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全国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
2001年全国10种常用金属产量达883.71万吨。
1983年~2001年的18年间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在9%以上,多年来据世界前列。
随着生产的发展。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部分重点企业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与装备。
如奥托昆普闪速冶炼、诺兰达溶池熔炼、拜耳法生产氧化铝、160KA以上预焙阳极电解槽等。
使一批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前有色金属工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实现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这些矛盾主要有:
1.矿产资源紧缺,形势严峻。
我国铜矿品位低、大型铜矿少,可供利用的资源严重不足。
铝土矿储量虽然丰富,但大多数属于一水硬铝石,矿石溶出性能差,且铝硅比偏低,与国外闪水铝石相比,在氧化铝回收率、碱耗和综合能耗方面有较大差距。
铅、锌、钨、锡、锑、稀土矿资源比较丰富,但富矿多数以开发利用。
由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滥采乱挖,采富弃贫,使资源损失严重,已面临无好矿可建的局面。
2.产业结构不合理。
到2001年年底,10种有色金属矿山原料年生产能力730万吨,而冶炼能力达到990万吨,矿山建设严重滞后于冶炼,40%以上的铜精矿、30%左右的氧化铝需进口。
初级加工能力过剩,目前铜加工能力的利用率不足50%。
高新技术产品,高精度产品,如高精度铝板带、高档铝箔、电解铜箔、引线框架材料、电站用超长铜冷凝管等主要依靠进口解决,按价值量计算占有色金属进口总额的45%。
3.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有色金属产品,除铜、氧化铝受资源条件限制市场短缺外,其他产品均供大于求,不同程度上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4.生产集中度低,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环境污染没有改善。
全国共有电解铝厂119家,平均规模3.4万吨/年,50家铜冶炼厂,平均规模仅2万吨/年;770多家铅锌冶炼厂,平均规模0.3万吨/年;2500多家铜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两家。
而发达国家铜熔炼和电解铝厂规模一般在10万吨以上。
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
6万安培以下及环保不能达标的自焙电解槽,2000年仍有1万余台,约占电解铝生产能力的37%;中小炼铜厂仍沿用落后的鼓风炉工艺,SO2利用率只有65%;中小铅冶炼企业,普遍采用烧结锅炼铅工艺,烟气浓度低,无法利用,每年排入大气中的硫达到25万吨;铜、铝加工“二人转”等落后轧机设备
仍占相当比重。
二、当前的产业政策
根据“十五”发展规划,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扩大国内紧缺原料的供应,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加强废杂金属回收,鼓励在海外建立长期的供货渠道;围绕扩大品种、提高质量、治理环境、降低成本,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围绕扩大品种、提高质量、治理环境、降低成本、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围绕这一任务,我们针对有色金属工业抵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促进产业升级和清洁生产等问题,先后制定了《淘汰落后生产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发展目录》《中西部优势产业目录》等产业政策,向全社会公布,引导国内外工商业、金融机构及社会投资方向。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研究制订产业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还将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产业发展情况,陆续分批颁布或修订上述目录。
1.《淘汰目录》。
判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依据为: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生产工艺和产品;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耗高。
国家经贸委已经先后颁布三批淘汰目录,对违反淘汰目录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
法吊销其营业执照,有关部门要取消其生产许可证,各商业银行要停止对其贷款。
淘汰目录涉及的有色金属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有:土法炼铅锌、汞、砷、锑;炉床面积小于1.5M2以下的密闭鼓风炉炼铜、冶炼烟气制酸干法净化和热浓硫酸洗涤工艺技术和设备;60KA以下和环保不能达标的自焙槽电解铝技术及装备;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炼铅工艺及设备;热轧方法生产铜线杆;离子型稀土矿酸浸冶炼工艺和设备。
2.《制止重复建设目录》。
该目录禁止投资的是:国家有关法规明令禁止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当前生产能力过剩的项目;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严重的项目。
国家经贸委已颁布第一批(国家经贸委令14号)。
按照要求,该目录涉及的投资项目,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各银行、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消防、海关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列入《禁止重复建设目录》的有色金属项目有:新建粗铜冶炼、通电解和铜加工项目;新建10万吨/年以下的电解铝项目、新建铝加工项目;新建铅冶炼、新建5万吨以下锌冶炼项目;新建镁冶炼项目;主金属采选综合回收率小于60%的各类矿采选项目;自焙槽电解铝项目。
在目录制订过程中,我们考虑了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多、生产集中度不高的特点,为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存量,目录主要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新建项目,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升级换代。
近年来有色金属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铜、铝加工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于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铜、铝加工项目,我们原则认为应立足现有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若确实需要新建,可向我委申请,由我委向有关部门解释。
针对当前电解铝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制止电解铝行业重复建设势头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29号),要求严格控制新建电解铝项目审批。
自《意见》下发之日起,地方政府一律停止审批任何形式的扩大电解铝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对电解铝新建项目,一律按项目性质和审批程序报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审批。
外商投资项目也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针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抬头得到新情况,我们将近期制订第二批《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引导当前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的投资方向。
技术改造要坚持择优扶强,改造和改组相结合。
产能严重过剩的有色金属产品技术改造,必须淘汰落后进行,不再增加生产能力。
3.
《鼓励发展目录》。
该目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
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是国家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改
善投资结构以及审批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之一。
确定当前国
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有色金属产业、产品和技术的原则是:有
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符合可
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有色金属
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为:
——矿产资源开发:深部及难采矿床开采,多金属共生
综合利用,难处理金矿、含金尾矿资源综合回收,低品位、
难处理铜矿利用技术开发,
稀有、
稀散金属开发及综合利用。
——新技术:金属硫化矿无污染强化熔炼技术开发,湿
法冶炼技术,高效节能、电化学控制浮选及高效选矿药剂的
开发,
280K A
以上预焙槽电解铝技术开发,
超临界萃取技术
开发、铝及铝合金快速铸轧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市场供应短缺品种:氧化铝生产及新工艺开发。
——新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制造,
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锡化合物,锑化合物,陶瓷材料
及稀土应用等。
4.
《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和《中西部优势产业目录》。
根
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
(国务院令第
346
号)
,
《外商
投资指导目录》和《中西部优势产业目录》是指导审批外商
投资企业适用有关政策的依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
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经济
合作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制
订,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
对上述两目
录进行部分调整时,由三部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适时修订
并公布。
《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将外商投资产业分为鼓励型、限
制型和禁止型三类。
2002
年
3
月新颁布的《外商投资指导目
录》有关有色金属工业内容有较大的调整,主要有: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继续鼓励低品位、难选冶
金矿开采、选矿和冶炼(限于合资、合作,在西部地区可独
资)
;进一步开放铜、铝、铅、锌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
鼓励外商在上述领域进行合资、合作(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
资)
;允许外商合资、合作勘查开采钨、锡、锑、钼等保护
型开采品种;限制外商投资贵金属(金、银、铂族)勘查、
开采;放射性矿产的勘查、开采、选矿。
——鼓励外商投资年产
30
万吨及以上氧化铝生产项目,
以弥补国内氧化铝供应不足。
——为调整有色金属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鼓励外
商投资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及硬质合金、锡化
合物、锑化合物生产。
——稀土产业调整为:允许外商在冶炼、分离方面进行
合资、合作,禁止投资稀土勘查、开采和选矿,鼓励投资稀
土应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