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执行力争做好中层——谈中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2009年5月14日)汪卫东同志们:根据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由我为市直机关中层领导干部作一次党课报告,主要是借此机会与同志们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4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重在提高科学发展的执行力》,强调要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市县机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来抓。
今天,我想围绕“中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谈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什么是执行力,二是如何提高执行力,三是怎样做一名优秀的中层领导干部。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执行力。
这个问题,我从三个角度来阐述,一是概念,二是内涵,三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
首先讲概念。
“执行力”这一概念源于美国人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于2003年合著的《执行力》一书。
狭义的解释是指完成计划的能力,更加宽泛的解释是指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和策略。
CEO在中国翻译为首席执行官,就说明既使最高层面的领导,不仅有制定计划、规划、战略的职责,也有执行的职责。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
可见,执行力决定成败。
纵览我国古代文化,能够发现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执行思想和智慧。
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出:“言必行,行必果。
”这个“行”指的就是执行的行动。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句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里的“志”就是指执行的决心。
随着形势的发展,执行力的理念日益得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的认同,也逐步渗透到政府公共管理领域。
2003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博西迪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姆·查兰所著的《执行》一书在我国面世,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府执行文化也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2006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时指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提升公务员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执行力”成为一大亮点词语。
其次,讲讲执行力的内涵。
从感性的角度看,执行力可以借用乒乓球运动的“快、准、狠”三个关键要素来概括。
快,就是执行的速度。
在乒乓球比赛中,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速度足够快,对手就难以招架。
《孙子兵法》中有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说的就是石头之所以能漂走,是因为水流的速度很快。
可见,时间就是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执行力强的人,总是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极力强调立即执行,珍惜时间,抢抓机遇。
准,就是执行的尺度。
经常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一定要打在对手的空档处或者打出“追身球”。
同样,执行也需要紧紧扣住战略目标、重点方向、主要任务。
与目标不一致的事是没必要做的,做了也是浪费。
狠,就是执行的力度。
打乒乓球一定要有力度,小小银球清脆有力地撞击球台,迅速越过对手的球拍,对手才没有反击的机会。
执行也是一样,软弱无力,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就会做得虎头蛇尾,没有成效,缺乏后劲和持续力。
从理性的角度看,执行力表现为“九种力”,即执行前的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执行中的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执行后的评估力、调整力、问责力等。
1、执行前——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领会力是执行过程中的第一能力。
领会力是指各级干部理解中央的政令及上级决策精神,认识新任务、理解新问题的能力,为执行做好准备。
要确保领会力的正确,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风浪面前明辨是非,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大局,服务和服从大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全面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总形势、总任务和当前的中心工作。
执行力是一种预测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了一大批如孙子、张仪、张良、诸葛亮等谋士。
正是由于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的能力,才使得自己的国家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胜利。
当然,也正是由于如庞涓(马陵道中了孙膑的埋伏)一时预测力差,给他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主席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了科学预见: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一定会下山“摘桃子”,一定会争夺胜利果实,挑动内战,中国仍然面临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
历史证明毛主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这个预见的根据是什么呢?毛主席说:“国民党怎么样?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
”毛主席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范式:“过去—现在—将来。
”这就是说,科学的预测力是以历史为根据、以现实为出发点,对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深刻分析、对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全面把握及合理推断的一种结果。
执行力是一种计划力。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失败。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尽量事前做好计划。
所谓计划,《辞源》的解释为“谋虑”,这里指各级干部执行上级决策时,事先对执行及目的的谋划,以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
一般讲,计划具有目标、时限、手段和主体四要素,即任务是什么、在多长时间完成、怎么完成、由谁完成。
要把决策变成具体执行的计划,就需要具备计划力。
2、执行中——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执行力是一种服从力。
服从是指我们在上级的领导下,产生符合上级规范要求的行为。
服从是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执行过程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服从,唯有服从,才能实现上下感觉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
如果下级不服从统一指令,各有各的想法,工作就无法开展。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它体现的是一种服从的态度。
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在一些管理学专家看来,这正是21世纪政府管理所必备的。
“没有任何借口”,坚决服从,不是冷漠或缺乏人情。
假如你的下属抗令不行,你是什么心态?由己及人,你也应该服从你的上级。
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是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执行力是一种组织力。
所谓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确定的目标而有效工作的过程。
蚂蚁的世界可以形象地说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比如,蚂蚁发现食物后,如果有两只蚂蚁,它们会分别走两条路线回到巢穴,边走边释放出一种它们自己才能识别的激素做记号,先回到巢穴者会释放更重的气味,这样同伴就会走最近的路线去搬运食物。
蚂蚁做事有分工,也能够迅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一只蚂蚁搬食物往回走时,碰到下一只蚂蚁,会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头;碰到上游的蚂蚁时,将食物接过来,再交给下一只蚂蚁。
蚂蚁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不需要任何监督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一个个体的弱势,并不影响整体的高效运作。
就像蚂蚁组织体现出的超强功能一样,我们所有决策和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干部的服从,而且尤其需要组织力的保证。
执行力是一种创新力。
创新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慧的统一与综合,一般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办法,克服常人或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常人或前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工作的新突破。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很多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工作干得如何,与那个地方干部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3、执行后——评估力、问责力、调整力执行力是一种评估力。
这里的评估是指对各种决策运用特定方法进行衡量、分析、比较和评价的总称,即对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估。
为什么要进行评估?计划无论多么完善,也不可能预见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会发生的所有不确定性。
因此,有必要把实际结果与原始目标相比较,作出系统的客观的评估。
通过对决策及其运行态势的分析评价,了解和把握决策的失误情况,针对性能如何、是否及时、代价大小等。
通过评估,发现决策及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并提出纠正和完善的措施。
执行力是一种问责力。
问责力是问责制度下的产物,是根据评估结果对执行人员实行问责的能力。
问责制是对一切行政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
2005年10月,深圳掀起“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旨在提高执行力,惩治不作为、乱作为。
截至2007年6月,共追究行政责任294人。
实施问责制以来,深圳干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执行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执行力是一种调整力。
调整是修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使执行更趋圆满的过程,也是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
调整力则是指执行人员针对评估和问责提供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进行修正完善的能力。
第三,谈谈为什么要提高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是推进安庆追赶跨越、奋力崛起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市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
首先是,有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是发展势头良好。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08年迈上700亿新台阶,人均GDP突破18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6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1.2万元和4000元。
二是区位优势逐步凸显。
坚持东向发展,面向长三角的招商引资年年都有新突破,与长三角的经济融合不断加深。
在观念、环境、体制、效率和基础设施方面,加深了与长三角的对接。
三是统筹发展力度不断加大。
宜城板块和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和谐安庆,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其次是,有优势。
一是政策机遇的叠加优势。
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里提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于去年12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去年11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草案出炉,将江淮地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并明确江淮地区要构建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安庆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安庆承接产业转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建设用地供给、生产要素流动等方面,将会得到明显倾斜和支持。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
安庆作为长三角的腹地,承东启西、贯穿南北,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南京—安庆的城际铁路、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枞池长江公路大桥、江北高速、岳武高速、水上快速通道、天柱山机场、长途客运中心等一系列交通项目的推进,安庆市的交通条件日臻完善,作为皖鄂赣三省毗邻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良的区位条件,其凝聚力和辐射力半径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