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概述项目名称年产30万吨聚醚物多元醇(PPG)项目,年产10万吨聚合物多元醇(POP)项目。
研究结论综合结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财务净现值(NPV)(全部投资,税前)为3205万元,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33.8%,所得税后为24.1%。
投资回收期为4.02年。
盈亏平衡点43.38%,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经济指标可行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利润率20.69%,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和税后分别为24.48%和18.73%,借款偿还期为5.72年(含建设期)。
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为52.55%,在产品和原料的价格增加或减少10%时,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改变思想、抓住机遇,占领市场,这需要我们借鉴经验,大胆改革,尽快形成优势,认真研究聚醚市场如何形成突破,从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确定合理稳定的产品结构。
建议组建PU研究小组,与下游企业建立直接联系,了解用户的生产习惯,生产用户所需的牌号,并且在下游用户生产出现问题的时,及时协调解决,该小组还要负责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性能保持在稳定的期望值内,同时负责新牌号、热门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行业分析2.1.概述聚醚多元醇(以下简称PPG)和聚合物多元醇(以下简称POP)是聚氨酯(以下简称PU)工业的重要原料,聚氨酯制品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在汽车、火车、家具、家电、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是目前仅次于PE、PVC、PP、PS而位居合成树脂消费和生产量的第五位。
2.2.聚醚物多元醇简介聚醚多元醇是由起始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丙烷(PO)或环氧丙烷(PO)、环氧乙烷(EO)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
聚醚产量最大者为以甘油作起始剂和环氧化物(一般是PO与EO并用),通过改变PO和EO的加料方式、加量比、加料次序等条件,生产出各种通用的聚醚多元醇。
产品种类聚醚多元醇的品种很多,依据不同,则分类不同。
一般,聚醚多元醇的命名以主链上羟基数与单元链节性质相结合的命名较为合理。
产品详细种类及用途见表1。
表2-1 聚醚多元醇的种类和用途注:EO-环氧乙烷,PO-环氧丙烷,THF-四氢呋喃起始剂的价格对聚醚多元醇生产成本影响较大。
基于价格因素,通用的硬泡聚醚多元醇大多是以蔗糖及其混合物为起始剂。
各类产品用途聚醚多元醇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其消耗量占聚醚多元醇总量的80%左右,在应用于聚氨酯制品的实际配方中,往往是几种不同官能度、不同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掺合物。
通过掺合物的组成调节,又可分别合成具有不同物性的聚氨酯制品。
除此之外,聚醚还可用作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淬火剂、乳胶发泡剂及专用溶剂等。
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通用聚醚多元醇,其性能、用途各不相同,分述如下:聚醚二醇凡含二个活泼氢的化合物,如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乙二醇、水等均可作为聚氧化丙烯二醇的聚合起始剂,多以1,2-丙二醇为起始剂。
随丙二醇对氧化丙烯摩尔比的增大,所合成的聚醚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羟值增大。
聚醚二醇主要应用于制备聚氨酯软泡、弹性体、胶粘剂、纤维、合成革等。
由于二羟基聚醚与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线型直链聚氨酯,所以起到增加泡沫柔软程度、延长拉伸性能的作用。
