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整轨道安全技术措施

调整轨道安全技术措施

三煤集中轨道巷及南北大巷调整轨道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三煤集中轨道巷及南北大巷沿线轨道因使用时间长,轨面磨损较大,水平高低、轨距偏差、接头平整度、轨枕间距等均超标,为强化现场运输安全管理,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我队决定对管辖范围内轨道进行调整。

为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及工程质量,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编制依据1、根据生产条件,结合我队实际情况,本着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期进度、安全和质量的原则,科学优化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各项指标后而编制的。

2、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及技术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2016)(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3)机电设备完好标准(4)神火煤业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规范》(5)新庄煤矿临时轨道敷设标准三、作业项目三煤集中轨道巷调整轨道。

四、施工组织1、人员组织①安全负责人:刘永响孙勇敢②现场负责人:刘龙高强③技术负责人:张帅④参与人员:机电工及道工班人员2、施工时间施工时间:2020年6月9日至施工结束五、施工标准及要求1.调整轨道前应先对施工地点进行找底,保证底板平整无积渣。

2.主要运输线路(主要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石门、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地面运煤、运矸干线和集中运载站车场的轨道)及行驶人车的轨道线路质量达到以下要求:(1)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和内侧错差不大于2mm;(2)轨距: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允许偏差为-2mm~5mm;(3)水平:直线段及曲线段加高后两股钢轨偏差不大于5mm;(4)轨缝不大于5mm;(5)扣件齐全、牢固,与轨型相符;(6)轨枕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超过50mm;(7)道碴粒度及铺设厚度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8)曲线段设置轨距拉杆。

3.临时轨道敷设标准(1)轨枕①轨枕应采用木质道木,规格为1150×130×110mm。

②道木不得使用杨木、楝木等易开裂的木质料,且无腐朽、明显开裂现象。

③轨枕间距(枕中心距离)700mm(运输特殊设备时按措施执行),过渡轨枕间距≤700mm,接头枕距为250mm,轨枕间距偏差不大于50mm,轨枕垂直轨道。

(2)铺设线路轨枕时全部以行人道一侧取齐。

4.轨道敷设(1)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严禁有杂拌道。

(2)轨道中心线应为一条直线,偏差不大于±50mm。

(3)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4)轨道接头采用对接或错接,直线段当采用对接时,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直线段当采用错接时,相对错距不小于2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轨道接头采用错接时按第一项第3条执行)。

(5)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及曲线段两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不大于8mm。

(6)轨距600mm,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允许偏差:-2~5mm。

5.道钉、扣件、拉杆(1)每根轨枕安装4枚道钉固定,道钉应布置在轨枕中线两侧距中心线20mm,偏差不大于10mm;道钉呈倒“八”形钉入轨枕,与轨道结合紧密。

(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螺栓采用一正一反交替安装。

(3)轨道应安装轨距拉杆,直线段道接头左右两端450mm~500mm位置处安设轨距拉杆,偏差不大于100mm;弯道内轨距拉杆间距2m偏差不大于100mm。

5.道岔安装(1)尖轨前端、直曲连接轨中部和道岔后部的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2)道岔接头处两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不大于2mm。

(3)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

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4)尖轨开程为80~110mm。

(5)尖轨根部轨缝不大于5mm,其他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6)护轨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

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50mm。

(7)滑床板与轨道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

(8)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不大于7mm。

(9)扳道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重锤不得接触底板;安装道岔处用通枕木。

6.地滚(1)斜巷必须根据坡度、长度等情况,沿途装设若干地辊,具体应以钢丝绳张紧时不磨底板和枕木为准,原则上间距不大于20m。

(2)受力较大的上变坡点处必须安设地辊的直径不小于300mm,斜巷中间段安设地辊直径不小于100mm。

(3)地辊安设必须居中安设在道心,垂直于轨道,不倾斜。

(4)地辊应采用专用固定架安设,固定架要有足够的强度。

(5)地辊安装要平整、稳固牢靠,转动灵活,不允许有积渣。

(6)地辊两端必须固定牢靠,用标准件压紧。

(7)甩车场处减少钢丝绳与叉道巷帮的摩擦,应设立地辊或弯道装置,道岔两边应设防止与道轨摩擦的设施或地辊,该处装置或设施要保证足够的强度与效果。

7.其它:(1)轨枕埋入矸渣深度应为轨枕的2/3,轨枕下应捣实,严禁轨枕悬空。

(2)轨道铺设后自轨道面距顶板(棚梁)净高不得低于2.2m,特殊情况下视现场情况另定。

(3)路基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

(4)道床内不得有杂物、浮煤和积水。

(5)安装铺设的轨道线不得打地坪,需地坪硬化处理的必须留出道床。

六、工作准备1.施工前,根据措施中的标准对沿线轨道进行对标。

2.将风带、洋镐、风镐、铁锨、起道器等工具材料备齐分别运至施工地点3.由施工负责人合理分配人员,提高作业效率,保证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七、工作流程根据轨道标准对轨道沿线进行对标→将气带、铁锨、洋镐、风镐、扳道器等工具材料分别运至计划地点→清理道床内灰渣及大石子→调整轨道→重新填充大石子→整理工具,做好现场文明卫生八、具体施工步骤1、将工具准备齐全运至施工地点。

