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学生:指导老师:2015年11月16日内容摘要: 莫言是当代的著名作家,他创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十分独特,而又各具特色:坚忍,叛逆,野性。
本文主要就莫言作品中的一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她们生活行为和生存方式,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莫言女性形象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也越发受到广大读者的大力追捧。
莫言作为中国新一辈作家,他对人生的洞察和对人性的剖析独显深度,使之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莫言的作品创作于改革开放时期,适应社会转型期“面向异性而存在”的性别主体特点,莫言歌颂敢于反抗和挑战男权压迫的女性形象,以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描述女性的生存际遇,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他在自己的小说中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王国,描绘了女性的各种生存状态,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各种女性形象。
一、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溯源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众多,在她们身上你无法用传统道德来评判对或错,她们所做的都顺从于蓬勃的生命激情和自由解放的灵魂。
她们性格各异,戴凤莲美丽而野性、孟喜喜冰清玉洁、孙眉娘风流俏丽、上官鲁氏坚忍顽强,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她们都是在苦难土地上开出的艳丽花朵。
她们身上顽强的生命力,早已超越那些平凡懦弱的男性,在苦难中品尝着欢乐,创造出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任何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莫言出生于50年代山东省高密县,受农村贫穷、政治路线问题及改革开放时代的影响,莫言童年生活痛苦,他的作品,以故乡为原动力,充满着复杂的情感。
关于女性,占据着莫言小说的半壁江山。
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值得去深入研究和揣摩。
高大、卑微与放荡,坚韧、勇敢与反叛,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也正是作者对于5000年来封建意识形态的反抗。
莫言热情歌颂反抗苦难、敢于挑战男权世界的女性,寄托了他对女性命运与理想的关注,也包含了对失去人性的社会的批判。
二、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特点(一)野性奔放、勇敢叛逆的女性形象莫言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与传统女性形象相反的叛逆女性,作者往往通过削弱男性形象来反衬女主角。
这在《丰乳肥臀》中铁匠世家上官家有着明显体现,婆婆上官吕氏身材高大肥胖,作为打铁匠的妻子,真正铁匠家掌钳的,光着脊梁抡大锤的是她,她的丈夫上官福禄只是欺世盗名的铁匠世家的后人,在强悍的她的面前,丈夫和儿子都软弱得不堪一击。
《白棉花》中作者借马成功之口说出:“多少缠绵曲折的男女爱情故事,都沉痛地证明和宣告:女人的爱情之火一旦燃烧起来,就很难扑灭;而男人,在关键时刻总是像受了惊吓的鳖一样,把脖子缩了起来。
”她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命需求,冲破封建社会的文化道德束缚,勇敢地去爱去恨,女性的魅力跃然纸上,甚至超越了男性种族,这更让人深刻地体验到了男性种族退化的民族危机,在现代社会进步与生命力退化的同步进行中,他渴望在这些充满活力的女性身上找到希望。
《红高粱家族》中戴凤莲因为憎恨父母将其嫁于麻血病人而将其父拒之门外;她为了拯救自己与占鳌,集中生智,拜县长为干爹,逃过一劫;她因为爱,毅然地与名义上的杀夫仇人而实为救命恩人的余占鳌结合;她为了维护爱情,赶走了恋儿;她为了支持抗日,让唯一的儿子前去战场,她自己也玉颜埋没高粱地。
在那样一个封建保守、女性意识受到压制的年代,她确实算得上是个了不起的奇女子。
正如作者所说:“她大行不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心比天高,命如纸薄,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原始一以贯之。