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制品的柔软度、伸长率也越高。
聚醚三醇聚醚三醇一般以甘油为起始剂,由1,2-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或与环氧乙烷共聚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3000~7000。
聚醚三醇是聚氨酯软泡、半硬泡和硬泡的基础原料。
聚氨酯软泡和硬泡对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羟值要求不同。
用于软泡的聚醚多元醇一般是长链、低官能度聚醚。
软泡配方中聚醚多元醇官能度一般为2~3,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6500之间。
在软泡中用得最多的是聚醚三醇,聚醚二醇主要作为辅助聚醚,与聚醚三醇在软泡配方中混合使用。
用于硬泡的聚醚多元醇一般是高官能度、高羟值聚醚,如此才能产生足够的交联度和刚硬性。
硬泡聚醚多元醇平均官能度通常在3以上,羟值一般为350~650mgKOH/g。
一般的硬泡配方多以2种聚醚混合使用,平均羟值在400mgKOH/g左右。
以甘油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相对来说官能度较低,形成交联网络的速度比高官能度聚醚多元醇慢,使得硬泡发泡物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聚醚四醇由于所采用起始剂种类的不同,(四羟基聚醚)通常有乙二胺基聚醚多元醇和季戊四醇基聚醚多元醇两类。
以乙二胺为起始剂,氧化丙烯开环聚合所制得的四羟基聚醚俗称“胺醚”。
这种含氮聚醚多元醇具有一定的叔胺碱性和多羟基性,因此能加快与异氰酸酯的反应速度,多应用于硬泡现场喷涂配方中,作为具有催化作用的多元醇原料。
由于季戊四醇是结晶体,与氧化丙烯互溶性差,所以聚合初期的反应诱导期较甘油作起始剂的长。
季戊四醇基聚醚多元醇主要应用于一般硬泡配方中,由于季戊四醇聚醚比三羟基聚醚官能度大,所以相应制得的硬泡耐热性与尺寸稳定性较好。
2.2.3.4 五羟基聚醚五羟基聚醚也有二种,一种是以二亚乙基三胺(二乙烯三胺)为起始剂,与氧化丙烯聚合生成五羟基含氮聚醚,具有自催化作用;另一种是以含五个羟基的木糖醇为起始剂,经催化与氧化丙烯聚合,生成五羟基聚醚。
这二种聚醚均适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由于五羟基聚醚的粘度大,实际生产中,一般把五官能度起始剂与低官能度起始剂混合,制备官能度在3~5之间的聚醚多元醇。
二乙烯三胺基聚醚多元醇结构中具有叔胺,所以可用于硬泡、半硬泡的具催化作用的交联剂,与三羟基或四羟基等低官能度聚醚混合使用,可制得尺寸稳定、压缩强度较高的硬泡,且特别适宜于现场喷涂发泡配方。
木糖醇一般是通过农副产品玉米芯等经水解、加氢,结晶提纯后所得,资源丰富,价廉。
聚醚五醇制得的硬泡具有比甘油、季戊四醇聚醚为基硬泡更高的耐温性和尺寸稳定性。
2.2.3.5 高官能度聚醚以山梨醇、甘露醇等六羟基化合物为起始剂与氧化丙烯在KOH催化剂作用下,100~110℃加压聚合,可得六羟基聚醚。
这类聚醚因含有六个羟基,官能度高,所以制得的聚氨酯硬泡交联度大,制品的耐油性、耐热氧化性及尺寸稳定性均较好。
我国有丰富的山梨醇、甘露醇资源,尤其甘露醇是海藻制碘工业中的一种联产品。
六羟基聚醚由于官能度高,粘度一般超过100Pa·s,因此与其它发泡组分(异氰酸酯、发泡剂、催化剂等)互溶性差,给发泡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为降低聚醚粘度,在工业制备上通常采用混合起始剂,如采用山梨醇-甘油混合起始剂,制得的聚醚实际官能度在3与6之间。
若完全由蔗糖为起始剂,进行氧化丙烯开环聚合,则得到官能度为8的蔗糖聚醚,它是一种高粘度浅棕色液体,制得的聚氨酯硬泡耐热性好、抗压强度大、尺寸稳定。
在制备八羟基蔗糖聚醚过程中,由于蔗糖是结晶体,与氧化丙烯不互溶,同时纯的蔗糖聚醚官能度高、粘度大,与其它发泡组分相溶性差,因此在实际聚合中也一般采用混合起始剂。
例如采用甘油与蔗糖混合作起始剂,或采用其它低官能度多羟基化合物与蔗糖混合作起始剂。
2.2.3.6 特种聚醚多元醇活性聚醚多元醇使用伯羟基或使用氨基取代普通聚醚端基的仲羟基,由此推出了冷熟化工艺、反应注射成型以及自结皮泡沫体、高回弹等新品种。
阻燃型聚醚多元醇将阻燃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进入聚合物分子链,使阻燃性能持久。
通常有三种方法①使用含阻燃元素的化合物作为起始剂,如三氯氧磷、五氧化二锑、四羟甲基氯化磷及许多低分子量的磷酸酯等,与普通低分子多元醇反应,再与氧化丙烯、氧化乙烯进行开环聚合。
②使用含卤素的环氧化合物单体为原料进行开环聚合。
