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1、化被动为主动2、化说教为说理3、化生硬为生动4、化单向为双向5、化互动为互赢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1、政治家的眼光⏹2、理论家的头脑⏹3、社会活动家的本领⏹4、杂家的智能⏹5、作家的技巧网络新闻评论(广义的)是网络媒体就当前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评价性意见。
(狭义的)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字左右,也有超过千字的。
网络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1、各大网络新闻媒体的原创评论(注意与传统媒体电子版的评论相区分)2、各种社区论坛上的新闻评论帖3、各种自媒体或社交媒体上的新闻评论话语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优势1.首先是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充分体现了它的草根性和民主性。
2.准确及时,快速反应3.旗帜鲜明,尖锐泼辣4.交互性强,穿透力大5.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新闻评论的要素新闻评论的要素是指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论点有两种,一种是总论点,一种是分论点。
⏹总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和主旋律。
⏹分论点对所论述的部分来说是论点,需要加以证明;而对全文的总论点来说,同时也起论据的作用。
⏹总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关系,如主从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
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包括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
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总的来说,在新闻评论里,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髓。
说论点是灵魂,因为它对论据、论证起统率作用;说论据是血肉,因为论点是靠论据证明或说明的;说论证是骨骼,因为它是连接论点与论据的桥梁和纽带。
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
好的评论文章,都是具有鲜明的论点、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的,三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当然,并不是每篇评论都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
什么是选题?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好的论题应具备的条件⏹触及现实,富有新意⏹面向全局,准而有当⏹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什么是立意所谓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立意的主攻目标1、论题要有新思想2、论理要有新高度3、论述要有新角度论证的含义所谓论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大题)评论文章的论证方式有两种:立论与驳论一、立论所谓立论,就是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立论的论证方法有:1、例证法(事例论证)这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它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在新闻评论中用的比较普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2、引证法(事理论证)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也可以说是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
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我们平时引用理论性论据,来论证某一论点、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即属这种论证方法。
3、比较法(比较论证)有比较才能鉴别。
比较,是认识事物和说明事物的好办法。
它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
因此,这也是论证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又有“类比”和“对比”两种情况,其中对比又有“横比”和“纵比”两种情况。
4、喻证法(比喻论证)这是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
有的问题道理比较抽象,直接说明不容易把问题讲清楚,这时如果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那么,“喻巧而理至”,就能生动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驳论所谓驳论,是以反驳别人的某种错误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
驳论的具体方法:1、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2、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3、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4、反证法和归谬法谋篇谋篇,也就是布局,或称搭架子、列提纲,这是在解决选题、立意和论证之后出现的一步,是将我们的思想成果见诸书面的阶段。
整个评论文章的谋篇,应该由标题、引论(开头)、正论(正文)、结论(结尾)构成。
新闻评论标题在依据、形式、句式等方面,都与新闻标题有所不同1、新闻标题要以事实为根据,新闻评论标题要以观点、态度为依据。
2、新闻一般有主题,又有辅题(引题和副题),结构较复杂;新闻评论的标题则较简单,一般只有一行主题,特别重大的社论,才可加副题。
3、新闻标题语法要求较为严格,例如主题最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新闻评论的标题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拘一格。
引论引论是新闻评论的开头,是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主要担负着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是全文的统率正论正论,也叫正文、主体,或称“本论”,是新闻评论展开论证说理的部分。
正文结构要讲究“起承转合”,切忌平淡正论部分在布局时常常会结合使用以下几种基本的论证结构:(大题)1、归纳论证结构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说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
这种论证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是符合人们一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的。
《五四的精神是什么?》2、证明论证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
这种论证方法,符合人们说理的习惯,是一种基本的常用的论证结构。
《干什么不像什么,缺乏职业精神的中国人》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先提出总论点。
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
这种论证方法,条分缕析,严密周详,便于把道理说清楚。
《“明义”就是动力》4、递进论证结构提出总论点后,要求逐层分析,或有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把道理阐述得比较完整深刻。
《十年后月收入5000还能算中产?》《中国迈向美好未来》《某些官员的无耻官话令人叹为观止》《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对手》5、比较论证结构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与另一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
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的特点或矛盾可以在比较中阐述清楚。
《当“全民红包”偶遇“处级红包”》6、正反论证结构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
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使是非曲直,昭然若揭。
《经济增长速度:快乎?慢乎?》结论结论,即新闻评论的结尾部分,这是全文论证部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思想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采一、叙议结合,议论风生二、通情达理,情理交融三、起承转合,变化有致四、言之有理,辞达理举1、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2、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3、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4、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练习:从文章角度、立意、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谋篇、情感、文采等方面分析评论《凡人毛岸青》新闻评论的分类1、大型重型的评论:A 社论B编辑部文章2、中型的评论社评、评论员文章3、小型的评论A短评B 编者按C编后社论与编辑部文章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
编辑部文章是由社论发展来的,是比社论更有分量的、更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
与社论相比较,党报的编辑部文章容量更大,规格更高,是专门就国内外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政策性言论。
一般情况下,不轻易运用这一评论手段。
系列评论由于社评、本报评论员文章在选题和论述范围上的独特要求,在实际评论工作中,经常把重大问题分成几个方面、多种角度来一篇一篇地加以论述。
通常采用“连论”的方式(如“一论”、“二论”、“三论”;“一评”、“二评”、“三评”等)。
这类系列评论,具有持续时间长、包容量大、强势效应突出等优势,是评论文章中的“集束武器”。
写作有几个要点:第一,要精心策划。
第二,要紧密配合。
第三,要言之有物。
第四,要有评有论,以理服人。
如:《人民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人民日报》“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 系列评论短评(掌握)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在几百到一千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