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一个亲情迷惑青少年的个案工作一、基本资料小朗男,1991年12月21日生,初中文化程度,上学。
现就读于汉阳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所初中,因其自己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不善于交际便慢慢地开始接触网络,最近已经沉迷其中。
后果可想而知,其成绩急速下滑,伴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小朗经常流连于网吧和游戏机房。
他的母亲顾及到儿子,不愿把事情告诉忙于工作的丈夫,所以她找到了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她的儿子。
二、背景资料小朗未满一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盗窃被判入狱,母亲改嫁现在丈夫,他从小受到父母双亲的宠爱,一直都很听话,其母亲更是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他非常忍让。
父亲的关爱同样也是无微不至。
但是,自从知道自己并非现在父母亲生,他就开始自卑,开始封闭自己。
虽然没有什么形式上的反叛,但是总爱一个人独自呆着。
刚开始还好,他还会和同学们有彼此的交流串访,但是自从去年开始,他就慢慢的开始沉迷网络。
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不能自拔。
但是较好的一点是他没有和家人有太多的对抗,只是不于家人沟通。
三、主要问题案主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
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四、问题分析案主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对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压力。
尽管父亲不是其亲生的生父,但是除了血缘上的一点区别之外,丝毫没有一个养父的身影。
母亲对他更是无话可说。
双亲并没有要求他有多大的作为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他可以懂得作为父母的一片心意。
就其周围的同学朋友等人际环境而言,据其母亲和邻居们的反映来看,几乎没几个人知道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
所以也就不存在同学、朋友们的排斥和议论。
而且在沉迷于网络之前,他与周围的同龄孩子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并没有现在这么僵硬。
也就是说,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后,他在心理上有了一丝的迷惑和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
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
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
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五、理论基础人是自主、自决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选择的,而并非如环境决定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完全受外部环境支配。
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要”。
“自我认同”又可分为“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
“成功的认同”是指人类有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需要;“失败的认同”则表现为:逃避现实、不负责任、孤独寂寞、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有效控制。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
不能固定思维,更不能封闭自己。
要学会在外界的社会资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长发展所需的东西。
六、个案评估在案主母亲的引导下我们和案主有了第一次的接触交流,经过首次的沟通我们对案主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分析。
依据社区居委会所掌握的资料、胡主任对该案主的介绍和与案主的具体谈话我们初步的对案主进行了一个问题的评估。
案主未满一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盗窃被判入狱,母亲改嫁现在丈夫,他从小受到父母双亲的宠爱,一直都很听话,其母亲更是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他非常忍让。
父亲的关爱同样也是无微不至。
但是,自从知道自己并非现在父母亲生,他就开始自卑,开始封闭自己。
虽然没有什么形式上的反叛,但是总爱一个人独自呆着。
刚开始还好,他还会和同学们有彼此的交流串访,但是自从去年开始,他就慢慢的开始沉迷网络。
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不能自拔。
但是较好的一点是他没有和家人有太多的对抗,只是不于家人沟通。
案主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正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
最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他的问题特殊性在于以讨厌现实、逃离现实、不愿面对现实为根源,导致了自己交际的被冷落,心理上的自卑。
在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更加的感觉现实不完美,一时间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之中,无奈与无助充斥着他的心里世界。
不敢面对又无法逃避的心理使他倍感孤独、寂寞和困惑,进而表现出了种种的异常行为。
就案主个人而言,他自己深感痛苦,他不知道该如何来处理自己心理世界翻腾蹈海般的拼死挣扎,也无法调整自己斩不断理还乱的心绪。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不愿意这样下去,他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
整个的问题中应该说有两个事件参与者,他的母亲和父亲。
因为事情的直接根源就在于,案主知道了现在的父亲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所以在我们帮助案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发动他们来配合案主,以促进案主尽快自己解决问题。
当前而言,案主还没有什么较为外显性的异常行为出现,只是不言不语,不同周围的任何人讲话,不愿回家见到自己的母亲,不愿回想以前的事情。
总喜欢一个人呆着,不想去想那些让他烦心的事,虽然他做不到。
这种情况自他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一直存在,还不太清楚是否有细微的变化。