③同时使用含卤素的环氧化合物单体和含磷、锑等化合物与起始剂混合物进行开环聚合,生成复合型聚醚多元醇。
接枝型聚醚多元醇基本以普通或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为母体,或以含不饱和键聚醚多元醇为母体,与乙烯基单体化合物进行一步共聚或二步共聚反应而生成,然后转到精致容器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加入稳定剂得到产品。
聚四氢呋喃多元醇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聚氨酯纤维、热塑胶、合成革等制品。
杂环改性聚醚多元醇聚合物体系中引入芳环或杂环。
2.3 聚合物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是以PPG为基础,然后用乙烯基单体,如丙烯睛(AN)或(和)苯乙烯(SM)等在多元醇中经本体聚合反应而制得。
POP不单独使用,而与PPG配合使用,以赋予制品优良的性能。
POP主要用于制备高承载或高模量软质和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
部分采用或全部采用这种有机填充聚醚代替通用聚醚多元醇,可生产密度低而承载性能高的泡沫塑料,既达到硬度要求,又节省原料,所以很受厂家欢迎。
基础PPG在POP分散体系中为连续相,它保留着PPG的基本特性,决定着POP的用途,包括PU软质泡沫用POP、弹性体、涂料、胶黏剂、密封剂系列(CASE)POP等多个品种。
2.4 行业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不断涌现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国内PPG行业基本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
聚氨酯市场产品大众化、多元化的趋势在逐步加剧,随着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中国的聚氨酯市场蕴藏了巨大的商机,并有望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市场,这就赋予了PPG行业更大的发展动力和空间。
价格战激烈,装置规模和原料来源是行业内的主要竞争突破点。
由于聚醚行业中各企业的技术力量与技术投入的差异,聚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许多企业采用了价格战的方式。
由于缺乏品牌优势以及国内下游低端市场的低成本要求,国内市场中某些种类的聚醚产品已处于一个无序竞争的环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聚醚的发展。
国内聚醚生产仍以传统的KOH催化工艺为主,该工艺成熟,产品适应性强,但它在高分子聚醚产品的制备上受到限制,同时产生的三废至今未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逐步工业化的双(多)金属氰化络合剂DMC 催化工艺能弥补KOH在高分子及三废方面的不足,还在能耗、生产效率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但它难以合成小分子聚醚,并且合成的软泡聚醚与传统聚醚在应用上存在差异。
软泡PPG占到整个聚醚市场的近一半左右。
普通软泡聚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相当成熟,产能趋于过剩;但高活性软泡聚醚在高端的供给还有一定缺口。
聚合物多元醇(POP)的加入不仅能使聚氨酯泡沫具有很高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回弹性能,还可以使泡沫的泡孔结构、物理机械能力得到改进,因此POP已被广泛用于软泡制品中。
但由于业内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差异明显,常常出现高品质POP供不应求,而技术和质量较为逊色的的企业则出现开工不足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硬泡PPG的消费主要应用在家电行业、建筑行业、汽车行业、大型工程等方面。
近几年,硬泡聚氨酯受家电领域和保温材料等消费的带动,表观消费量在聚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隐忧:产品牌号多、杂,业内无统一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战愈演愈甚;具有高附加值的配套衍生品(硬泡开孔剂、乱孔剂等)研发生产力量薄弱;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