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颌面临床影象诊断学

口腔颌面临床影象诊断学

口腔颌面临床影象诊断学(复习)医学影像诊断只仅仅是提供一种客观检查诊断方法,医学影像诊断资料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最终和唯一的依据。

⏹放射线的二重性:既具有诊断、治疗的有益作用也有损伤正常组织导致癌变的不良作用⏹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电磁辐射——X射线1子21X、234123淋巴、胸腺、性腺、胚胎组织、腮腺(高度敏感)→角膜、晶状体、结膜、血管、皮肤上皮、下腺、舌下腺、肾、肝(中度敏感)→中枢N、内分泌、心脏(轻度敏感)→肌组织、软骨(不敏感)细胞核>胞浆DNA>蛋白质研究染色质的辐射效应对于阐明放射病、肿瘤、遗留病和衰老等病理生理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辐射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往往是抑制和激活并存的。

电离辐射对正常口腔颌面组织的影响(一)口腔粘膜放射线损伤轻度黏膜症→明显黏膜症→斑点状黏膜炎→融合性黏膜炎(二)皮肤损伤(三)、涎腺损伤(分割累计剂量10Gy开始有味觉损害)最早出现症状是口干(四)、味觉损伤放射直接作用于味觉细胞或由于涎腺功能受损继发味觉改变苦、咸味觉首先受损(五)、对牙颌系统的影响成人——口干,引起龋病发作:65GY大剂量射线可引发放射性骨坏死儿童——牙发育迟缓、颌骨短小全口牙片及曲面体层片(放射量较大)的危害<胸片(放射量较小)至癌的危险性几乎微乎其微⏹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制⏹123–2–⏹⏹①节省时间;②宽容度好,图像质量稳定;③降低辐射量;④便于与患者交流;⑤易于进行贮存、查询、复制等管理;⑥为远程医学、图像处理及分析提供了技术基础。

⏹两种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CR(Computed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摄影DR(Digitalradiography)数字X线摄影⏹X线平片检查:一、根尖片是目前口腔临床应用最普通的检查方法分角线投照技术:X线中心线⊥被检查牙长轴和胶片之分角线。

成人14张儿童10张2、投照时被检查者的位置:直立姿势坐椅位上,头部靠在头托上,矢状面⊥地面上颌后牙听鼻线∥地面上颌前牙上前牙唇侧面⊥地面,头稍低下颌后牙听口线∥地面下颌前牙下前牙唇侧面⊥地面,头稍后仰听口线: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之连线听鼻线: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之连线3、胶片放置及固定:放入口内,胶片感光面与牙体舌、腭侧紧密接触,前牙竖放,后牙横放,胶片边缘应高出牙体切缘或合面7或10mm,患者手指固定(拇指食指)观察鼻窦情况(上颌窦、额窦、眼眶、鼻腔、颧骨等)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体层摄影检查––曲面体层摄影片全口牙位——常用胶片:15cm×30cm(5英寸×7英寸)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患者位置:–矢状面⊥地面–听眶线与听鼻线的分角线∥地面–颏部置于颏托中–前牙咬合板槽–头部固定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镊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1972局限性:是超声波难以穿透含气器官及骨组织⏹临床应用价值1、软组织急慢性炎症2、软组织囊肿3、肿瘤4、骨组织病变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价值6、介入性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MRI⏹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检查技术⏹主要用于:累及范围广泛的肿瘤正常牙和牙周组织在X线平片上的影像2、上颌根尖片: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底3、下颌根尖片:颏棘、颏嵴、颏孔、下颌管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片上的影像♦双侧上、下颌骨♦♦♦形成深龋病理沉积,形成大小时偶而发现。

也可附着与髓壁,周围有线不等的沉积物,因髓石压迫神经引状低密度影像;弥散性可以髓石(圆形起放射形疼痛钙化病例,正常髓室和或条束状)或弥根管影像消失散性钙化(沙砾状)形式存在牙内吸收创伤或慢性炎症一般无自觉症状,髓腔扩大,见有圆形病例牙髓组织肉少数有疼痛症状(卵圆形)不规则低密芽性变,破骨细,严重者发生牙度透射影,髓室壁和根胞引起髓室内牙体病理性折断管壁粗细不均变薄本质吸收三、根尖周病病理临床表现X影像表现根尖周病牙髓感染造成根尖初始牙体伸长感用力急性早期X线无明显改变周感染,形成脓液咬合可缓解,以后咬,牙周膜间隙可稍微增最初局限在根尖孔合疼痛加重,有自发宽;继而以病牙为中心附近,继续发展则性持续性跳痛,叩痛骨质呈弥漫性破坏的透向牙槽骨扩散造成明显;慢性病例感患光区边缘不清;慢性期骨质破坏,若未经牙不适,咬物痛,瘘,根尖区出现边界清楚治疗可穿破骨膜排管出现低密度区。

