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识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识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识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在机器〔或部件〕的设计、装配、技术交流及使用、维修中,都需要读装配图。

因此,读装配图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根本技能。

1.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读装配图的目的是了解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搞清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各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和作用。

下面以图10-24机用虎钳装配图为例,说明读装配图的一般步骤:
〔1〕概括了解
首先看标题栏,从部件〔或机器〕的名称可大致了解其用途。

从画图的比例,结合图上的总体尺寸可想象出该装配体的总体大小。

再看明细栏,结合图中的序号了解零件的数目,估计部件的复杂程度。

图10-24是机用虎钳装配图,可见其为比拟简单的装配体,用于夹紧固定。

〔2〕分析视图,了解零件间的装配关系
了解各个视图、剖视、断面等的相互关系及表达意图,为下一步深入读图做准备。

图10-24中有三个根本视图、一个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

主视图运用了全剖,主要表达各零件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传动关系。

左视图为半剖,半个视图反映外形,半个剖视主要表达固定钳身9、活动钳身7、螺母6、螺钉5和螺杆4的装配关系。

俯视图主要反映外形,其中的局部剖用于表达钳口板8和固定钳身9的连接方式。

断面图反映螺杆4右端的断面形状。

局部放大图反映螺杆4的牙型。

〔3〕分析工作原理及传动关系
一般从图样上直接分析,当对象比拟复杂时,需要参考说明书弄清工作原理和传动关系。

虎钳工作原理:旋转螺杆,使螺母沿螺杆轴线作直线运动,螺母带动活动钳身、钳口板移动,实现夹紧或放松。

〔4〕深入了解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及部件的整体结构
前面三个步骤的分析是比拟粗略的,下面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读图。

先把不同的零件区分开,弄清每个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利用投影关系想象零件外,还要充分利用机件的表达方法和绘制装配图的一些根本规定来区分不同零件。

最常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各零件剖面线的不同方向和间隔来分清零件轮廓的范围。

如区分活动钳身7、固定钳身9、螺母6与钳口板8。

2〕利用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表达方法来区分零件。

如:利用标准件和实心件不剖的规定可区分螺钉、油标、键、球等零件;利用常见结构的画法,可识别轴承、弹簧及密封结构等。

如图中的螺杆、螺钉及销等,很容易从图中别离出来。

3〕利用零件的编号对照明细栏,找出零件数量、材料、规格等,帮助了解零件的形状、作用及确定零件在装配图中的位置和范围。

根据投影关系和上述区分零件的方法,就可以想象出各个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进而确定零件的作用、装配方式。

例如螺钉5联接螺母与活动钳身,为方便装拆,螺钉头部有两个圆孔。

接下来分析部件的整体结构。

虎钳由10种零件组成,结合前面对各零件的了解,可知虎钳的整体结构是:螺杆4装在固定钳身9上,通过垫圈
3、挡圈1和销2使螺杆4只能转动但不能沿轴向运动。

螺母6旋在螺杆4上,通过螺钉5,螺母6和活动钳身7连在一起。

活动钳身7和固定钳身9在钳口部位用两个螺钉10固定上钳口板8。

至此,虎钳工作原理和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更加清楚。

〔5〕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

虎钳的性能尺寸是0~70,它指明了活动钳身的运动范围。

12H9/f9和 18H9/f9是螺杆4与固定钳身9的配合尺寸;80H9/f9是活动钳身7与固定钳身9的配合尺寸; 2021/f7是螺母6与活动钳身7的配合尺寸。

116、40、 10是安装尺寸。

225、154、60是总体尺寸。

其余尺寸是零件的定形和定位尺寸。

如果部件有技术要求,还要进一步分析其技术要求。

经过以上步骤,对整个虎钳结构、功能、装配关系、尺寸大小等就有了全面的认识,完成了读图过程。

2.读装配图要点
要读懂较复杂装配图,除了按以上步骤进行外,还要注意围绕装配干线,弄清以下几个要点:
〔1〕运动关系
运动如何传递,哪些零件运动,哪些不动,运动的形式如何〔转动、移动、摆动、往复、……〕,由哪些零件实现运动的传递。

〔2〕配合关系
凡有配合的零件,都要弄清基准制、配合种类、公差代号。

〔3〕连接和固定方式
各零件之间是用什么方式联接和固定的。

〔4〕定位和调整
零件上何处是定位外表,哪些面与其它零件接触,哪些地方需调整,用什么方法调整等。

图10-24 虎钳装配图
〔5〕装拆顺序
如图10-24所示虎钳的装配顺序是:固定钳身9→垫圈10→螺杆4→螺母6→垫圈3→挡圈1→销2,活动钳身7→螺钉5→钳口板8→螺钉11。

〔6〕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
想象出主要零件的形状对看懂装配图十分重要,对少数较复杂的零件,可采用形体分析或线面分析等投影分析方法。

3.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在设计新机器时,经常是先画出装配图,确定主要结构,然后根据装配图来画零件图,这称为拆画零件工作图,简称拆图。

拆图的过程,也是继续设计零件的过程。

其步骤如下:
〔1〕确定零件的根本形状
首先要看懂装配图,清楚所画零件的根本结构形状、大致尺寸及作用。

这是拆图的根底。

〔2〕选择表达方案
装配图上的视图选择方案主要从表达装配关系和整个部件情况来考虑。

因此,在选择零件的视图时不应简单照抄,而应从零件的形状、作用及加工工艺等各方面考虑,采用更为适宜的零件表达方案。

图10-25是虎钳的活动钳身的零件图,其主视图和其它视图的表达方案就与该零件在装配图上的表达方案不一样,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是按该零件的加工位置和主工序确定的。

〔3〕画图
表达方案确定后,即可按照通常的绘图步骤画图。

实际绘图时要遇到下面的问题:
零件的尺寸确定装配图上对零件的尺寸标注不完全,所以拆画零件
图时,要确定零件的所有尺寸。

按如下方法确定零件的尺寸:1〕已在装配图上标注出的零件尺寸是与设计、装配有关的尺寸,要全部应用到零件图上。

2〕零件上的工艺结构和标准结构的尺寸应查阅有关标准后确定,如齿轮的分度圆尺寸,键槽尺寸等。

3〕除零件上的工艺结构和标准结构尺寸外,装配图上没有的尺寸,可由装配图上按比例大小直接量取、计算或根据实际自行确定,但要注意圆整。

完善零件形状由于装配图主要表达装配关系,因此对某些零件的形状往往表达不完全,按如下方法完善零件形状:
1〕根据零件的功用、零件结构知识和装配结构知识补充完善零件形状。

某些局部结构甚至要重新设计。

2〕补充画出在装配图上省略的零件上的工艺结构。

如倒角、退刀槽、圆角、顶尖孔等,在拆图时均应画出。

〔4〕标注尺寸
按照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求标注尺寸,包括装配图上已标注出的零件尺寸,查阅国家标准得到的工艺结构尺寸、标准结构尺寸以及自行确定或计算出的尺寸。

〔5〕注写技术要求
根据装配图上该零件的作用及与其它零件的装配关系,结合自己掌握的结构和工艺方面的知识、经验,或者参考同类产品的图纸资料,确定零
件的各外表的外表结构要求,各要素有无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要求,以及工艺处理等技术要求,然后将其注写在零件图上。

〔6〕校核图纸,填写标题栏
仔细检查图形、尺寸、技术要求有无错误,确信无误后填写标题栏,完成全图。

图10-25是活动钳身零件图。

图10-25 活动钳身零件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