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案例:我不做玻璃心

德育案例:我不做玻璃心

我不做“玻璃心”
案例背景:
我们现在小班所接触的这一阶段孩子,以我班为例通常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又比较繁忙,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着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我们在生活中也发现了有少数幼儿的性格比较古怪,脾气非常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只能听鼓励和表扬的话,而且还会经常问老师:“老师我棒吗?”,“老师我做好了,你怎么不表扬我?”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努力表现,就会表现出不高兴以及格外的失望的情绪。

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王子,大人什么都依着他们,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哄着他们,生怕孩子哭闹不高兴。

案例过程:
1、收玩具的音乐响了,很多小朋友们都回到座位上了,但是阿来还在很专心的摆弄他手里的玩具,我上前,告诉他:“宝宝,时间到了。

”阿来一边玩一边说:“我还要玩,我还要玩。

”,我说:“如果你现在要继续玩,那你下午的个别化就要取消资格了。

”阿来听到,顿时大哭:“我不要,我不要。

”大哭着在教室里奔跑,然后找了个角落蹲下来。

2、阿来上课一直在偷偷玩后面小超市里的玩具,直到我说我请举手举的最好的朋友先来回答问题,他一下就举起了小手,一边举,一边说:“我知道!”,我连续请了两个举手很棒的小朋友回答问题,这时,阿来忍不住了:“我举手很棒,你为什么不请我?”,我说,“大家都在很努力的学本领,你还可以更棒。

”,阿来,嘟囔个嘴,小手一插开始哭起来,“我明明就很棒,你为什么不请我?”
3、早上宝宝们都依次来园了,有的在玩角色游戏,有的在吃点心,阿来8:20到
班级,玩了一会,保育员请他去吃点心,他说他还要玩一会,过了一会,保育员说:“阿来,快吃点心,等会就没有了。

”阿来不予理睬,点心时间快结束了,保育员再次提醒他,“阿来,你再不吃,我就要收掉了,你今天就没有点心了哦。

”阿来一下立住,满眼泪水,嚎啕大哭冲出教室。

案例分析:
我们在家访中获悉,父母的年纪较轻,又都是单位的高管,平时工作特别繁忙,只有双息日才能和宝宝团聚在一起。

对于家长来说一个3,4岁的孩子可能还太小,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定位或者要求,一周见一次,对孩子的思念更胜于对孩子的管教。

因此一到周五,父母都会给宝宝买他喜欢的玩具,周末带宝宝去外面玩耍,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爸爸妈妈见到宝宝的泪水不论是疼痛还是撒娇,撒泼都给与默认,长期以往更导致了宝宝说不起,为我独尊的思想。

平时宝宝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生活起居,爷爷奶奶都已经退休,奶奶曾经也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她说:“这么不听话的孩子,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带的我们累死了。

打了,骂了都不行,现在一说就哭,根本没法带。


阿来是我们班月份比较大的孩子,按照常理,月份大的孩子不论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行为习惯还是情绪控制上都要优于一些小月份的孩子。

但是阿来的情绪经常不太稳定,只要老师说话的口气稍微重一些,声音响一些,或者表情不温柔一些都有可能引发孩子的情绪失控。

作为一个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他的倾听能力和情绪情感都发展的不是很好。

案例反思:
在我们班,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这样的孩子通常都有一对工作繁忙的父母,一对有苦没处说的爷爷奶奶。

家长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没有思考,对幼儿不予以管教,对孩子
的爱没有原则,其实也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想要培养一个性格和善,懂事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改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在孩子面前树立原则和威信,在家庭中不要把孩子的地位抬的太高,一旦孩子适应了这样的家庭地位,他就会理所应当的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带到幼儿园里来。

这样对孩子的交往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没有任何好处。

由于在家中,所有人对他都好话说尽,他已经习惯了表扬,那么表扬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件很自然发生的事,反之,没有得到表扬才是不应该的。

他在集体生活中就会显得很特殊。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对于这样的孩子也不能过分关注,而是要慢慢削弱在集体中他的地位,让他明白,在班级中,我们有30个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老师喜欢遵守规则的宝宝,遵守规则的宝宝人人爱。

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对他及时表扬,但是如果任性提出无理要求,就要坚守原则。

曹雯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