”(二)伟大与坚韧的大地母亲形象由于出生于在农民贫苦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分到莫言身上的母爱就很少,因此,对于母爱他有一种天然的渴望。
莫言小说中的母亲在自己的人生道路都经历着坎坷和不幸,都有着悲苦的命运,她们在压抑和苦难中艰难地生存,也正是这些苦难的存在才显得母亲生命力的坚韧,母亲如大地般坚定有力的爱。
莫言之所以对苦难情有独钟,乐此不疲地对其进行叙述,与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莫言生长在落后的农村, 家境贫寒,又遭遇中国农村最萧条的时期,经常处于食不裹腹,衣不避体的状态,可以说:“苦难已经成为莫言的基本情感体验与人生要义”。
而他的故乡又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礼教规范的束缚在莫言童年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造就了莫言创作中命运的悲剧意识,造就了莫言小说中母亲的悲剧命运。
母亲所遭遇的这些苦难不外乎是:时代的苦难, 家庭的苦难,封建思想和传统带来的苦难等几种。
莫言笔下的母亲人物悲剧似的命运,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她们都坚韧、顽强、包容与无私,表现出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坚定的信念,虽然生活在困境里,但她们对家庭、对儿女的不离不弃,她们愿意为家庭为子女做出贡献与牺牲,这种宽广与博爱正是中国式女性的显著特征。
《丰乳肥臀》中不断地变换对象借种生子的上官鲁氏。
《欢乐》中挨门逐户乞讨为儿子攒学费的母亲,《四十一炮》中遭丈夫背叛后艰苦创业的母亲⋯⋯面对命运的悲剧,她们表现出带有反抗性质的举动,但这举动的背后,有一股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犹如大地般的母爱。
作品《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上官鲁氏在借种生子前受尽婆婆的脸色和丈夫的折磨。
而借种生子之后又因迟迟不得男童而遭受百般凌辱, 这主要是因为“在母亲们的时代,女人既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又是物质生产的劳力, 也是公婆的仆役, 更是丈夫的附庸”。
在战乱的年代,母亲完全靠“她如何让她的孩子活下来”这一生存意念坚持着,不论发生怎样的时局变动都始终如一地哺育着她的孩子们,不偏不倚,不离不弃。
她深信“有生就有死。
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
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
在纷乱的年代, 母亲那里是避难营, 是收容所。
为了儿女的幸福与安全,她可以是忍痛把女儿许配给哑巴的母亲,也可以是拗不过女儿的决定默默流泪的母亲,也可以是保护女儿不受伤害而失手打死婆婆的母亲。
如果说《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为了子女所表现出的是忍辱负重,忍辱偷生,那么,《四十一炮》中的母亲杨玉珍就是不计前嫌,奋发图强。
为了不给大儿子增添过多的经济负担, 母亲拄着拐棍进城乞讨。
为了“我”有个父亲,为了家庭圆满,母亲杨玉珍重新接纳了与别人私奔过的父亲,捡破烂学本领, 开始艰难的创业历程。
母亲是屡屡逾越伦理、道德、常规的反抗者,但更是一个家庭中最主要的凝聚力量,上官鲁氏虽然常常受到婆婆的辱骂、欺凌,但婆婆上官吕氏在昏迷不觉时还是把持家的重任托付给了她。
齐文栋虽然觉得行乞的母亲让他有失颜面, 但从小说末尾的篇外篇(中学生作文选)《我的母亲和她的小鸡》文中一句“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出现了我从没见过的幸福的微笑”,可以看出儿子对于母亲的理解与关爱。
浪子父亲虽然爱上了其他的女人,并与之在外成家立室,但多年后,父亲还是回到了母亲杨玉珍的身边,还是希望从母亲那里获得依靠与家庭的温暖。
母亲,在家庭里扮演的是似乎从来都不曾被善待的角色, 但却是每个人遭遇困难时的投奔对象,遭遇苦楚时的倾诉对象。
等待与容忍几乎贯穿了母亲的一生,漫长的等待与无尽的包容,使得不论是在和平盛世还是动荡乱世, 家庭都能得以维系。
这便是母爱的力量使然,是母亲不论何时都心系家庭,为子女奋不顾身的信念使然。
母亲的信念中又掺杂有一些封建思想的残余,这些思想是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封建制度所传承下来的,很难因为某个人而彻底改变, 也很因时代的发展而彻底消除。
比如“以和为贵”,比如“养儿防老”、“传宗接代”。
用当代人的眼光看,母亲的坚持有时让人觉得愚昧,但坚韧的母亲对其似乎不以为然,无以为意。
