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复习提纲2013
第1章 全景图
1.1 计算系统
(1)掌握计算系统、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计算系统:通过交互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元件。
计算机软件:提供计算机执行的指令的程序。
(2)计算系统的分层及各层的功能
信息层:反映了在计算机上表示信息的方式。采用二进制数字1和0管理。
硬件层:有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硬件组成。
程序设计层:负责处理软件,用于实现计算的指令以及管理数据。
操作系统层:管理计算机的资源。
应用层:用计算机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通信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通信。
(3) 抽象:删除了复杂细节的心理模型
1.2 计算的历史
(1) 计算机硬件的简史
算盘 早期的用来记录数值的计算设备
Blaise Pascal 进行加、减、除和乘法的机械设备
第一位程序设计员 Ada Lovelace, Ada程序设计语言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英国数学家Charles Babbage发明了分析机。
1936年,英国数学家Alan Turing发明了一种抽象数学模型图灵机,为计算理论的主要领域奠定了基础。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图灵奖以Alan Turing的名字命名。
(2)计算硬件的历史划分为哪几个时代,每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一代 用真空管存储信息,主存储器是磁鼓,输入设备是读卡机,输出设备是穿孔卡片或行式打印机,辅助存储设备是磁带
第二代 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主存储器是磁芯,辅助存储设备是磁盘
第三代 集成电路 , 终端(带有键盘和屏幕的输入/输出设备)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个人计算机
类似于P18 11-38
(3)摩尔定律 每18个月计算机的功率会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增长一倍,或者以一半的价格可以购买同样的计算机功率。
(4)并行计算
计算机依靠一套互相连接的中央处理器或者存储单元提高处理速度
一种并行机器的组织结构是所有处理器共享同一个存储部件。另一种组织结构是每个中央处理器具有自己的本地内存,与其他处理器通过高速内部网进行通信。
(5)计算机软件的简史
第一代软件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第二代软件 高级语言 类似于英语的语句使编程更加容易:FORTRAN,COBOL , LISP
第三代软件 系统软件:实用程序、操作系统,语言翻译程序。
第四代软件 结构化程序设计 (Pascal C C++),
应用程序软件包 (电子制表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第五代软件 Microsoft 微软的崛起,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出现,万维网的普及。
1.3 计算工具和计算学科
算法思想:能够用按部就班的过程表示问题,从而解决它们。
表示法:即用能被有效处理的方式存储数据。
程序设计:把算法思想和表示法组织在计算机软件中。
设计:使软件满足一种用途。
第2章 二进制数值和记数系统
(1)基数:记数系统的基本数值,规定了这个系统中使用的数字量和数位位置的值。
位置记数法:一种表达数字的系统,数位按顺序排列,每个数位有一个位值,数字的值是每个数位和位值的乘积之和。
(2)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概念
十进制:是使用数字1、2、… 、9、0等符号来表示数值且采用“逢十进一”的进位计数制。
二进制:使用数字0和1等符号来表示数值且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计数制。
八进制:使用数字0、1、2、3、4、5、6、7等符号来表示数值的,且采用“逢八进一”的进位计数制。
十六进制:使用数字0、1、2、3、4、5、6、7、8、9和A、B、C、D、E、F等符号来表示数值,其中A、B、C、D、E、F分别表示数字10、11、12、13、14、15。十六进制的计数方法为“逢十六进一”。
(3)2,8,10,16之间的转换规则:
2,8,1610 位权法:把各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然后求和。
102,8,16 整数部分:除基取余法:“除基取余,先余为低(位),后余为高(位)”。
小数部分:乘基取整法:“乘基取整,先整为高(位),后整为低(位)”
28: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三位为一组(不足三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三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一位八进制数。
82:把每一位八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三位二进制数。 216: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四位为一组,不足四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四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一位十六进制数。
162:把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四位二进制数。
8<->16:借助二进制来转换
(计算题:进制转换)
(4)二进制数值
1Byte= 8 bits, 1KB=1024 Bytes, 1MB=1024KB , 1GB=1024MB, 1TB=1024GB
第3章 数据表示法
3.1 数据和计算机
(1)数据和信息
数据:基本值或事实。
信息:用有效的方式组织或处理过的数据。
