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管理要求
2015.5
⑴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 设置报警装置 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应急撤离通道、泄险区 事故通风装置,并与泄漏报警装置相连锁 ⑵存在放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场所 报警装置或工作信号,并安全连锁 个人剂量仪 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⑶劳动者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上岗前 在岗期 离岗时 应急时 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所采取的措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局办公厅2013第171号令)
管理要求
(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
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危害告知卡
警示标示的设置 使用有毒作业场、设备、储存、事故现场
警示标示的要求
六、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
管理要求
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的定期培训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2015.5
四、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47号令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安监总局令48号)
管理要求
职业危害识别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向何处申报: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职业危害申报与受理职业危害项目变更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的监理督管
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47号)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51号)
管理要求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2015.5
五、职业危害告知
法律依据
管理要求
20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4第111号)
劳动合同告知职业危害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公告栏和警示告知 职业危害说明书和标志告知 职业危害警示标志
图形标志
禁止标志
警告标志
指令标志
提示标志
管理要求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doc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doc 中文警示说明.doc 2015.5
警示线 警示线分为黄色警示线、红色警示线和绿色警示线
警示语句 禁止 、警告、指令
2015.5
十、职业健康监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49号令)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
管理要求
2015.5
《职业健康人群的界定 职业健康检查分类
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法律依据 管理要求
20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管理总局第47号令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职业危害警示语告知制度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
2015.5
一、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47号令)
管理要求
2015.5
(一)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 (二)设立职业卫生领导机构 (三)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四)用人单位应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 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职人员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设置岗位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评价制度 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
在公告栏向劳动者公布定期检测结果
定期检测结果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作相应整改建议
2015.5
八、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
九、个人防护用品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2005年
管理要求
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及相关标准规范配备 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监督检查
2015.5
七、职业危害的日常检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
管理要求
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明确所需检测费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档案,纳入职业卫生档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