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也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批判母亲身上所残留的封建思想上,一开始就被鲜艳夺目的母亲形象所吸引,而到最后,母亲悲苦的人生、高尚的人格魅力更是揪人心魄。
那些从火红的高粱地里走来的母亲们, 她们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呼吸吐纳的是洁净清新的乡土空气,正是如此才孕育了有着大地般宽广的母爱。
母亲在莫言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的, 是血与肉紧密相连的,是丰乳肥臀般的。
母亲圣洁的光环不再把母亲的真实给遮蔽起来,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女人, 真实的母亲。
虽然莫言在创作中有时会对一些龌龊的事物或人体器官反复咀嚼,重复描述,这种作法不免令人反感,但不可否认是,这些都是世界中存在的真实的一部分, 人们无法回避。
呈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是一个鲜活的母亲,一个具有人性美、悲剧美、人格美和母性美的母亲,是一个灵与肉完美结合体。
母亲形象是莫言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通过对母亲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坚毅、热情、无私、朴素等独特的精神特征进行挖掘,不仅歌颂了所有作为母亲的女性的伟大与坚韧,更寄托了自己对于母亲的深深依恋。
(三)勇于担当的反叛女性形象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都是男权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没有话语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女性还是很落后的,她们暮暮懂懂,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丑恶环境下。
而在莫言的作品里,正是在这种落后的环境下,一些女性勇于挑战命运,追求着自由与理想的生活,体现了反叛而又勇于担当的生命激情。
无论是戴凤莲,还是上官鲁氏、孙眉娘,三个女性也许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与封建社会未能有清醒的认识,但作为“人”,尤其是女性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其生命本能的欲望与需求却激发出强大的力量使她们做出了勇敢的“抉择”与最有力的反抗。
她们不同形式的生存与抗争过程,甚至在抗争过程中产生的人性的变异,是那样地震撼人心,她们共同绘制了一条在男权强势文化下痛苦挣扎的生命轨迹。
女性,作为人类的生命母体,本来是最富于情感和灵动生命力的人类群体,然而在旧时的男权中心社会,女性往往只被允许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和生育的工具而存在,其地位低下,命途多舛。
莫言笔下的女性是一个特异的群体,她们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敢于挑战世俗权威和男权道德,作为关注女性生存与命运演变的具有人道情怀的作家,莫言用无限悲悯的精神和宽容的文化态度盛赞了这些男权文化下勇敢而倔强的女性的不屈抗争,以她们大胆的行为破毁了男权传统,在思想价值上体现了人性观念对性别等级秩序的否定,在平等的“人”的意义上尊重了女性的生命逻辑,也在平等的“人”的意义上表达了男性世界对女性觉醒的倾心赞许。
三、莫言女性形象的创作意义由于时代、文化背景不同,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也千变万化,他创作的初期,也正是寻根文学在文坛崛起的时候。
莫言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对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追寻。
民间是一种自由活泼的生命文化形态,在这样的浸润之中,女性生命的美好总能超越一切伦理律令的束缚和压制,展示出生命的强力。
从这一点上我们便可以洞察莫言女性崇拜意识的价值所在。
莫言曾经说过:“母亲具有大地的品格,厚德载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大之至哉。
所以为母亲歌唱必须为大地歌唱,因此歌唱母亲也就是歌唱大地”。
大地最重要的民间品质就是抗争性与包容性。
他笔下的女性是这种品质的代表,她们来自于乡土,也要归于这片土地,通过这些女性的遭遇我们看到的是她们生存的韧性,她们在苦难的反抗中闪烁着生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