2、施工前,检查施工现场顶板完好情况。

3、根据措施标准对沿线轨道进行对标整改。

4、清理道床内灰渣及大石子。

5、调整轨道。

6、充填新大石子。

7、需要破地坪及重新打地坪处严格按照地坪施工措施进行施工。

8、整理工具,做好现场文明卫生。

九、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地点前,必须有专人检查现场安全隐患情况,排除不安全隐患后方可进入施工地点。

2、施工人员要备足钎子、大锤、撬棍、剁斧、钢尺、洋镐、风镐、扳道器等工具,施工时要正确佩戴各种防护用品。

3、施工过程中需两人或多人配合时,要统一口号,严禁出现伤手、碰脚现象。

4、使用风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使用前,应对各连接部件进行检查,确保各配件完好无缺损,保证连接牢固可靠。

②使用前,将胶管与风管接头使用正规卡子连接牢固。

③施工过程中,勿使重物或其他物块碾压在胶管上,以保持输气正常。

④风镐正常作业时,应注意其内润滑油油量,发现不足时及时加注,注油时先关掉阀门释放风压,斜置风镐,按压镐柄,由连接管处注入。

⑤操作时,需握紧风镐镐柄,注意风镐顶部弹簧、滤风网及接头的松紧,防止脱落,用力均匀,严禁野蛮作业。

⑥施工时,现场负责人统一协调指挥,做到不安全不施工,施工人员听从指挥,安全作业。

5、使用起道器或千斤顶时,要先放平、垫稳,使用过程中用力要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因用力过猛伤人。

6、使用起道器或千斤顶时,钢轨顶起后要随起随垫,所有作业人员的手、脚不准伸入轨底或道木下面,以防伤人。

7、在调整轨道方向时,要由一人指挥。

拨道前应拨开轨枕端部和拔移方向一侧的道渣,拨曲线时,应先将曲线两端直线拔直,再将弯曲段拨入曲线部分统一调整。

8、调整轨道期间要加强文明卫生管理,物料要码放整齐。

9、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要做到自保、互保、联保,严防设备伤人。

10、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先清理现场所有影响轨道运输线安全运行的材料及工具。

11、施工现场要有一名班长或副队长现场指挥。

12、施工过程中,需人工搬运设备及配件时,要统一口号,轻拿轻放,且精力集中,注意安全,严禁野蛮作业。

13、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要做到自保、互保、联保,严防设备伤人。

14、施工结束,整理劳动工具,清理现场杂物。

18、凡参加本次施工的人员在作业前都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

十、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1.风险:不按措施要求及标准施工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低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按措施要求及标准施工。

2.风险:运送工具及材料过程中,碰伤人的低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措施,统一口号、轻拿轻放。

3.风险:作业人员精神不集中或操作不当,易造成人员砸伤、设备损坏的低风险;控制措施:作业前对人员精神状态进行确认4.风险:使用大锤、风镐等工具不当伤人的低风险;控制措施:正确使用工具,并注意周围环境。

5.风险:气动工具连接处固定不牢靠,导致作业时风管乱甩抽人的低风险;控制措施:使用正规U型卡,各连接处要保证连接牢固可靠。

6.风险:作业地点顶板存在活矸危岩砸伤人员的一般风险的低风险;控制措施:作业前观察顶板完好情况,及时找掉活矸危岩。

7.风险:扳道器使用方法不当碰伤、挤伤人员的低风险的低风险;控制措施:使用起道器或千斤顶时,要先放平、垫稳,使用过程中用力要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因用力过猛伤人。

十一、安全确认流程1.工作时首先检查作业现场危险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工具齐全完好→现场确需过车时执行好“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作业现场必须有班长或副队长现场指挥。

十二、文明施工:1、作业结束后,清理作业现场文明卫生。

2、作业完毕后,收拾作业所用的工具、材料并放至存放地点。

十三、其它1、出现措施中未规定的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由调度室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赴现场制定专业措施。

2、本措施必须贯彻至全员,严格按照措施执行。

3、此措施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领导审批意见一并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