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肺系疾病
二、有关中医肺系病临床问题的思考
❖ 1.肺系病在中医临床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 2.认真学习历代有关中医肺系病的宝贵文献 ❖ 3.遵古不拘泥古,勇于创新是我们的重要任
务 ❖ 4.时刻注意证候与疾病的动态变化 ❖ 5.不断深化肺系病的治法与方药
肺主呼吸,与外界相通,其病称为呼吸系疾病 或肺系疾病,历代医学都十分重视,早在《内经》 中就有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都肺也”“肺 与各脏腑相关的转化”理论。历代名家在论著中 往往将肺系疾病列为首篇疾病,它包括了中医的 感冒、咳嗽、肺痨、哮证、肺痈、咳喘等;也包 括肺痿、肺胀、肺积、肺衰……等。
二、有关中医肺系病临床问题的思考
❖ 1.肺系病在中医临床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 2.认真学习历代有关中医肺系病的宝贵文献 ❖ 3.遵古不拘泥古,勇于创新是我们的重要任
务 ❖ 4.时刻注意证重视,确实浩若烟海,凡
从事中医肺系疾病的学者对此不可忽视,需认真 阅读,不断提炼出历代医家对肺系疾病的精辟论 述及证治经验,时至今日,一些古方如:小青龙 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苏子降气汤……等等, 以及临床体会升华的点滴理论,对临床仍然有着 实际的指导参考的意义,如:“肺为娇脏,最易 受外邪”、“肺主肃降”、“肾主纳气”、“肺 与大肠相表里”,以及指导治疗的“痰饮者当以 温药合之”等。
西医所说多种肺部感染性疾病如典型及非典型
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疾病,流感、感冒、 阻塞性肺疾患、肺实质性疾病如肺纤维化、肺化 脓症、肺部肿瘤、胸腔病变以及相关血管、脏器 疾病如肺心病,免疫性疾病肺损害,急、慢性呼 吸衰竭……等等,其中有多发、常见病,也有难 治病,急症等内容,显而易见肺系疾病内容丰富, 有待我们去面对和进一步的防治研究。
一、肺系疾病是中医学术发 展的重要组成
❖ 1.肺脏与肺系疾病在中医学中占着重要地位 ❖ 2.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开展肺系病的研究 ❖ 3.重视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 ❖ 4.重视中西医的链接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类健康为目的,各有其 理。中医学几千年来从临床实践逐渐积累发展而 成的中医学,具有一套比较朴实的理论,并用于 指导临床。中医学与西医学相比古老而传统,西 医学是以解剖病理学为基础,从人体到微观的发 展,医药现代科技含量高。“中西医并重”“中 西医结合”是我们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法规内 容。几十年来,首先是中西两法在诊断、治疗的 相互联系与相互结合。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重要的特点,中医认为人是一
个整体,各个脏腑是相关的,而且人也与自然相关, 这在肺系病中尤为重要,如体质、先天、后天、情志、 身心、脏腑虚实;又与四时气候、地域相关。寒冷季 节及冬春季节,肺部或气管疾病多发,总之,一方面 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也重视人与环境的统一。
辨证论治更是中医学用来分析鉴别证候,辨证之
关于中医肺系病学术 发展之见地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
徐艳玲 教授
一、肺系疾病是中医学术发展 的重要组成
❖ 1.肺脏与肺系疾病在中医学中占着重要地位 ❖ 2.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开展肺系病的研究 ❖ 3.重视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 ❖ 4.重视中西医的链接
肺为华盖,居五脏之首位,肺为娇脏,最易受邪:
一、肺系疾病是中医学术发 展的重要组成
❖ 1.肺脏与肺系疾病在中医学中占着重要地位 ❖ 2.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开展肺系病的研究 ❖ 3.重视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 ❖ 4.重视中西医的链接
中医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的重要内容,中医理论
也同样是经过历代临床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一些理论 的升华,无不与临床相联系,又如病因、病机中七情 六淫、脏腑失调、痰淤气阻,宣降不利等,均可见到 咳、痰、喘诸症。病症中的证治理论也十分重要,肺 的虚实证候,风邪、风寒、风热侵犯,涉及“外邪伤 肺”、“木火刑金”、“肾不纳气”、“脾为生痰之 源,肺为贮痰之器”,以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从肺系病来看,中医学不断吸些引入了X线、CT 超声等影像学及各种细菌学、病毒学及理化检查项目, 重视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重视了“内分泌”“免 疫 ”,“神经系统”等对全身的调解,这些已经是临
床诊断不可少的内容。医学的互相交流是医学发展的 必然,也是中医自身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如我们不 仅引进西医指标及标准,也吸收现代数理统计、实验 研究中的新技术等,传统药物的现代化评审程序及生 产等,应当说是会推进我们中医学术的提高与发展。 中西医结合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逐步去探讨这条 道路也是中、西医同道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需要 的是要“继承不忘发展,发展不离其宗”。
治法多种多样,如宣肺、清肺、化痰、止咳、平
喘以及“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治则中有“扶 止祛邪”、“扶正固本”、“标本先后,缓急之别”, 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等等。
一、肺系疾病是中医学术发 展的重要组成
❖ 1.肺脏与肺系疾病在中医学中占着重要地位 ❖ 2.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开展肺系病的研究 ❖ 3.重视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 ❖ 4.重视中西医的链接
证候为立法、处方、用药提供了根据,这种对理、法、 方、药在临床的运用也是中医特点,肺系同样不能离 开对证候的分析,以及对论治的指导。
临床不能一味引用西医观点去用消炎代替清肺、
解表、清热、解毒。肺系病中更是不能凡外感发热 或发热就用双黄连、清开灵……不能只是“头痛医 头”,“脚疼医脚”。还要分析原因,做到“辨证 求因,审因论治”,同时要观察证候的动态变化, 证变治变。如从表到里,从卫气到营血,如肺系病 的外寒内饮、表证传里之象;临床如若脱离辨证论 治,则失之于中医之本。
主呼吸、主治节,通调水道,上开窍于鼻,下连咽喉、 气道、肺脏,外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系还与 心、脾,肝、肾,脑及气血、阴阳相关。
肺系病外感、内伤均可见到,“温邪上受,首先
犯肺”,如感冒、流感及一些温热病,哮病、咳喘、 肺痨以及肺与气道支气管的各种感染,支气管与肺的 实质病变等等。肺系病急症中证候动态变化颇为重要, 肺系病可以是本脏受损,也可以影响到全身,甚至可 以发展到其他脏器,以至影响人体之健康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