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与解读
【妊娠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 】 3.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血浆纤维蛋白原↑50%(4-5g/L) 纤维蛋白溶酶原↑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纤溶活性↓
病理性的血栓形成倾向的危险因素
■先天性抗凝物缺乏 ■基因突变引起高凝状态 ■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
1.先天性抗凝物缺陷
■ ■
抗凝血酶III缺陷
蛋白C缺陷 ■蛋白S缺陷
抗磷脂抗体作用方式
aPLs也可间接通过以下抗原影响凝 血机制:
β2-醣蛋白I 蛋白复合物 激肽释放酶原 凝血酶原(PT) 高分子量激肽原(HK) 低分子量激肽原(LK) 蛋白C (PT) 蛋白S 胎盘抗凝蛋白-I(钙结合蛋白V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nnexinV) XI因子
抗磷脂抗体作用环节
血小板、内皮细胞、 抗 凝机制、纤溶途径,以及 局部影响到滋养层和绒毛 细胞,减少 annexin V 的产 生并抑制它的抗凝功能。
先天性和获得性因素的协同作用
抗磷脂综合征中有 3/4 有遗传性凝血 调节蛋白缺陷,特别是PC、PS、PAI-1、 Lp(a) 、 FV-Leiden 、 PT-G20210A 和 高 半 胱氨酸( Hhcy )。 aPL 患者没有凝血调 节缺陷,很少有症状和完全无症状,因而, 检测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对于区分有 抗磷脂抗体患者是否具有发展为APS的危 险性非常重要。
【妊娠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 】 1.促凝因子水平的增高——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 凝血因子Ⅺ、ⅩⅢ ↓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
【妊娠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 】 2.抗凝物水平降低—— 抗凝血酶Ⅲ、蛋白C 、蛋白S和 其他抗凝物因子的改变是不平衡的。 PS↓40-50%, AT-Ⅲ和PC 仍保持稳定。
妊娠血液高凝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
获得性+遗传性因素 →→血液动力 学改变→→血流阻力↑ 血液粘稠度↑ →→内皮细胞表面形成纤维蛋白沉淀物 →→子宫螺旋动脉血栓,胎盘血栓、梗 死形成,产生区域性缺血 →→阻碍毛细 血管床的氧气和营养运输,影响胎儿的 生长发育。
对机体的影响
母体表现——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的 功能障碍 胎盘表现——胎盘钙化、血栓形成、胎盘功 能低下、羊水代谢障碍 胎儿表现——胚胎停止发育、死胎、死产、 IUGR、早产、胎儿宫内窘迫、 末端肢体畸形 新生儿表现——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 血缺氧性脑病
实验室检查:
病例摘要
1.血常规:Hb 111g/L,RBC 4.3×1012/L,WBC 7×109/L, N 7%,L 18.6%,HCT 34%, PLT 327 ×109/L; 2.凝血全套:PT11.1s,APTT38.8s,Fib2.46g/L,TT14.8s; 3.糖耐量实验(OGTT):正常; 4.肝肾功能:ALT162,AST139.4,ALT/AST0.86,TP64.2, PAB186.1,ALB36.1,GLO28.1,A/G1.28,TBIL5.7, DBIL1.8, TBA4.5,5’-NT11.4, BUN2.83,Cr58.1,UA181.3; 6.ESR:47mm; 5.甲、乙、丙肝均阴性
2.基因突变引起血液高凝状态
■ 凝血因子Leiden基因突变 (FVLeiden)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PT-G20210A) ■纯合子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因子(PAI-1)的4G/4G突变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热不 稳定变体 MTHFR(C677T)
3.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
抗磷脂综合征(APS)——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抗 磷脂抗体(aPLa)引起的一组临 床征象的总称,表现为动静脉血 栓形成、胎儿丢失、血小板减少 等。
■
抗磷脂抗体(aPLs)包括
■抗心磷脂抗体(aCL) ■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PS) ■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 ■抗磷脂酸抗体(APA) ■狼疮抗凝固因子(LA) ——是一组异源性的自身抗体
抗磷脂抗体作用方式 aPLs 可直接与以下物质发生 反应 磷脂、 磷脂蛋白复合物、 核酸、 粘多糖,
病例摘要
患者1 住院号:472777。女,35岁,因停 经5月,咳嗽伴午后低热7天,于2003年2月12日9am 步行入院。既往月经规则,LMP:2002.9.1,EDC: 2003.6.8. 患者停经40天出现早孕反应轻,2个月 自行缓解,02.10.15.产前检查发现UU-Ab-IgG阳性, 经应用罗红霉素治疗转阴,余无特殊,1周前因受 凉出现咽痛、咳嗽、午后体温达37.8C,以“宫内妊 娠23+周、活胎、上感”收入院。
常用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血常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 凝血机制检测——PT、APTT、TT、 Fib 妊高征预测监测仪——血流阻力、血 液粘稠度、波形系数 B超——羊水、胎儿发育、子宫动脉血流、 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常用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凝血、纤溶、抗凝途径各成分活性的检 测 ——AT-III、PC、PS、APC-R、 PAI-1等 免疫检测——aCL、aPS、β2-GP 1、 LA、其他抗体 NST——宫内缺氧
血液高凝状态引起产科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ICP)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 胎盘早剥、胎盘梗死、羊水过少 反复流产、死胎、死产 新生儿颅内出血、甚至末端肢体畸形
因而有上述妊娠并发症, 即使无血栓史,或孕期高血压, 也应该建议进行代谢、凝血异 常的检测,对其血栓形成倾向 及其影响进行评估。
治疗原则
1.血栓形成的二级预防
2.抑制免疫反应,降低抗体活性 及滴度 3.以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疾病 的治疗 4.基础疾病的治疗
具体用药 1.扩容降低血液粘稠度——低分子 右旋糖苷、丹参、硫酸镁 2.抗凝疏通微循环——阿斯匹林、 肝素、潘生丁 3.控制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 4.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
病例摘要
既往孕5引4产0,其中第一胎为无指标引产,其 它3胎分别为4、5、6月死胎引产,2001年初死胎引 产后,胎盘病检:胎盘血栓形成,梗塞,发现ACA阳 性,经应用阿司匹林、强的松治疗转阴。此次妊娠 ACA一直为阴性。父亲有糖尿病、高血压,母亲有冠 心病,外婆有脑梗塞病史。 体查:一般情况可,四测正常,咽无充血,心 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宫底平脐,胎心音:146 /分,无宫缩。
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与 产科并发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 朱付凡
妊娠血液高凝状态是一常 见现象,引起妊娠血液高凝状 态的原因有先天遗传性血栓形 成倾向、后天获得性的危险因 子、免疫失调和多种缺陷的共 同参与。
【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
】
1.促凝因子水平↑ 2.自然产生的抗凝物水平↓ 3.纤维蛋白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