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启示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启示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启示:
作为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作为国际公认的风险管理最出色的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的覆灭表面上看是因为一个年轻交易员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悲剧,但是问
题不是如此简单,此后隐含的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更需要我们深入的反思。

一、金融机构必须理性认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作用
与其他金融交易不同,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它是通过预测金融市场
的未来走向,付出少量保证金而从事的一种典型的阿基米德式的以小搏大投机性活动。

因此,这种交易的不确定性非常大,能赚大钱,也能亏大钱。

法兴欺诈案表明,在监管
不善、内控不力的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交易会充分暴露其“魔鬼”的一面。

因此对于正在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准备推出股指期货的中国来讲,我们
不可能因噎废食而否定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和推出股指期货的积极意义,但是,关键是
要努力防范和克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

特别是在市场起步时期,必须有效控制交易
规模,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如果我们仅凭一
腔热情,无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内在特性,在各项制度措施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尚未到
位的情况下,不适当地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那么,很有可能重演法兴的悲剧。

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难题
金融机构是一种接受风险、经营风险,并在管理风险中获取利润的企业,在经营
过程中,金融机构通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对于操作风险,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模型
工具,还不能进行有效量化,风险管理的方法还比较原始,风险管理水平也比较低。


对而言,操作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

法兴这次巨额欺诈案,以及此前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1999年日本住友公司、2002年爱尔兰联合银行等金融交易丑闻,都充分说明:一单业务的操作风险,就能摧毁一家信誉卓著的金融机构。

随着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的日益显著,目前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备战
综合化经营,在这种趋势下,未来的操作风险可能越来越大。

如何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将
是所有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难题。

我认为,要有效管理操作风险,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内控体系,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不断提升
操作风险的管理技术。

具体包括:一是要树立全面管理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适当的操
作风险管理环境;二是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三
是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四是健全人才队伍和激励
机制建设,为有效进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金融机构强化内部控制必须“行”胜于“言”
法兴这次出问题,关键是内控制度的“言”(制度、系统)与“行”(实践、执行)脱
节了。

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人员配置不当。

从内控角度讲,银行的前
中后台必须保持部门、人员的绝对分离。

而且,做过中台、后台工作的人,不能再从事
前台的交易工作。

因为,一个熟知公司如何运作的人,一定会破解这个体系。

法兴就是
犯了这方面的错误。

2000年JeromeKerviel进入法兴后,在长达5年时间里,一直在中台和后台部门工作,他熟悉了后台的风险控制流程,接触到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这为他
后来的舞弊欺诈提供了方便。

里森当年弄垮了巴林银行,也是因为他同时身兼交易及监
察二职。

这说明,如何从部门、职责和人员上严格执行前中后台的分离,是加强内部控
制的关键之一。

二是企业盈利模式与内控机制的冲突。

表面上看,目前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比较完
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了严格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审批程序。

其实,在实践中如果完全循规蹈矩,严格执行层层审批程序,那么,金融衍生品交易将缺乏效率。

基于盈利、效率和风控的权衡,现实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实行一种暗箱操作的授
权机制。

通常,金融机构会针对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行为,授予交易员不同的权利。

不过,在奉行“成王败寇”法则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只要能获得巨额的利润,风险管
理部门对一些违规行为要么反应不及时,要么根本不会作出反应。

公司管理者一般也不
会追究违规交易员的法律责任。

反过来,如果业绩不佳,即使循规蹈矩,那么,交易员
也有可能受到公司管理者的批评。

其实,法兴对JeromeKerviel的违规手法早有觉察,只不过2007年他的交易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故而对其操作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实上,JeromeKerviel绝不是个案,在许多金融机构,有许多交易员都是如此。

他们的
欺诈行为要么未被发现,要么发现了,但因盈利或亏损较少,而不了了之。

所以,如果
不改变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那么类似事件仍会发生。

四、交易人员的薪酬体制应与银行的稳健文化保持协同
许多人认为,与里森、井口俊英等“损公肥私”的欺诈案罪犯不同,JeromeKerviel的
犯罪动机并不是源自私利。

