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多年的教育生活使我明白,许多学生都有不为成人所知的内心隔膜,有一种自我的伪装,他们外表强大而内心脆弱,非常渴望尊重和理解。
只有走进他们心灵的世界,缩短跟他们的心理距离,才能取得教育效果。
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铺就师生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基础。
只有学生的心态稳定了,思想畅通了,才能把心思转移到学习上,完成自己的学业,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铺路。
常言说:班安则校安。
因而如何抓好班级管理,是一个班主任首当其中的大事。
教师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的心灵撞击出情感的火花。
一、从心理上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教师的呵护。
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发展背景,从心理上着手,树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学习不仅是学书本内容、专业内容,应该着眼于广义上的学习,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做好一件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学习如何表现自己等。
上好主题班会,联系本班实际,经常开展主题班队会,挖掘教育资源。
如;“我爱我家”、“好好走路”、“文明上厕所”、”“夸夸咱们班”、“我的心灵最美好”、“我环保,我自豪”等。
让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能在活动中找到乐趣,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天赋和才华。
所有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且乐于参与,都能从中找到施展自己天
赋和才华的机会。
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了班级同学间的了解,能碰撞出情感和智慧的火花。
就这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同学们在教室里,在活动中,在集体生活里,在独自深思的个人体验中慢慢长大,个性从中得以生成。
通过思想教育,大部分学生重新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使他们能够从一件件的“小事”中重新体会到久违的成就感。
二、从生活中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从生活上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认为老师是自己的亲人,尤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都希望亲人在自己的身旁。
饭卡不慎丢失了,我陪同学生去补办;有病了,我派班干部一同前往;思想有矛盾,我和风细雨的疏导;对学困生,开学我就让优秀学生和他结对子,共同进步。
我真正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教育理念。
记得刚开学没多久周书乐生病了,看着她那红扑扑的小脸和干裂的嘴唇以及她那信任和恳切的眼神,我心痛不已。
以后输液的几天里,我和班干部一直陪在她的身旁,和她聊天谈心鼓励她,让她得到家的温暖,晚上十一点把她送回宿舍,并给她打水洗脸,而后我再回去休息。
她的病好了,我成了她的知心朋友,有什么话她都跟我说。
对学生的爱和鼓励不在于太多的话语,更在于平时的点滴的动作。
当学生在写作业时,我就是一个不经意的抚摸,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
在青年节来临时,我为每位学生定做了小礼物,如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贺卡等,并用精美的包装纸包起来,写
上希望与祝福,送给每位学生,当时他们都很高兴也很感动,这也深深地触动了他们心灵深处的一根弦,以后我的工作也好做多了。
心与心的交流才是最诚挚的交流,所以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谈心,捕捉他们内心的真挚情感,真心地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并给他们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达到心与心的碰撞。
彼此之间的是信任、是爱,是合作,而不是横眉冷对,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把真心献出,与教师配合好。
三、让文化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我坚信,没有什么比文化的力量更强大,更能约束人,制度都不如文化的力量。
教师是文化人,就应该以文化人的姿态来做教育。
常规化“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从小事中跟学生讲“大道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我把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做为班级工作的重点,采用班会强调不提姓名,个别谈话重点强调的作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诱中达到教育的效果。
一个习惯决定一个性格,一个性格决定一个命运。
我让学生每天睡觉之前,总结一下自己一天的行为情况,找出得失,进行反思。
同时深入学生群体,对个别老大难学生,联系家长,做好家校联系,充分挖掘教育力量,通过努力,个别学生虽然转化得还不够,但相比之下,也有明显的进步了,比如:解决了少部分学生经常无故旷课的问题、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上网成隐的问题等等。
大家明白,人生很多素养都可以后天培养,但是其中最难培养的就是责任心。
只要你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你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就
会战胜一切困难。
责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所以,我从每个人的位置做起,从每个人在班级里的身份做起,让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焕发出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
我施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和严格的自律品质。
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的探究精神。
通过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科学习兴趣,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四、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为了成就人!我们要让平凡的教室洒满阳光,让每个学生心中拥有灿烂,用蓝天般的胸怀包容一颗颗年轻的心,用大地般的博爱铸就每个学生的辉煌。
教育不能一味苦口婆心地说教,而要把真正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和他们交流。
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化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和交流中,让学生在无声无形中受到陶冶。
营造学习气氛,形成良好学风:制作书架,购买图书,在教室建立了小小阅览室,准备一些作文书,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课外书,提高他们的作文和阅读水平。
我又在教室内布置了室内文化,如“英语角”,把学生常用的单词、短语及日常用语写在英语角上,并配以动植物的图案,这样做新颖、有趣,吸引了很多学生学习和观看。
同时还在教室内设置了“艺海拾贝”这个栏目,让学生把好词、
好句、好文章抄下来贴在这个栏目中,与同学们一起勉励,共同学习。
这样既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又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教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班级学习状况日益良好。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始终认为一个班就是一个家,尤其是后进生更是班集体的重要一员,什么时候都不能使他们掉队。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打开他们那扇封闭的心灵之窗,消除自卑,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总之,班级管理千头万绪,但我始终相信孩子们的能力,我也相信用我心灵深处的爱能打开他们那暂时紧闭的心窗,在人生的大道上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