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概述.ppt
产业政策的作用对象
三次产业分类中,除了“公共管理和社会 组织、国际组织”等不应当包括在产业政 策的“产业”范畴之内外,其余部分都应 该成为产业政策的作用对象。
产业政策的实施机构
产业政策的实施机构是一个由企业、政府 和行业协会等单位构成的综合体,其中, 企业是实施主力,企业按照产业政策的要 求,积极配合政府制定该产业发展规划, 并按照规划,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给予的资 源运行。
与世界农业市场状况的预测;影响美国及国际农业市场绩效的相关技术、经济、政 策与组织力量。 农业技术环境:分析农业相关成本、效益、生产力变化与新技术的分配效果;衡量 公共与私人研究资助的支出、报酬与比较利益。 农业支持环境:农场与农业企业的财务经营绩效;结构改变以及因此所造成的农业、 技术与资源政策调整的政策意义。 再将上述数据和相关信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整理,主要指标包括:农场风险管 理、农场结构、农场与农产品政策、农业资源管理以及农民福利。
日本产业政策评估特色:主体的多元化
各主管省厅所设的审议会及国会所设的各调查咨询机构和 自民党下属的政策调查委员会。
其中,审议会的成员通常是学术界、财经界和政界的权威 人士组成,并由首相或主管大臣任命,相对独立于行政机 构,是直接主宰各项政策立案和调整的权威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的其它成员包括:四大经济团体(即日本经团联、 日经联、同友会、商工会议所)、在野党、大众传媒和知 名政治家都会从各自立场对特定产业政策发表意见,并且 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产业政策评估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 事前评估旨在正确制定出新的产业组织政策; 事中评估旨在及时纠正政策偏差、合理调整政策目标与措施,从而改
善政策效果; 事后评估旨在总结现有产业政策体系的经验教训。 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体系: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结论。 一般原则是:需要具备中立立场的评估主体、科学的评估工具、完备
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概念: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有限,国家或地区政府为
了产业全局性和长期性发展,针对产业实体和产业关系而 采取的关于产业成长、结构优化、布局优化和组织优化的 政策法令。
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
政策制定主体 政策对象 政策实施机构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 政策评估
产业政策制定的主体及程序产业政源自概述孙智君主要内容
产业政策概念 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 产业政策的分类 产业政策的利弊双重性
产业政策概念
正式出现:1970年日本通商产业省事务次官在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OECD)工业委员会“日本的产业政策”
1972年OECD出版《日本的产业政策》 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程序:立法经过12个阶段:先由主管农业政策执行的最高行政单位即美 国农业部向参众两院的专门委员会提出新农业法案,经过检查(examine)、 法案通过评估(change for passage)、研究(study)、讨论(review)、听证 会(hearing)、 公开辩论 (debate)、 知会(refer)等 程序 ,以及书面提 案 (written report) 、 修 正 案 确 认 (amendments approval) 、 会 议 报 告 (conference report)等文件,最后将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呈交总统签署。 如果总统同意签署,公告后即成法案。
货币政策的影响范围则超越财政和金融部门本身,影响经济供给方也 影响市场需求方,包括国内外产业、居民和政府。
产业政策的评估及评估体系
产业政策的评估: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前提下,依据特定的标准,通过 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某项产业政策实施的影响、效果进行度量、分 析和评价,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出 基本的判断。
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可靠的评估结论。
美国农业政策的评估标准
美国农业部提供相关数据:2006和2007年度生产和经营相关农产品[以玉米为主的 乙醇生产、主要作物(玉米、大豆、马鈴薯、其它豆類等)、粮食与饲料用途的小 麦、粮食用途的水稻、棉花、糖、园艺作物、肉类、乳酪制品等]
农场主所得、消费者收支的食品价格与支出、生产资料价值、饲料成本、政府支出。 通过上述数据考察美国农业在上一个政策执行后的整体状况: 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形成全球市场的力量;农业与贸易政策的冲击;中长期内美国
产业政策的目的
初级目标:促进或抑制特定产业发展 中级目标:促进产业内部和产业间关系优化 高级目标:产业全局性和长期性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
系,进而增强综合国力 三个目标层层递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结果。 初级目标的实现或使产业良性运行直达中级目标,或引起产业关系失
衡,着眼于中级目标的产业调整政策便应运而生。实现中级目标的前 提和基础在于实现初级目标。但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不会停留在实现 初级目标和中级目标上,实现产业全局性长期性发展进而增强综合国 力这一高级目标才是根本意图
产业政策的手段
(1)产业政策的手段 一是直接干预。直接干预通过配额制、许可证制(审批制)、政府直
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 我国:1989年《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产业政策的制
定权在国务院”, “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省辖市 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特点,拟定实 施办法,并报国务院备案”
美国:行政人员、当职常务委员会、委员会与委员会小组、跨部会、全 席会议、参众两院
接投资经营等 二是间接诱导。提供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财
政补贴、关税保护、出口退税等 三是法律规制。 (2)产业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 西方学者: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称为三大经济政策 日本学者: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是并列关系。因为它们
不遵循统一的分类标准,其着眼点也有所不同。 产业政策的作用对象和范围是部分产业或者全部产业,而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