其实,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在资金交易领域,交易员的
薪酬与其业绩表现直接挂钩,明星交易员甚至是严重挂钩,提成比例高达15%乃至20%。

表面上看,JeromeKerviel没有从这笔巨额交易中获取私利。

但是,如果JeromeKerviel交易成功,那么,他就会从盈利中获得巨额奖金。

在这种薪酬体制下,交易员的逐利动机
就会助长其冒险行为,在金融机构内部就会慢慢会滋生出冒险文化。

在投资失利时,交
易员往往陷入豪赌状态,甚至采取越权违规手段来掩饰、平衡账目,隐藏交易损失。


兴这次事件正是JeromeKerviel预测发生失误时,没有及时平仓止损,而是侥幸借助于银行的信用和庞大的资金,试图改变市场走向,所以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投
机行为明显,再加上市场走向难以逆转,最终导致了巨大亏损。

由此看来,如果背离保守、稳健的银行文化,崇尚冒险、赌博,那么,任何金融机构迟早会陷入危机。

因此,如何塑造一种健康、积极、稳健的企业文化,并使这种文化与员工的薪酬体
制相协同,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五、强化信息系统控制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多道风险控制防线来加强,监控方法包括
现场稽查、非现场稽查和电脑信息系统监测等。

从金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看,对金融交
易业务的监控将越来越依靠信息系统,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实时性、准确性都比较强。

但是,强化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的作用,需要信息技术部门不断完善电脑系统的安全控
制措施,切实防止系统密码被盗用和破解。

法兴在这次事件以前,内控系统通常是在交
易三天后才会对交易进行查核,同时,系统的开发人员、验收人员与IT管理人员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内控和技术漏洞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系统中的漏洞被JeromeKerviel 利用。

想从这方面加以改进,需要从加强内控角度出发,金融机构电脑系统的密码必须定
期更改,每个用户名和密码的使用也必须定期监控,电脑信息系统和发现管理系统必须
有严格的管理与控制程序。

JeromeKerviel能在长达一年时间里盗用多个系统、多个人员
的用户名与密码,说明法兴电脑系统的安全性管理比较松散。

如果电脑系统的安全性得
不到保障,交易风控的数据就没有准确性和完整性。

那么,银行的信用象征就会失去。

所以,强化信息系统控制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

六、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尽管有人将法兴欺诈案夸大为一场西方银行体系的整体性内控危机,但我认为,这
件事不应被过度渲染,也不应该由此否定法兴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典范地位。

此次欺诈案
是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这说明其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制还是健全的。

而且,发
现问题后,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法兴就关闭其高达500亿欧元的头寸,将风险损失控制
在49亿欧元。

在事件披露以后,法兴采取了增资等积极措施,重新恢复了市场信心,使法兴的股价表现平稳,评级机构尽管下调了股票级别,但仍然建议持有。

这说明,法兴
的内控体系是令人称道的。

不像巴林银行在公布其衍生品交易巨亏后,仍等待翻盘,没
有及时平仓,最后酿成大患。

法兴目前没有象巴林银行般倒下,在遵从丛林法则的国际金融市场,这是一项了不
起的成就。

考虑到国内金融机构对进军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雄心,如何借鉴法兴应对
足以灭顶的衍生品交易亏损,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兴启示我们:建立严密的亏损控制和
善后程序,合理把握信息披露的时机,加强危机管理,是中资金融机构的一堂必修课。

最后,法兴式的悲剧未来是否能够避免?在经济金融运行不确定性程度不断提升的
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体制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再健全、规章制度再严密、电
脑系统再安全,都会存在风险管理的漏洞和死角,我们难以消除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只要我们能够通过进一步增强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认识,不断强化操作风险管理
的制度、流程和技术,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积极致力于良好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就完全可以有效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即使出了问题,也可以通过启动危机管理程序,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