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网络交互教学设计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吴晓聪 【设计背景】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网络互动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网络上的知识日新月异,使学生可及时了解世界,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从中受到启发,萌生出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动手还可培养创新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最多只能使用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等知识载体形式,而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集图、文、音、像于一体,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沃土。网络环境还可以实现个别教学或协作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从而真正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正是试图通过这种教学实践,来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而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分析】 1、 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节内容在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虽然没有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对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确立,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本节中有关理论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但重视对学生进行能量观点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而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由化学反应产生。因此,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进而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意识的教育。学生仅仅了解书本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师必须补充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特别是能源问题,能源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必须加强网络知识的链接,增加阅读材料,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能源的现状。 2、 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的使用电脑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计算机操作和知识引擎方面必须要进行课前培训。在该教学过程设计中,学生自行查找的网络信息较少,一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阅读指定的网页内容,学生通过 “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自主建构获取的知识点,然后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网络论坛进行反馈,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学生对知识特别深刻,也促进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网
网络环境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络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媒体分析 网络教室,服务器与internet相连,多媒体网络自学课件,网络论坛及虚拟社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异同点; 2、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3、了解能源的现状,及目前世界上的能源开发情况; 能力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方法,懂得用实验来研究化学概念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2、 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世界及我国能源的现状的了解,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及“忧国忧民”的意识。 2、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识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的现状 能力重点: 网络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 技术重点:网络交互课件、网络论坛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知识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能力难点:用实验来研究化学概念的本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技术难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体系的形成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 【设计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因而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将随之而改变。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网络环境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设计网络课件时首先采用丰富的图片信息如原子弹的爆炸、火箭发射等情景,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网络环境中教师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如目前世界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儲量的情况;1990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构成以及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耗增长情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的要点,利用网络调用信息资料,自由浏览,或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相互交流形成共识,主要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争论、甚至辩论,以此保持自己的知识,升华自己的认识。教师也可调用某一学生的资料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网络互动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本教案设计了让学生讨论如何节约能源? 如何更加有效的解决能源危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网络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增加了人们交往的机会。大量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再加上即时交互式的探讨和宽松的研究环境,使认知的创新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活动不再是机械活动重复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挖掘学生个人潜力,发展学生个体的创新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能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同时能与已学的知识结合、重组、转换、迁移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网络交互式教学设计主要按照以下四步进行: (一)情景导入: 1、展示各种图片如原子弹的爆炸、火箭发射等,让学生感受世界万物的能量状况 2、影片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情况 (二)实验探究并提出问题: 1、通过实验提出什么反应是放热反应、什么反应是吸热反应?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出哪些化学反应是吸热的、哪些化学反应是放热的? 3、提出目前的世界能源现状的问题以及目前人类对化学反应中的能源利用情况 (三)自主学习中分析问题: 通过网络交互式课件提供学生目前世界能源的储量的现状以及我国与世界近几年的能源的消耗情况的网络资料,进入学生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论坛中及时给以解释和评价。 (四)讨论学习中解决问题: 在学生论坛中提出如何解决能源危机,结合教师提供的网页资料学生在论坛中,提出合理利用和开发传统能源,和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等等方案,教师在论坛中及时给于评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挖掘学生个人潜力,发展学生个体的创新活动能力。 (五)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问题 网络课件中提出两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定时完成 【教学流程】
本课时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教学实录】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目标说明 学习 任务 布置 1、引导学生浏览网站 (http://hxgjw.15zhong .com) 2、下载课件,介绍课件使用 3、检查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浏览网站下载课件 检查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工作。
情景 导入
1、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世界万物的能量状况 2、影片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情况 3、 原子弹为什么会爆炸? 4、 (http://hxgjw.15zhong .com)
观看图片和影片,思考原子弹为什么会爆炸?了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探索、讨论的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实验
探究 并 提出 问题
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铝热反应和氢氧化钡与氯化氨的反应实验) 2、提问学生实验的现象以及实验的现象的分析? 3、提问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具体例子有哪些? 5、 提问目前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http://hxgjw.15zhong .com) 1.分组进行铝热反应和氢氧化钡与氯化氨的反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2.思考如何从实验的现象中得到实验的本质原因。 3、回答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具体例子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方法,懂得用实验来研究化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自主 学习中 分析问题 1、 教师提供目前世界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儲量的情况;1990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构成以及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耗增长情况(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chinese2/power/xianzhuang2.htm (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chinese2/power/xianzhuang.htm) 2、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将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3、 从论坛中得到学生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思考和问题作出反馈 (http://hxgjw.15zhong.com/cvbr12/list.asp?boardid=14) 1、利用已下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了解有关能源知识 2.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络论坛,讨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