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势迭代网络育人——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机遇和挑战

时势迭代网络育人——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机遇和挑战

时势迭代网络育人——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网络育人实质上就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的重点在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按照最优的流程演示实验,不会全面覆盖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课堂上没有讲解到、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呢?这是需要每一位教师思考的内容。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的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形成自我独立思考意识,完成从“寻求老师帮助”到“自我思考、自我解决”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实施网络育人。

在网络育人的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应要求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应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会、学好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课堂上没有的内容,并能够通过网络资源解决遇到的难题。

结合当下阶段负责的两方面主要内容:专业课教学及学院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维,基于上述工作内容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经验,本文主要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机遇和挑战,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作用,切实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网络育人的基本任务是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有专业基础
知识的储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等能力,更应该具备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即检索、运用、转化为自身知识储备的能力。

网络育人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工作统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拓展网络平台,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丰富网络内容,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优化成果评价,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提供网络利用方法的教学,开设关于网络检索的课程,为学生讲授检索信息的方法和思路,介绍广泛的软件特点,帮助学生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为科学全面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作用,行之有效地给予教师正确且规范化的引导,以更好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质量。

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深入全面地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科学精准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充分把握网络育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行之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成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优化以及道德素质的提升。

现阶段,网络育人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

因此,高校在实施网络育人的进程中,要深入全面地把握好网络育人的机遇和挑战,以更好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水平。

(一)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机遇分析
在新形势下,高校要精准把握网络育人的发展机遇,行之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更好地促进网络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科学且高效化的网络育人,离不开良好的育人条件,更离不开科学的育人方式。

一方面,在网络育人的过程中,师生所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数据非常多元化和全面化,师生所能够享受的信息共享也非常全面。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所涉及的领域、群体的信息较多,并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师生可以利用电视、手机以及电脑等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

可以说,新形势下的网络平台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变革等都为网络育人奠定了坚实目广泛的基础,也推动着网络育人的深入快速化发展。

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便捷且高效地获取广泛的信息数据,实现便捷且高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这种相对较低的交流成本,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交流实效、加大交流力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利于教师进行精准高效化的德育。

同时,在网络背景下,网络育人之所以能够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关键在于网络条件下信息数据的全面高效共享。

正是建立在广泛且互动的信息数据基础之上,师生作为信息利用的关键主体,能够精准全面地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高效且快速的互动。

此外,依托网络媒介,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信息诉求,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着重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以科学的思辨态度来明确辨析不同的信息,积极搜集和利用正面的信息,自觉主动地摒弃负面信息的影响。

综合而言,网络环境下,高校育人的范围得到了全面的扩大,育人的媒介变得日益宽泛,其育人的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挑战分析
新形势下,网络育人作为一种新颖化的育人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基于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以及专业课授课、学校其他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目前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以及专业课教学工作还面临如下几点问题:
第一,从事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者缺乏足够的专业性,从事专业工作的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经验。

一些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还是停留在最初互联网时代背景
下的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没有将新发展理念融会贯通,对目前构建的网络思政新
格局缺乏足够的重视。

而一些拥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的教师缺乏足够的思政教育
知识和经验,无法将二者效益最大化的利用起来。

第二,大学生主体好奇心强、
辨别力弱,易受网络信息的冲击和影响,容易在海量的信息流中迷失自我。

第三,校院级新媒体平台的推送内容大多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网络思政育人
的实际成效大打折扣。

网络育人要深化网络思政守正创新,发挥大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应用平台传
播优势,增强正面宣传吸引力和有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媒
体平台作为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切实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