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徐州工程学院实习报告实习名称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园林班级 09园林1班学生姓名陆枳江学号 20091701122实习地点苏州上海徐州传奇园林指导教师郭婷婷、杨瑞卿、南楠实习起止时间:2012年9月3日至2012年9月16日2012年12月3日至2012年12月9日一、实习目的1、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欣赏各个园区,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进一步了解园林规划的实际应用及设计。
2、了解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和各个园林流派的风格特点。
3、认真欣赏各个建筑小品、园路等并比较自己的设计,找出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二、实习要求1.认真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
2.完成5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此次实习主要以拙政园和世纪广场的规划设计为主。
(一)拙政园的规划设计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
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批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
”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
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
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
夏日之荷。
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
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
有泛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待霜亭的桔;听雨轩的竹、荷、芭蕉;玉兰堂的玉兰;雪香云蔚亭的梅;听松风处的松,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阴路曲的柳,批把园、嘉实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拙政园的造园风格:(1)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因此它的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尤以中园为代表,水的面积约占五分之三,“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面为势”,形成补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
有水必有桥,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
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
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2)在叠山理水方面,拙政园中部池中有两山,以土为主,间以山石,坡度不高,石块随意散点,显得天然真切,政园中部池中有两山,以土为主,间以山石,坡度不高,相间的坡垅,配以宽阔的池面,扶疏的花树,轻灵的亭桥,展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
不论是土质山,还是石质山,都是把山容水态移置到庭院。
尽管它不是自然的真山真岭,却具有真山真岭的意趣韵味,在庭院极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峰峦的峻峭、沟谷的深壑、坡垅的平缓。
如白居易称裴度之园“园下张沼沚,依高筑阶基。
高峰见数仞,伊水分一枝”。
(3)拙政园的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
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拙政园内著名建筑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
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
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
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
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
原先,苏州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
相传此楼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
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4)花木的栽培,不仅意在绿化,尤重姿态、画意和具有个性特色,突出造园主题的植物品种,而作为花木的审美品格则在于满足人在城市追求山野之趣的要求。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在文人写意园中,尤爱栽种这类用以“比德”的植物,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感情。
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
在观赏了拙政园的整体之后,我觉得更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的理水。
古典园林中不论是北方的大型苑囿,是小巧别致的江南私家园林,都必然要引水入园,即使受条件所限,也无不千方百计地以人工方法引水开池,以点缀空间环境。
拙政园是江南水乡的造园,以水为主题更是拙政园的一大特色。
一、拙政园水体的分布与形式 1.拙政园水体的分布拙政园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中部,水的面积几乎占全园的五分之三。
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中、西南留有水口,与外界交流。
2.拙政园水体的形式古典私家园林中对于内向布局的小园来讲,如果能以一个较大、较集中的水面作为中心而环绕着它布置建筑、回廊、亭榭,其向心和内聚的感觉则分外地强烈,为此,凡取内向布局的中小型庭园,无不在园的中央设置水池。
水面通常是内向布局所赖以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苏州其他古典私家园林相比,拙政园的水形丰富、水体较大。
拙政园的水体形式多样,有开阔的水面、平静的水池、狭长的水涧、幽静的水潭、深邃的水井等。
二、拙政园水体的处理 1.以水见长,突出主题以水见长是拙政园素有的造园特点。
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和纽带,是拙政园的主体和主题。
故拙政园中一切造园景物都以与池水相调和、相映衬为原则。
其一,景点布置疏疏落落,不求其聚,亦不觉其散,都因有水为中心,有桥梁道路,通其脉络;有长廊逶迤,填其空虚;有岛屿土山,映其顾盼。
看似结构松散,却精神密集。
其二,“凡诸槛台榭,兼因水为面势”。
临水建筑物特别多,形式多平宽开敞,富亭有安定感,与广漠的池水相调和。
其三,拙政园的通景线水陆交错,一重池水,一重陆地,又一重池水..池水与陆上植栽相映衬,荇藻空明,树树皆成倒影。
春宜晨,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四季皆成奇观。
2.化整为零,分散用水拙政园的池水处理,务求其迂回曲折,一览不尽,是和一般苏州园林集中用水相对立的分散用水。
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
分散用水还可以随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起沟通连接的作用,这样,各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从而具有一种水路萦回、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
拙政园就是以这种方法而给人以深邃藏幽的感觉。
(二)上海世纪广场的规划设计1、广场简介世纪广场是上海最大的露天广场,也是唯一一个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景观广场。
并将著名的世纪大道和世纪公园巧妙和谐地衔接在一起,贯穿浦东,一气呵成。
俯瞰整个广场,呈对称式分布,背依水秀林青的世纪公园,东临晶莹剔透的科技城,西傍雄浑挺拔的新区行政中心,犹如一颗明珠般镶嵌在世纪大道末端。
它深邃而凝重、流畅又秀美,透着勃勃的生机和时代气息。
广场的入口是以日晷为原形设计的大型景观雕塑“东方之光”,使用了24吨槽钢,构建了400多平方米的台架,不锈钢管的用量有6000多米。
它面对世纪大道,以突出跨世纪的时间主题,是雕塑艺术语言与现代高科技建筑语言的完美结合,令人赞叹。
图7.世纪广场入口 2、广场主题广场大致涵盖了三个主题。
第一主题在长方形的广场中心以褚红和青色石材铺地,并以此为自然基调大面积运用硬线条,在八根5米高的石柱周围或横或竖散布着正方体长方体的石桌石凳,广场两侧纵深错落着50米宽的杨树林和草地,远处遥相呼应的则是高达13余米的“凯旋门八立柱”,整个广场线条明朗自然、简约中不失庄重,放眼望去,空旷而凝重、深邃而悠远。
在这里小憩你能感受到一种博大而奋发的意境。
过了鲜花拼就的“世纪广场”四字花坛后,就到了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正方形和圆构成的下沉式广场,在环形广场水池的簇拥下,两座180度玻璃天幕的地铁车站玲珑剔透,有如两片荷叶般楚楚动人,四座玻璃观光塔则好比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周围,环绕着的空中环廊上,十分幽雅宜人,自然是休憩、留影的好地方,不妨约上三五好友来此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