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分析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分析PPT课件


• 二.治疗原则 • 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 虚热证—生津清热以润其枯; • 虚寒证—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 治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 肾。
• 三、证治分类 • (一)虚热证 • 1、症状:
• 主症: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或咳 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嘎,
• 兼证: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 形体消瘦,皮毛干枯。
• (二)肺功能检查 反映肺脏功能的状况, 动态观察肺功能对诊断、疗效评价、病情 进展和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三)其它如肺核素扫描、支气管肺泡灌 洗、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原发病 的鉴别。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主要辨虚热虚寒。 • 虚热—易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 • 虚寒—常见上不制下,小便频数或遗尿。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一)久病损肺 1、肺虚热
痰热久嗽 肺痨病久 肺痈余毒未清 热壅上焦,消灼肺津 消渴津液耗伤 热病之后
• 2、肺虚寒
大病久病 内伤久咳 冷哮不愈 肺虚有寒,气不化津 肺虚久喘
• 二、病机
• (一)发病机理总属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 萎。
• 以上诸因,致肺脏虚损,津气耗伤,津伤则燥,燥盛则干, 肺叶弱而不用则萎。清·喻嘉言《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 “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 “于是肺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
甘缓补中;
• 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 • 阿胶、麦冬、胡麻仁—滋肺养阴; • 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
降逆。
• 6、加减:
• 如火盛,出现虚烦、咳呛、呕逆者,则 去大枣,加竹茹、竹叶清热和胃降逆; 如咳吐浊痰口干欲饮,则可加天花粉、 知母、川贝母清热化痰;
• 津伤甚者加沙参、玉竹以养肺津;
• 舌脉:舌红而干,脉虚数。
• 2、证机概要:肺阴亏耗,虚火内炽,肺 失肃降。
• 3、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 4、主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用于咳嗽气逆, 咽喉干燥不利,咯痰粘浊不爽。后方养阴 润燥,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燥火内盛,干 咳痰少,咽痒气逆。
• 5、常用药: • 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生津,
肺系病证 第八节 肺痿
【概说】
• 一、概念
•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 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以释其义。
• 二、沿革
• (一)《金匮要略》列有专篇,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因、 病机、辨证均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二)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肺痿门》将肺痿分为热在上 焦及肺中虚冷二类。
• 认为“肺痿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并提出治疗虚 寒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即生姜、甘草、人参大枣)、甘草 汤(即甘草一味);虚热肺痿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 (三)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 常与相关疾病合并叙述。
• 提示肺痈、肺痨、久嗽、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成为肺痿的 可能。
• (四)清·张璐提出治疗要点。 • 在《张氏医通·肺痿》将肺痿的治疗概括为:“缓而图之,
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等七 个方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
• 三、讨论范围
• 凡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 硬变、肺不张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 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 (三)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
• 二、病证鉴别
• 1、肺痿与肺痈的鉴别
• 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而肺痈以 咳则胸痛,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 主证。虽然多为肺中有热,但肺痈属实, 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 痿。
肺痿、肺痈类证鉴别表
病名 病因 肺痈 风热舍肺
蕴结不解
病机
热壅血瘀, 成痈化脓。
虚热肺痿
内伤久咳 伤阳气 喘哮频发 久延阴伤及阳
肺津肺气亏损 肺叶干枯萎弱
肺中冷 虚寒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一)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唾呈细
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带白丝,咳嗽, 或竟不咳,气息短,或动则气喘。
• (二)常伴有面色 白或青苍,形体瘦削, 神疲,头晕,或时有寒热等全身症状。
• 5、常用药:
• 甘草、干姜—温肺脾;
• 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温补脾,益 气生津。
• 6、加减:
• 肺虚失约,唾沫多而尿频者加煨益智;
• 肾虚不能纳气,喘息、短气者可配钟乳石、 五味子,另吞蛤蚧粉。肺痿Leabharlann 证论治简表证型虚 热证
虚寒证
病 机 肺燥津伤
肺气虚冷
咯痰 咯吐浊唾涎沫,质较粘稠或带血。 咯吐涎沫,质清稀、量多。
• 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退蒸。
• (二)虚寒证 • 1、症状:
• 主症: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 短气不足以息。
• 兼症: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 便数,或遗尿。
• 舌脉:舌质淡,脉虚弱。
• 2、证机概要: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 反为涎。
• 3、治法:温肺益气。
• 4、主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前方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 方则以补脾助肺,益气生津为主。
• (二)病理性质有虚热、虚寒之分。
• 热在上焦,津枯则肺燥,清肃之令不行 • 脾阴胃液耗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
肺虚津伤——虚热肺痿
• 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 • 阴伤及阳,气不化津,
肺失濡养——虚寒肺痿
肺痿病因病机示意图
肺燥伤津
肺痨久咳 热病伤津 他病误治
热在上焦 虚热
重亡津液
久病之后 肺气虚冷
症 咳嗽 咳声不扬或音嘎
不咳或少咳
呼吸 气急喘促 其它 潮热,消瘦,皮毛干枯。 状
渴 舌脉 治法 主方
口渴咽燥 舌红而干,脉虚数。 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加减。
性质 实
症状
咳剧、胸痛、吐脓 血痰、有腥臭味。
肺痿 热在上焦 肺叶枯痿不 虚 肺中虚冷 用
咳轻,胸不痛,吐 浊唾涎沫,而无腥 臭味。
• 2、肺痿与肺痨的鉴别
• 肺痨主证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等 与肺痿有别。肺痨后期可以转为肺痿重 证。
• 三、相关检查
• (一)X线检查 可观察病变程度和范围, 且常可查出病变的某些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