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波谱分析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波谱分析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波谱分析
一、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㈠ 实验目的
1.了解酯缩合反应制备β-酮酸酯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无水反应的操作要点。

3.掌握蒸馏、减压蒸馏等基本操作。

㈡ 实验原理(半微量实验)
含有α-氢的酯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能与另一分子的酯发生克莱森酯缩合反应,生成β-酮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就是通过这个反应来制备的。

本实验是用无水乙酸乙酯和金属钠为原料,以过量的乙酸乙酯为溶剂,通过酯缩合反应制得乙酰乙酸乙酯。

反应机理为,利用乙酸乙酯中含有的少量乙醇与钠作用生成乙醇钠。

↑+→+25252222H ON H C N OH H C a a
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地生成乙醇,反应就不断地进行,直至钠消耗完。

在乙醇钠作用下,具有α-氢原子的乙酸乙酯自身缩合,生成烯醇型钠盐,再经醋酸酸化即得乙酰乙酸乙酯。

金属钠极易与水反应,并放出氢气和大量热,易导致燃烧和爆炸,故反应所用仪器必须是干燥的,试剂必须是无水的。

㈢ 实验装置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的实验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减压蒸馏装置。

反应
装置如图3-1所示,其回流冷凝管上须加干燥管。

减压蒸馏装置图3-2所示。

包括蒸馏、抽气、测压和保护四部分。

蒸馏部分由圆底烧瓶、克氏蒸馏头、冷凝管、接引管和接受器组成。

在克氏蒸馏头带有支管一侧的上口插温度计,另一口则插一根末端拉成
毛细管的厚壁玻璃管。

毛细管下端离瓶底约1~2mm ,在减压蒸馏中,
毛细管主要起到沸腾中心和搅动作用,防止爆沸,保持沸腾平稳。

在减
压蒸馏装置中,接引管一定要带有支管。

该支管与抽气系统连接。

在蒸馏过程中若要收集不同馏分,则可用带支管的多头接引管。

根据馏程范
围可转动多头接引管集取不同馏分。

接受器可用圆底烧瓶。

吸滤瓶等耐压容器,但不可用锥形瓶。

实验室里常用的抽气减压设备是水泵或油泵。

水泵常因其结构、水压和水温等因素,不易得到较高的真空度。

油泵可获得较高的真空度,好的油泵可达到13.3Pa 的真空度。

油泵的结构较为精密,如果有挥发性有机溶剂。

水或酸性蒸气进入,会损坏油泵的机械结构和降低真空泵油的质量。

如果有机溶剂被真空泵油吸收,增加了蒸气压,从而降低抽真空的效能;若水蒸气被吸入,能使油因乳化而品质变坏;酸性蒸气的吸入,能腐蚀机械部件,因此使用油泵时必须十分注意。

测量减压系统的压力,可用水银U 形压力计。

保护系统是由安全瓶(通常用吸滤瓶),冷阱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吸收塔组成。

安全瓶的瓶口上装有两孔橡皮塞,一孔通过玻璃管和橡皮管依次与冷阱、水银压力计及吸收塔、油泵相连接,一孔接二通活塞。

安全瓶的支口与接引管上部的支管通过橡皮管连接。

㈣仪器与试剂
试剂:乙酸乙酯、金属钠、乙酸、碳酸钠、无水碳酸钾、氯化钠、氯化钙、无水硫酸镁。

仪器:圆底烧瓶(50mL )、球形冷凝管、干燥管、分液漏斗、克氏蒸馏烧瓶(50mL )、温度计、真空接收管、直形冷凝管、减压系统装置。

㈤ 实验步骤
将所用的玻璃仪器烘干,乙酸乙酯加入无水碳酸钾固体干燥。

在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9.8mL (0.1mol )干燥过的乙酸乙酯,小心地称取1g (0.044mol )金属钠块,快速地切成小的钠丝后立即加入烧瓶中,按图3-2安装好反应装置。

