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怎样

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怎样

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怎样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作出的贡献被后人所肯定,他们对欧阳修都有怎样的评价。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后人怎样评价欧阳修
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高潮,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

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

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

在评价欧阳修时,虽然有这么一点不足之处,但是他敢于谏言、不攀附权贵导致两次被贬,他这种品行是所有当官的楷模。

我们知道他两次被贬,不过第三次被贬是他自己的过错。

皇帝死了,所有官员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当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内衣且露了出来,这无疑是对过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视皇权之意。

我认为这种错是不该犯的,他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把当官当回事,而我们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处。

我们在评价欧阳修时,他好的地方多于不足之处,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大处理的绝不苛刻要求。

注重办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一种风气,使大家写文章重在价值而不是只追求文字的浮华。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

为了矫正西昆体
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

他自幼爱读韩俞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

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

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要使“文”有光辉,“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

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

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

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

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

”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

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

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

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后人怎样评价欧阳修成就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

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

他的散文深入汪出,既精炼又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

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

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

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
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

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悼亡忆旧、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以文为诗”。

通俗流畅。

古体诗有的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

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例如,在《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中,描写了“军国赋敛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虚空”的社会现实;在《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饮官酒诚可乐”。

而百姓“釜无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现象。

不过,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

”为的是规劝统治阶级修明政治,维护封建质序。

另外一些诗,多是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如《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写出了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后人集录成书,称为《六一诗话》。

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宋诗话考》)欧阳修的诗话,改变了以前的论诗这作或重在吕评、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细加抽绎。

他在评论诗的时候,虽然不废雕琢,但主张归于自然。

他特别称许梅尧臣“意新语工”之说,正是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

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写的多是男女爱恋、离情别绪一类的题材。

但格调较高,技巧娴熟,不乏艺术珍品。

例如为人们所称道的《踏莎行》,末尾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

又如《朝中措》开头两句:“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
他的著名的《秋声赋》,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除文学外,经学有独到见解,金石学有开辟之功,史学成就尤伟。

他的独生子欧阳发等曾作了一个统计,所著将近二十种,仅《四库全书》收录或存目就有十三种。

以现行《欧阳文忠公文集》和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的《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较全。

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怎样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