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拟题技巧及训练

作文拟题技巧及训练


.
12
高考作文拟题举例:
1999年(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1年(话题“诚信”) 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
全国卷优秀作文的标题
选择永恒(2002年) 守住心灵的契约(2001年)/
诚信古今说(2001年)
寻找美的答案(2000年).
13
与诚信同行(2001年)
.
6
三 . 好文题的标准
(一)准确、鲜明
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标题
决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应
紧扣话题、有的放矢。在给材料的作文中,文
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
标题的准确与否 ,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
映。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
请以“贫困”为话题, 自拟作文题目。
.
15
(1) 《敲响自强的钟》 (2) 《摇曳生活,坚定人生》 (3) 《贫儿当自强》 (4) 《富有的贫困生》 (5) 《穷且益坚》 (6) 《“贫”出一个未来》
(7) 《感谢清贫》 (8) 《贫困之路非漫漫》
(9) 《天降大任于贫者》
(10) 《贫困的反作用力. 》
作文拟题 技巧及训练
.
1
一. 拟好文题的作用
1. 结构作用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就是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 “题好文一半”,好的题目准确、简洁、 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或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题目拟得如何, 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影响到作文的 艺术感染力 。
.
2
2 . 心理作用 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对于作文,
2. 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3. 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 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 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
5
4. 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 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 他事理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 种: [1] 相关联想,由桌子联想到椅子[空间关联]。 [2] 相似联想,由春蚕联想到老师[奉献精神相 似]。 [3] 相反联想,由安乐想到忧患[实质上的相反] 总之,联想要丰富,要融于广袤的时空中,联 想合理,就要抓住事物间的联系点。
.
18
阔的联想空间。 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
题,如《满招损 谦受益》、《祸患常积于 忽微》等。
.
9
(四)含蓄、隽永
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
有启发性。
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以及
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
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如《人
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
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
向理解的五彩桥》,《走出自卑》可修
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走出自
卑》。
.
10
四、作文拟题举例:
《生命如涛》(比喻) 《攀登路上的烛光》(比喻) 《诚信出走》(拟人)
“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暗喻
“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 吗?》反诘
.
11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 《享受挫折》 《人生的暗礁》 《阳光总在风雨后》 《霍金的力量》 《它山之石》 《信任的力量》
16
(11) 《贫困是首歌》 (12) 《我贫困,我美丽》
(13) 《走在贫困的声音里》
(14) 《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
(15) 《最贫是无志》
(16) 《丹青难写贫精神》 (17) 《青山在,何以贫?》
(18) 《对贫困说:“不” 》
(19) 《我自横刀向贫笑》
(20) 《捐资·捐志》
.
17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
“有感于……”等。
.
7
(二)新颖、生动 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激起阅读兴趣。 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
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 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所谓 “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
.
8
(三)简洁、凝练 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
首先跃入阅卷者眼中的是文题,题目的 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 分,题目不好,也会影响到得分。
.
3
3 . 评分作用 不拟文题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
实际上,由于前二者的原因,如果不拟 题或拟题不当,其隐性失分绝对不止一 两分。
.
4
二 . 作文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 理出新,不要落俗套。万一标题太大,可以采 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2001年)
带着“诚信”上路(2001年)
生命的高度(2002年)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2000年)

我是谁(1999年)
昭君的选择(2002年)
拷问灵魂(2002年)
.
14
作文拟题训练:
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上 南京大学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再要人资助是 很丢脸的事”,他把社会捐助款一部分转给家乡,一 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贫 寒的小学生。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通过 课余当家教、作系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校 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3年下来,他不 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他留校 任教时带的72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立自强的观念, 贫困生无一人辍学,就连一些家境好的学生也在打工, 希望得到锻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