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谈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谈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发表时间:2012-09-04T11:35:38.76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克军[导读] 教师的“导入”,要导之有方,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认识事物、掌握知识。

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学杨克军〔摘要〕教师的“导入”,要导之有方,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认识事物、掌握知识。

用以往那些枯燥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往往会使学生还没有学习新课,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使得上课的效果事倍功半。

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按逻辑顺序应包括复习引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法导入新课,对整堂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化学课堂的导入方式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见解,以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高中化学 1 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灵魂,化学离不开实验。

教师在导课时,用化学魔术或实验引入新课,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可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在讲解氨的结构和性质时,可先表演“空瓶生烟”的小魔术,然后指出:氨气除了具有与氯化氢作用生成氯化铵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详细讨论氨气的结构和性质。

2 故事引入法
学习《原电池》的时候可以用故事导入:在英国,有一位格林太太,镶了颗金牙和不锈钢的牙齿,可是,自从她镶了牙以后,就常常感觉到头疼,看了很多医生,吃了许多药都不起作用。

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听说了她的烦恼后,只是叫她把牙给拔了,很快,格林太太的头再也没有疼过。

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吧!这样的引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还能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一举两得!
3 诗词导入法
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会自然跟着老师走了。

在学习必修2《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的乙烯时,可以引用杜牧的绝句《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传是当时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但荔枝是摘下来立刻吃才能保持鲜味,于是唐玄宗就命人八百里加急,马不停蹄地从广东运去西安。

这首诗显示出当时长安的繁华以及荔枝运送人的辛苦。

回想当今社会,我们要想吃新鲜的荔枝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很轻松地就可以吃到新鲜的荔枝呢?这就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乙烯有关。

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4 模型展示导入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如必修1《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学习,可以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直观易懂。

选修3《物质结构》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也就是钻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了之后你就会明白了。

5 实物展示导入法
实物展示以其直观多变(颜色、形状)的特点,比起教师的说教是更具吸引力的。

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中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营养物质,比如甘蔗、苹果、鸡蛋等,甚至还可以是医院打吊水用的葡萄糖注射液,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达到预期效果。

再如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一课,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干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各种各样的电池,在开始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并提出问题:这些电池都可以提供电能为我们服务,那它们的内部构造有什么奥秘呢?这些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立刻就被各式各样的电池吸引住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来了。

6 图片、录像展示导入
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人教版必修1《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教学中,首先可通过播放短片“原子弹的爆炸”和“钢铁的锈蚀”,让学生比较得出结论:化学反应有快有慢。

从而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强大的“蘑菇云”和钢铁腐蚀后的斑斑锈迹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心理震撼,使他们能够肩负学习使命,努力认真地有目标前进。

再如《胶体的性质》一课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三角洲的形成,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烟水晶、有色玻璃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