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民俗

旅游民俗


(四)民俗学研究的实用价值
1.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 族凝聚力;
2.发扬优秀民俗传统,吸收其他民族良 好习俗,抵制各种陋俗;
3.为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如开 展民俗旅游活动, 开发民间工艺、烹饪、服 饰、医药、民间文学等方面的产品等等。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本课要讲的民俗特征是指的各类民俗的共 有特征: ▪集体性 ▪传承性与扩布性 ▪稳定性与变异性 ▪类型性 ▪规范性与服务性
4.民俗学史 关于民俗问题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 括搜集、记录、整理和运用它们的历史。
5.民俗学方法论 关于民俗事象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具体的 调查整理的技术与方法两方面的理论。
6.资料学 关于民俗事象资料的获取、整理、保存 和运用等活动的探索与论述。
(三)民俗学的任务
1. 殖民主义时期 “ 民俗学对于人类知识的总量上恐不能
一、民俗的集体性
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 决定了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民俗是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
田野作业表明,许多民俗事象无法找到倡导 者和创造者,民俗文化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人 类的群体活动,靠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传 承下来。
二、“民间”与“风俗”
(一)民间
民众中间,对应官方而言。主要组成部分 为中、下层民众。
包括: 文化落后的人群、所谓野蛮民族、农民和
边民、工人、士兵、学生、商人、职员……
(二)风俗
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 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 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统治 阶级成员在个人生活中,基本上与民族共有 的习惯取一致的态度)
3. 当代民俗学的任务 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
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 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 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 健康发展服务。
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人钟敬文: 今天我国的民俗学,似乎负有这样的任务:用科 学的方法,尽可能收集流传在广大群众当中的生 活、文化活动现象(包括跟那些相关的思想、感 情和想象的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以阐明一 向不被重视的(过去长时期内不为学者所记录和 谈论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精神状态和 特点——这种活动和状态等,主要是指长期历史 的,但也包括现在的。我们的民俗学,既是“古 代学”,也是“现代学”。
三、民俗学
即专门研究民俗文化的社会科学 。
(一)民俗学研究的范畴
1.狭义观 (1)文化遗留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观点,一个发展到较高 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 留物。
(2)精神文化说: 英国学者的观点,著名学者为班尼。 著名表述: “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
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 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 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 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 活。”
(《民俗学手册》)
(3)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把民俗仅限于传统
之中,将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民俗排除在 外。
(4)文明文化说: 流行于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认为民
俗学仅以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为限。
(5)民间文学说: 主要流行于美国及前苏联。民俗即民间文
学,美国学者厄特利(F·L·Utley)将民俗定义 为“口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在苏联,民俗仅指 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二)民俗学研究的内容
1.民俗学原理 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其性质、 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包括对综合 或单项问题的研究。 2.民俗史 对民俗事项的历史探究与描述,包括通 史、断代史、综合性的或单项性的民俗事象 发展史。
3.民俗志 一种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 俗事象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记述的作品。
导论 民俗概说
第一节 民俗的内涵
一、有关民俗的概念
(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民俗”“风俗” 内涵
《管子·正世》:“料事务,察民俗。” 《礼记·王制》:“天子巡游,至于岱宗。觐诸侯, 见百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俗。”
应劭《风俗通》序:“ 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 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 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谣异声,鼓舞动作殊形, 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希望过分的贡献,但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效果 当然会从这种研究中生出来,即:统治国对 于隶属民族可以从此得到较善的统治法。”
(英国班妮《民俗学概论》)
2. 20世纪初叶 探索民族文化成为科学任务,把民众的传
统文化,“未开化”民族的文化,都作为人类 文化的进化与发达的产物加以研究,推进了文 化的发展。
如:日本的民俗学就着眼于本民族传承 文化的方面,从乡土研究出发,把挖掘和振兴 民族文化作为重任。
小结:
我国古言之“ 民俗 ”“ 民风 ”,几乎 都是治国之需要,其眼光所注意的,不外奢俭、 劳逸、贞淫、忠孝、廉节、信实、仁让等方面。 与现代民俗学研究关注的对象、范围,研究的 目的有很大的不同。
(二)民俗学界关于“ 民俗 ”的概念 1.1846年以前民俗的概念:
民间古俗、贱民古俗、古物、民族学、神 话、民间口头文学、残存文化 …… 2.1846年,“民俗”成为专门学科术语: ▪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创用。 ▪英文Folklore的意译:
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 的合成,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种现 象的学问。
3.现今国际学术界: Folklore专指研究对象,即民俗事象或
民俗传承。 Folkloristics专指“民俗学”。
4.当代中国学术界: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Biblioteka 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
在中国,过去研究得比较多的民俗现象,也 主要是民间文学。
2.广义观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 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 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 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 文学,也包括以物资形式、行为和心理方式 传承的物资、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民俗 虽然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但也是人民现实 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