水浴加热,反应开始反应液呈黄色,若反应太剧烈可暂时移去热水浴,以保持反应液缓缓回流为宜,反应1.5~2h 后,金属钠全部作用完毕,停止加热。

此时反应混合物变为橘红色并有黄白色固体生成。

反应液冷至室温,边振荡烧瓶,边小心地滴加入30%乙酸,使呈弱酸性(约10mL 30%的乙酸),此时固体溶解,反应液分层。

用分液漏斗分出酯层,水层用3mL 乙酸乙酯萃取二次,萃取液与酯层合并,有机层用5mL 5%的碳酸钠溶液洗涤至中性(洗涤2~3次)。

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酯层。

干燥后的液体倒入50mL 克氏蒸馏烧瓶中,安装好减压蒸馏装置,先在常压下水浴加热蒸去乙酸乙酯(回收),用水泵将残留的乙酸乙酯抽尽。

用油泵减压蒸出乙酰乙酸乙酯,真空度在15mmHg 以下则可用水浴加热蒸馏。

产量约1.5~2.59。

乙酰乙酸乙酯的沸点与压力的关系如表3-1。

表3-1 乙酰乙酸乙酯的沸点与压力的关系
乙酰乙酸乙酯常压的沸点为180.4℃,,折射率20D n 1.4194,204d 1.028。

㈥ 注意事项
1.称取金属钠时要小心,不要碰到水,擦干煤油,切除氧化膜后快速地切成小的钠丝,立即加入烧瓶。

2.反应不要大激烈,保持平稳回流。

㈦ 实验结果与讨论
用波谱法测定乙酰乙酸乙酯互变异构体的存在。

㈧ 思考题
1.所用仪器未经干燥处理,对反应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为什么最后一步要用减压蒸馏?
3.用30%醋酸中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醋酸浓度过高、用量过多对结果有何影响?
二、波谱法测定乙酰乙酸乙酯互变异构体
㈠ 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原理,了解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2.进一步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㈡ 实验原理
乙酰乙酸乙酯有酮式和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
(3-1)
一般情况下两者共存,但温度、溶剂等条件不同的体系中两种互变异构体的相对比例有很大差别。

表3-2是18℃时在不同溶剂中烯醇式的含量。

表3-2 不同溶剂中乙酰乙酸乙酯的烯醇式含量(18℃)
由表3-2可见,当溶剂为水时,体系中几乎不含烯醇式。

这是因为水分子中的OH 基团
能与酮式中的形成氢键,使其稳定性大大增加,式(3-1)中的平衡向左移动。

在非极性溶剂中,烯醇式因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而稳定,相对含量较高。

由于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和烯醇式的结构不同,它们的紫外、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均有差异,因此可用波谱方法测定它们。

本实验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乙酰乙酸乙酯。

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结构中是两个孤立的,它们的n →π*跃迁能产生两个R 吸
收带;而烯醇式结构中和处于共轭状态,有共轭的π→π*和n→π*跃迁,能产生K带和R带。

分别用水和正己烷作溶剂测定乙酰乙酸乙酯,得到两张不同的紫外光谱,前者是酮式的紫外光谱,而后者基本上是烯醇式的紫外光谱。

㈢仪器和试剂
1.岛津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或其他型号的紫外光谱仪。

2.样品和试剂:乙酰乙酸乙酯样品、去离子水、分析纯的正己烷。

㈣实验步骤
1.按紫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开启仪器。

2.设定波长扫描范围为开始波长400nm,结束波长200nm;扫描速度:中速;测光方式:Abs(即吸光度)等。

3.以正己烷为溶剂测定乙酰乙酸乙酯:将装有正己烷的石英比色皿插入空白对比池架,作基线校正,然后,将另一比色皿也装上溶剂正己烷,用样品勺蘸取少量乙酰乙酸乙酯样品加入,搅拌均匀。

将比色皿插入样品池架,测定样品的光谱图。

4.以水为溶剂测定乙酰乙酸乙酯:按照③中的步骤,以去离子水为溶剂进行测定。

5.谱图处理和打印:在所采集的两张紫外光谱图上标注最大吸收波长并设置打印格式。

㈤数据处理
分别列出以水和正己烷为溶剂时吸收峰的最大吸收波长(
)。

根据紫外光谱的基本
m ax
原理,推测它们是何种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㈥注意事项
1. 在测定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之前,必须对空白样品(即纯溶剂)进行基线校正,以消除溶剂吸收紫外光的影响,用同一种溶剂连续测定若干个样品时,只须作一次基线校正。

因为校正数据能自动保存在当前内存中,可供反复使用。

若改变溶剂进行测定时,必须用该溶剂重新作基线校正。

2.紫外光谱的灵敏度很高,应在稀溶液中进行测定,因此测定时加样品应尽量少。

㈦思考与讨论
如果样品的摩尔吸光系数e≈104,欲使测得的紫外光谱吸光度A落在0.5~1范围内,样品溶液的浓度约为多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