在与案主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案主一直希望自己的身体外貌可以变的像日本动画中的流传风那样的理想,希望自己拥有让人难以回避的青春魅力,希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可以更多地关心自己,同时也希望自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可以说他的理想是也个十全十美的人,这是他们这个年龄独有的特征,也是他一直沉醉于青春偶像类小说的结果。
他忽视了现实的不可更改性与客观性,这是他个人认识上的欠缺,也正是这样的完美心理才是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身份。
他感觉自己的最后一到防线也被突破,一直让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家庭竟然也是这样的不完美,所以他在自卑的压抑下心理世界几乎崩溃。
作为社工人员,我们不能直接介入他思想价值观的改变中,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根源所在,并且独立的把它解决好。
当然我们还可以充分的调动他周围的有利社会资源来支持案主成长,就社会资源而言,案主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理解,需要周围的家人朋友们可以主动的多给案主一点心理上的慰藉。
让一颗颗火热的新融化他那颗有几分寒气的心。
事实上案主的社会资源中造就潜在的存在着上述几个方面的所需资源,只是两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和被需求关系没有及时积极的建立好。
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案主自身实现问题解决和成长的优势所在。
在对案主的问题及周围社会资源环境进行了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案主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对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压力。
尽管父亲不是其亲生的生父,但是除了血缘上的一点区别之外,丝毫没有一个养父的身影。
母亲对他更是无话可说。
双亲并没有要求他有多大的作为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他可以懂得作为父母的一片心意。
就其周围的同学朋友等人际环境而言,据其母亲和邻居们的反映来看,几乎没几个人知道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
所以也就不存在同学、朋友们的排斥和议论。
而且在沉迷于网络之前,他与周围的同龄孩子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并没有现在这么僵硬。
也就是说,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后,他在心理上有了一丝的迷惑和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
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
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
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依据理论分析而言,人是自主、自决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选择的,而并非如环境决定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完全受外部环境支配。
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要”。
“自我认同”又可分为“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
“成功的认同”是指人类有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需要;“失败的认同”则表现为:逃避现实、不负责任、孤独寂寞、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有效控制。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
不能固定思维,更不能封闭自己。
要学会在外界的社会资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长发展所需的东西。
考虑到案主的年龄和现实中的问题我们决定采用现实疗法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现实的真实呈现来使其看清问题的实质。
如果再在此情形下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我们怕案主无法在迷茫的思维中重新思考。
所以还是用事实来说话,让案主自己在现实中弄明白自己的忧虑是不必要的,上网逃避是更不对的。
从而在根源上解决问题。
现实治疗法认为:自我认同的发展受到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影响。
它强调人不能靠情绪产生行动,强调我们应该先行动,在行动中改善情绪与观念。
在治疗过程中社工是一个模范、也是一个教师,他要让案主感受到关怀与体谅,也要对案主进行行为示范、指导和监督。
希望我们的帮助可以尽快让案主恢复,使他自己有一个较好的进步。
七、服务模式:考虑到案主的年龄和现实中的问题我们决定采用现实疗法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现实的真实呈现来使其看清问题的实质。
如果再在此情形下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我们怕案主无法在迷茫的思维中重新思考。
所以还是用事实来说话,让案主自己在现实中弄明白自己的忧虑是不必要的,上网逃避是更不对的。
从而在根源上解决问题。
现实治疗法认为:自我认同的发展受到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影响。
它强调人不能靠情绪产生行动,强调我们应该先行动,在行动中改善情绪与观念。
在治疗过程中社工是一个模范、也是一个教师,他要让案主感受到关怀与体谅,也要对案主进行行为示范、指导和监督。
八、服务计划目标:改变案主逃避真实生活的生活状态,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
认识到自己的偏差,走会到自己常规的人生轨道。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一)接案:本案是在社区发掘到的个案。
我们先了解基本情况,并约定上门走访的时间。
(二)初次接触,资料收集并研究。
(三)得到案主信任,确认工作关系。
(四)进一步接触案主,切入到工作重点。
(五)帮助案主做好接受现实的准备,并与其共同克服可能存在的困难。
(六)着重注意案主的心理变化,时时给予关心、引导和帮助。
(七)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和周围的同学搞好交流沟通,预防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
(八)跟进服务,如果案主的状况良好,工作员结案。
九、服务过程第一节:2005年10月18日下午,与案主母亲有了初步接触。
为了得到案主的接纳与信任,我们首先从他最感兴趣的网络游戏和他的学习情况等谈起。
谈话中进一步了解了案主的情况,如对父母的态度、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内容。
初步达成帮助的协议,并约定下次在社区和案主的时间。
第二节:首先要让小朗接纳我们,然后再慢慢了解其真实想法,包括今后对父母、学习、生活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