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多媒体课件【导入】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一、把握观赏时机探究问题: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

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

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

形似喇叭。

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另一方面,当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横亘在江口的一条沙坎,使潮水前进的速度突然减慢,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形成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愈来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2.何时才能观赏到最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点拨:农历八月十八。

活动白居易在登上庐山时发现:“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盏开。

”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点拨:白居易诗句说明了山上的春季比山下来得迟,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气温的垂直差异。

归纳:常见景观欣赏观赏时机把握二、选择观赏位置(一)距离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观可得(图3.7)。

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要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

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图3.7武陵源群峰通过读图,认识到:选择观赏距离的重要性。

在进行景观欣赏时,要根据欣赏的对象,选取不同的距离,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大江大河,要想观赏到全景,应采取远眺的方式,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而对于较小的景观,如山中的峡谷、山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归纳: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观赏景观的角度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同。

景观特点不同,宜选择的观赏角度也不同。

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要选择好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探究活动:1、观赏大江大湖和比较小的湖沼池塘时,选择的观赏位置有何不同?2、观赏瀑布,应采取什么角度效果最佳?点拨1、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

因此,观赏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

对比较小的湖沼池塘,观赏地点不宜过高。

因此亭、榭、廊、阁等建筑,多低临水面,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

2、观赏瀑布应在适当距离远观,以兼收其形、声、动之美。

说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图3.8洞庭湖与岳阳楼图3.8告诉我们:观赏洞庭湖这样水域广大,视野开阔的大江大湖,需登高楼方知其胜景。

与图3.8展示的内容类似的还有滇池与大观楼、长江与黄鹤楼、赣江与滕王阁等。

(三)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图3.9漓江图为风景如画的漓江,乘舟游漓江,可以欣赏到两岸变幻无穷、奇异优美的自然景色。

宛如“人在画中游”。

说明:观赏长江三峡、武夷山等也宜乘船(筏)观赏。

归纳: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探究活动:景观观赏前如何了解景观特点?点拨: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如景观介绍、导游图等),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

不仅要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还应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例如:河北赵县赵州桥(又名安济桥)1.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

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如景观介绍、导游图等),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

不仅要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还应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图3.12赵州桥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学习,掌握以下知识:1、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建于隋代,为单孔石拱桥。

其拱肩加拱的“敞肩拱”桥型,是世界桥梁史上之首创。

2、观赏赵州桥,必须首先了解该桥科学而巧妙的设计,否则,只会把它看成是一座普通的小桥。

3.特点、原理——为单孔石拱桥。

石拱跨度大而弧型平。

大石拱上两端建两小拱,既减轻了大拱及地脚的载重,又起泄洪功能。

桥身巨大空灵,稳固坚轻,寓秀美于雄伟之中,巧夺天工。

4.历史文化价值——建于随代,其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

只有对景观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赏,深化已有的认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案例②从构景手法欣赏园林通过对案例②的学习,掌握以下知识: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

欣赏园林时,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2.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其原因是:①适应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的节奏韵律。

②满足感官的需要,又能适应心理上的需要。

有助于在整个观赏过程中保持饱满的情绪。

3.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框景是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是利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之内。

活动:图3.14北京大观园阅读《红楼梦》中对大观园入园处的描写和图3.14,说明大观园入园设计所采用的园林构景手法及其用意。

点拨:障景一般出现在园林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人口处,常利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来实现。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入园设计采用的就是障景法,以假山为障。

障景的目的就是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遗,因而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1.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①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事例:寺庙与塔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图3.15佛寺通过五台山中的佛寺景观,说明:自然风景区中的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图3.16塔以大理三塔为例,说明: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重要的构景。

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例如——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教材图3.17和图3.18)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例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傣族风情内蒙古草原风光与蒙古族风情等(2)非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探究活动: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说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提示:可从南、北方的地形、气候、植被、耕地类型、种植的作物、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外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比较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光、傣族风情与内蒙古的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

(提示:可通过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从而说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刻感悟自然的美。

1.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教材图3.19)西方传统的风景画追求真实表现自然。

中国的山水画把大自然作为生命与艺术创作的母体,以表现自然作为抒发自身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途径,追求意境的表达,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

2.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⑴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自然景观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美感类型,这些需要综合感受。

如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试体会游人应如何综合感受?游人呼吸清新空气,渴饮甘泉,扶石倚松等,从不同的侧面体会自然美;游山回来,于温泉中沐浴解乏,才会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的感慨。

⑵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⑶移情与景,情景交融——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神思游于自然之间,心随景化,情景交融,以至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⑷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净化心灵、高尚品格、理解天人和谐。

在登山涉水中可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的真。

欣赏自然的美还可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活动1.回忆学过的有关景观描写的某篇(首)诗文,谈谈从中得到的对于景观欣赏的启示。

(提示:结合教材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建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的适当内容来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