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的本质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一、货币的产生1. 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样东西等于一样东西。
(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样东西等于很多东西。
(3)一般价值形式:出现质的飞跃,由直接物物交换转变为通过一般等价物的间接交换很多东西等于一样东西。
(4)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与白银等)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二、货币的本质1. 概念:货币是商品,但不是普通的商品,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2. 要点1)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其次,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作为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①是它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原料②是它具有直接与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3)最后,货币还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三货币形式的发展1.本质特征不变2.形式不断演变具有内在价值,信用货币发展的具体过程:实物货币T足值的金属货币T足值的代用货币(纸币)7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具有内在价值的普通商品;特征作为商品的价值和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同的,信用货币是法偿货币)3. 信用货币的价值: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同的。
4. 信用货币—法偿货币四货币层次划分(一)概念: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变现能力)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二)目的: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定有效的货币政策。
(不同层次货币的购买力不一样)(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1)划分依据流动性(变现能力)的划分;流动性划分的意义:现实性:实际;可测性:预算、测算;(2 )划分层次指标(考大题)M0现金M1:M0 + 企业结算账户存款+ 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部队活期存款M2:M1 +城乡储蓄存款+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重点)M3: M0 + 全部银行存款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货币职能的含义: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二货币的具体职能(考大题):(一)价值尺度:1)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具有以下特点:A 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
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
C 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占性。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完成。
3)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是两个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流通手段:1)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2)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即它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
②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
③但不需要是足值手段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过去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4)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反作用于商品流通(三)储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
①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②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纸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取决于纸币币值是否稳定(四)支付手段的职能1.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借贷)2. 产生源于商业信用的产生3. 发展过程:开始:主要是为商品流通服务后来:超出了商品流通的范围4. 导致信用货币的产生(五)世界货币的职能(考大题)1. 走出国门,货币在世界市场(走出国门)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目前的充当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2. 只能是重量计算的贵金属(理论和现实有差异)3. 职能的三个内容:1)作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最后支付手段,用于支付国际收支差额2)作为国际普遍的购买手段3)社会财富的转移手段第三节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一形成: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改过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二构成要素: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货币金属重量,也称价格标准。
3、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①本位币:一国的的基本通货.②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供日常零星的交易和找零之用。
③纸币三货币制度的演变演变过程:银本位T金银复本位制T金本位制T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纸币:是一个国家强制发行代替金属货币使用的价值符号。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能够跨越国境,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有利有弊)(体现: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四国际货币制度与体系(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定的确定;(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确定。
三)制度类型: 1.金本位货币下的国际货币制度2 .金兑汇本位3.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4.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牙加美体系5. 区域货币制度---欧洲货币体系6. 我国的货币制度: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信用货币,没有设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兑换黄金。
单位为“元”,元是本位币即主币。
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有无限法偿能力;发行权力由国家掌握,中国人民银行具体掌管货币发行工作。
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对内:国家实行宏观调节和管理对外: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7. 中国港澳台:(1)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港元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港元不实行外汇管制,可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完全开放。
(2)澳元为澳门的法定货币;澳元与港元直接挂钩,间接地与美元挂钩;(3)台湾的货币制度比较完整,有中央银行。
第二章信用一. 信用1. 概念: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使不同所有者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方面让渡,是一种债权债务息为条件的价值单关系。
2•信用特征:①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②以还本付息为条件③以相互信任为基础④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⑤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价值单方面转移二•信用的产生1、信用关系产生的三要素:①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双方② 有一定的时间间隔③有信用工具的存在2、信用关系存在过程中资金的运动①特征{暂时闲置{临时需求②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③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基本形式(一)商业信用(赊购、赊销)①含义: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赊购(预付)②基础:商业信用是现代商品货币经济信用制度的基础③作用:因为余缺的调剂和商业资本的存在与发展④特征: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分散性/盲目性⑤局限性:1 )规模有限2 )方向受限3 )不稳定性(二)银行信用(借贷)①含义: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主体),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在个国家的信用体系中据核心地位,其主导作用③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客服了商业信用受制于产业资本规模的局限。
2 )银行信用在数量,范围,期限和资金使用的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3 )银行信用的风险一般低于商业信用。
(三)国家信用①含义: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语句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②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工具)一发行国债{公债:就某个大型的经济工程,如三峡{国库债:用于弥补赤字③国家信用的用途:伴随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④国家信用的债权人:银行,企业与居民赤字:收入>支付顺差:收入>支出(四)消费信用①含义:是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②消费信用的提供形式1)赊销方式,即零售商直接以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比如信用卡消费2)分期付款方式,即消费者先支付一部分货币(首期付款),然后按合同分期摊还本息,或分期摊还本金,利息一次计付。
3)消费贷款方式,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消费者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费用等。
(五)国际信用①含义: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
②类型1 )出口信贷,分为卖方信贷,买方信贷。
2)国际间的银行信贷3)国际银团贷款4 )国际租赁5 )补偿贸易,分为回购方式,互购方式,劳务补偿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信用的职能:(大题考)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3)促进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5)提供和创造信用工具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三信用风险及其防范(一)信用风险的概念①含义: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是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使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②信息不对称的定义:是指授信主体与受信的主体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一般受信主体比授信主体更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和信誉程度,即受信主体拥有私人信息或隐藏信息。
③所谓定向选择[贷前]:即授信主体因私人信息的存在而无法甄别受信主体的真实类型④所谓道德风险(贷后):是指受信主体做出有害于授信主体的行为。
(二)信用风险的特征:①客观性②传染性③可控性④周期性(三)信用风险的防范①主要集中在银行的信贷风险②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和信用风险约束机制:首先:建立和完善金融信用法律体系,使防范银行信用风险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政府金融监管机构需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监管。
最后:提升银行自身防控能力,完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四•信用工具(一)关于资产,实质资产与金融资产1 )资产:任何一个经济单位的财富存量,即一个经济单位所能掌握和控制的经济资源2 )实质资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实物资产3 )金融资产:以信用工具形式存在的(二)信用工具的概念:信用活动以信用工具为载体。
信用工具使信用契约关系的法律证明,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通融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亦称融资工具。
(三)工具种类{按融资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按接受性不同: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按偿还期限不同:分为短期,长期,不定期信用工具(四)信用工具特征1)偿还性2 )收益性3 )流动性4 )安全性5 )风险性(五)主要信用工具1. 票据:是在市场交换和流通中发生的,反映当事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代表一定数量货币请求权的有价证券。
①汇票: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