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例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例

精心整理
有人说,一开始,这件事像是一个玩笑。

如果一个交易员能够绕过层层监管,独自一人以“欺诈”的手段从事巨额股票衍生产品交易,那么,不但法国兴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受到质疑,整个金融业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也都会大打折扣。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欧洲老牌的金融机构将面临重大困难,而它留给我们的则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沉重思考。

任何一家机构,无论具有怎样雄厚的实力,一旦放松了对内部运作的控制,失去了对风险的警惕和防范,那么哪怕是一个级别很小的员工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有可能葬送整个企业。

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
20052007年到2008
货)。

2000在并
20
步扩大。

21
平仓记录显示,1月21日到23日,法国兴业集团的一系列市场对冲措施恰和上述几日欧洲股市暴跌相联系。

不过,法国兴业集团等到1月24日将相关头寸全部平仓之后,才首次在公告中向公众披露,轧平这些仓位直接导致了其多达48.2亿欧元的损失。

2008年1月30日,法国兴业银行董事成立了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排外性的特别委员会。

该特别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委员会合作,拥有对所有外部专家和顾问的信息追索权。

同时,特别委员会还委任普华永道作为这项绿色任务(GreenMission)的审计顾问,对内部调查结果进行再次审查。

2月20日,法国兴业特别委员会向法国兴业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名为《绿色任务》的针对交易员热罗姆·科维尔欺诈事件的中期调查报告。

这份长达12页的报告说,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并未完全运转,内部监控系统多个环节有可能存在漏洞,主要包括对交易员盘面资金的监督、对资金流动的跟踪、后台与前台完全隔离规则的遵守、信息系统的安全及密码保护等。

报告披露,第75次警报拉响之后才让科维尔的行径败露。

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的大多数风控系统自动针对科维尔的各种交易发出了75次报警。

其中,2006年科维尔的交易引起了5次警报,而2007年发布的可疑交易更多,共达到67次,随着交易量的膨胀,警报越来越频繁,平均每月有5次以上。

而在2008年1月的3次警报的最后一次,欺骗终于败露。

2008年7月4日,法国银行监管机构——法国银行委员会对兴业银行开出400万欧元罚单(目前其罚款上限为500万欧元),原因是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导致巨额欺诈案的发生。

银行委员会在一份公告中指出,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使得金融交易在各个级别缺乏监控的情况下,在较长时期内难以被察觉并得到纠正,因而存在较大可能发生欺诈案并造成严重后果。

法国兴业银行也对科维尔提出了四项指控,其中包括滥用信用和欺诈未遂。

在这四项指控中,量刑最为严重的滥用信用一项,最高可判7年监禁,并处以75万欧元罚款。

漏洞在哪儿?
认为,
之一。

事实上,法国兴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有着明确的风险策略,无论哪种业务,兴业银行都不允许交易员在市场大涨或是大跌时操作,这是为了避免导向风险,除非操作的时间很短,并且在严格的限制之下。

而且,它的确拥有复杂而缜密的IT控制系统,并且会对交易人员的不当行为发出警告。

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的运营部门、股权衍生品部门、柜台交易、中央系统管理部门等28个部门的11种风险控制系统自动针对科维尔的各种交易发出了75次报警。

这11种风险控制系统几乎是法国兴业银行后台监控系统的全部,涉及经纪、交易、流量、传输、授权、收益数据分析、市场风险等风险控制的各个流程和方面,由运营部门和衍生品交易部门发出的警报高达35次。

而且监控系统竟然发现在不可能进行交易的某个星期六(5.32,0.03,0.57%),存在着一笔没有交易对手和经纪人姓名的交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么多次警报都没有令他们及早地识破科维尔的伎俩,发生如此小概率的事件,不能不说银行的风险评估过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虽然机器是铁面无私、恪尽职守的,但是人类的不负责任却令其毫无用武之地。

风险控制部门负责调查的人员轻易相信了科维尔的谎言,有些警报甚至在风险控制IT系统中转来转去,而没有得到最终解决。

可能他会说:“哎呀,是我搞错了,我马上把数据改过来。

”这样,别人就不会再追究了。

只要人们愿意相信,什么理由都可以把问题搪塞过去。

如果遇到不好对付的风险调查人员或者质疑,科维尔就编造虚假邮件来发布授权命令。

有7封来自法国兴业银行内部和交易对手的邮件,对科维尔的交易进行授权、确认或者发出具体指令。

职能重合监守自盗科维尔在做交易员之前,曾经供职于监管交易的中台多个部门,负责信贷分析、审批、风险管理、计算交易盈亏,不但对结算业务了解得非常透彻,而且还积累了关于风险控制流程的丰富经验。

也就是说,科维尔曾经就是监管者,后来又被人监管。

熟悉中后台及电脑系统的优势使得科维尔在买入金融产品时,懂得如何刻意去选择那些没有保证金补充警示的产品,以使风险经理难以发现交易的异常情况。

同时,为了避免虚构仓位被发现,他还凭借在中后台流程控制方面的多年经验,从操作部门盗用了IT密码,通过把其虚假交易行为及时删除、伪造文件证明、虚构仓位等手段,成功地避开了中后台部门的日常监控。

合作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