除,转为慢性炎症根尖肉芽肿:根尖或根反复发作分叉见有圆形或卵圆形观察X病理临床表现初期呈现牙龈炎症状,胶原破坏加上牙龈红肿、牙石结合上皮根向演变使牙周袋形成。

进附着,炎症存在一步发展。

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发生吸,牙周袋形成,收使纤维束破坏牙体发生松动及牙周牙周溢脓,牙体溢脓。

创伤合起了协动作用。

伸长,咬合紊乱牙槽骨吸收、牙松动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表现根尖片能满足临床需要,但对骨牙槽骨水平吸收或垂缺失量测量不够准确,不易作治直吸收,牙槽嵴顶及曲面体层片能观察上下颌牙体及牙槽嵴高度降低。

吸牙周组织的情况,了解牙槽骨吸收程度常以牙槽骨的收的类型和程度。

但其细微结构高度与牙根长度来比:显示较根尖片差,有时图象不清,1/3、1/2、2/3等不能替代根尖片的检查。

六、牙外伤(一)牙脱位影像学表现⏹轻度脱位牙周膜间隙增宽+切缘超出正常邻牙⏹重度脱位牙脱落,牙位空虚⏹嵌入性脱位牙周膜间隙消失+切缘低于正常邻牙(二)牙折影像学表现⏹⏹⏹⏹X⏹⏹⏹⏹⏹脓性渗出物骨膜下成骨密质骨及附近骨小梁破坏消失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感染途径边缘中央,多见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引起间隙感染导致⏹好发部位下颌升支部⏹临床表现青壮年颌周区的肿痛张口受限瘘孔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摄片下颌升支侧位升支切线位下颌横断牙合片⏹X线表现局部可见小范围的骨破坏灶,无死骨中央性与边缘性骨髓炎的鉴别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病因根尖周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感染途径骨髓骨皮质骨膜软组织间隙骨膜骨皮质骨髓好发部位下颌>上颌,体部>升支下颌升支临床表现患牙根尖周炎、疼痛、肿胀等患区肿胀、张口受限、青壮年X线表现骨破坏以病源牙为中心,界不清升支外缘骨膜反应明显,骨膜,可见死骨及病理性骨折,后期下成骨,骨皮质毛糙,骨破坏少有新骨形成,偶有骨膜反应而局限,无死骨及病理性骨折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骨折X⏹⏹骨折X⏹骨折的移位情况⏹牙与骨折线的关系⏹骨折线与正常骨缝及营养管的区别下颌骨骨折摄片的位置(下颌骨骨折占颌面部骨折的45%~79%)⏹下颌骨侧位⏹下颌骨后前位⏹下颌骨开口后前位⏹曲面体层⏹CT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体部(颏孔区)⏹角部⏹髁状突颈部上颌骨骨折摄片位置⏹华特氏位⏹腭骨骨折以上颌咬颌片为主⏹疑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或出现生命体征时不要急于摄片⏹CT重要的意义含牙囊肿⏹好发下颌第三磨牙⏹男⏹⏹⏹⏹⏹⏹⏹⏹⏹⏹⏹⏹⏹⏹瘤内可含牙罕见钙化口腔合面部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有源于颌骨和软组织两者⏹某些恶性肿瘤在两者内均可发生⏹CT和MRI检察至为重要,优于传统的X线检查,三者应合理选用涎石病(sialolithiasis)和颌下腺炎⏹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阻塞唾液分泌,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涎石病⏹约85%发生于颌下腺,其次为腮腺好发因素:唾液成份—粘蛋白、钙含量电解质平衡失调临床表现⏹涎石可见于任何年龄,中青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最多见于颌下腺⏹阻塞症状⏹逆行性感染⏹急性期可见导管口溢脓,腺体区肿痛加剧,并伴有全身症状⏹慢性期,腺体可以因纤维化而呈肿块样表现,相应导管可呈索条状表现诊断要点⏹阻塞症状⏹触诊可感觉到导管结石的存在⏹X线摄片可发现导管及腺体结石的存在,但对阴性结石(钙化不全)则用造影术(水溶性造影剂)⏹⏹⏹⏹⏹⏹⏹⏹⏹⏹⏹⏹⏹⏹⏹⏹⏹⏹临床表现⏹中老年女性多见⏹有口干、眼干病史⏹唾液腺表现有多种:感染型、肿大型、肿块型、萎缩型⏹口腔粘膜干燥,舌表面乳头萎缩,舌质绛红,可出现裂纹。

部分患者可出现猛性龋,白念菌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进食、吞咽、语言困难⏹部分患者可伴有结缔组织疾病。

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像学表现⏹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延迟⏹主导管呈羽毛状、花边状或葱皮状腊肠状改变,末梢导管有程度不等的扩张,⏹向心性萎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改变(髁状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后移、前移、上移、下移)髁状突运动度的变化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骨质改变(髁状突硬化、前斜面模糊不清、髁状突小凹陷缺损、髁状突前斜面广泛破坏、囊样变、髁状突骨质增生、髁状突磨平变短)关节软组织改变颞下颌关节强直⏹影像学表现纤维性强直关节骨性结构破坏,形态不规则,间隙模糊不清密度增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