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息主要有:数字,文本,音频,图像和图形,视频
数据压缩:减少存储一段数据所需的空间
压缩率:原始数据的大小除压缩后的数据大小
无损压缩:数据压缩技术可以是无损的,即提取的数据没有丢失任何原始信息。
有损压缩:数据压缩也可能是有损的,即在压缩过程中将丢失一些信息。
(2)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模拟数据:用连续形式表示的信息
数字数据:用离散形式表示的信息
数字化 : 把信息分割成离散的片段
3.2 数字数据的表示法
符号数值表示法:符号表示数所属的分类(正数或负数),值表示数的量值的数字表示法
溢出:给结果预留的位数存不下计算出的值的状况。
浮点表示法:说明了符号,尾数和指数的实数表示法。
3.3 文本表示法
(1)字符集:字符和它们表示的代码的清单。
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最初, ASCII 字符集用7位表示每个字符,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之后,ASCII 字符集扩展,用8位表示每个字符,可以表示256个字符。
Unicode 字符集:使用16位表示每个字符。Unicode的目标是表示世界上使用的所有语言中的所有字符,Unicode 字符集被设计为ASCII 的超集,前256个字符与扩展ASCII字符集中的完全一样。
(2) 文本压缩
文本压缩类型
关键字编码:用单个字符代替常用的单词
行程长度编码:把一系列重复字符替换为它们重复出现的次数。 赫夫曼编码:用变长的二进制表示字符串,使常用的字符具有较短的编码。
赫夫曼编码解码的方法
(综合分析题 赫夫曼编码解码)
3.4 音频信息表示法
通过采样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采样率在每秒40,000 次左右就足够创建合理的声音复制品。
MP3 (MPEG-2, audio layer 3 file)处于统治地位,它将分析频率展开,与人类心理声学的数学模型进行比较,然后舍弃那些人类听不到的信息;用赫夫曼编码进一步压缩得到位流。
3.5 图像和图形的表示法
颜色是我们对到达视网膜的各种频率的光的感觉;颜色通常用RGB (red-green-blue) 值表示,这其实是三个数字,说明了每种颜色的相对份额。
色深度:用于表示颜色的数据量。
增强彩色:色深度为16位的颜色,RGB值中的每个数字由5位表示,剩下的一位有时用于表示透明度。
真彩色:深度为24位的颜色, RGB值中的每个数字由8位表示。
像素:用于表示图像的独立点,代表图像的元素。
分辨率:用于表示图像的像素个数。
光栅图形格式:逐个像素存储图像信息的格式。目前流行的几种光栅文件格式:Bitmap (BMP),
GIF, JPEG, PNG
矢量图形:用线段或几何形表示图像的方法。
3.6 视频表示法
视频编译码器指用于缩减电影大小的方法。
时间压缩:根据连续帧之间的差别压缩电影的技术。
空间压缩:基于静态图像的压缩方法的电影压缩技术。
第4章 门和电路
门:门是对电信号执行基本运算的设备
电路:电路是由门组合而成的,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
布尔表达式:其中变量和函数的值指示0和1。
逻辑框图:电路的图形化表示。每种类型的门由一个特定的图形符号表示。
真值表:列出了所有可能的输入值和相关的输出值的表。
非门、与门、或门、异或门、与非门、或非门的功能及真值表。
非门:一个非门接受一个输入信号(0或1)并返回相反的信号输出
与门:与门接受两个信号输入。如果与门的两个信号输入都是1,那么输出是1;否则,输出是0
或门:或门接受两个输入。如果这两个输入值都是0,那么输出是0;否则,输出是1。
异或门:异或门接受两个输入。如果两个输入相同,则输出为0;否则,输出1
与非门:与非门接受两个输入。如果两个输入值都是1,那么输出是0;否则,输出1 或非门:或非门接受两个输入。如果这两个输入值是0, 那么输出是1;否则,输出0
第5章 计算部件
5.1 计算机系统
(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要点: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按存储程序原理进行工作
(2)总线:把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的一组电线,数据在这组电线中流动。
系统总线的3种类型: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5.2 系统单元
(1)系统主板与系统时钟的概念
系统主板:又称为底板或母板,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通信网,系统单元的每个元器件直接连接到系统主板,它们通过系统主板进行数据的交换
系统时钟:控制计算机操作的速度
(2)中央处理器CPU的两大部件及其功能。
运算器(算术逻辑部件,ALU):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控制器:控制其他部件的动作,从而执行指令序列的计算机部件。
(3) 主存储器的类型及其特点: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能够被直接访问和改变的内存 ,易失性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能够被访问但不能被改变的内存,不易失
5.3 辅助存储设备
(1)软盘:磁道、扇区、块的概念
磁道(track):磁盘表面的同心圆
扇区(sector):磁道的一个区。
块(block):存储在扇区中的信息。
(2)硬盘:寻道时间、等待时间、存取时间、传送速率。
寻道时间:读写头定位到指定的磁道所花费的时间
等待时间:把指定的扇区定位到读写头之下所花费的时间
存取时间:开始读取一个数据块之前花费的时间,即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之和。
传送速率:数据从磁盘传输到内存的速率。
柱面:所有磁盘表面的同心磁道的集合。
提高硬盘性能的三种方法:磁盘缓冲,磁盘冗余阵列 RAID,文件压缩/解压缩
(3)光盘:CD、DVD的容量、类型
原理:运用光盘盘面的凸凹不平,表示“0” 和“1”的信息,光驱利用激光头产生激光扫描光盘盘面,读取“0”和“1”的信息。
只读型光盘(CD-ROM, DVD-ROM),数据采用专用设备一次性写入到光盘中。只能读取信息,不能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