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课程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简述政策要素。
(1)政策背景是起点,是政策作用的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2)政策目标是终点,是政策作用于对象后希望其改变成的理想状况;(3)政策手段是起点到终点的桥梁,是政府所采取的如何把其认为不合理的现状改变成理想状况的一系列措施。
2.简述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
(2)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
(3)自然垄断的存在。
(4)信息不对称。
(5)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2.农业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1)农业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赖性;(2)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客观性;(3)农业政策问题具有人为性;(4)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动态性;(5)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历史性。
2.简述农业政策目标的特点。
(1)农业政策目标的具体性;(2)农业政策目标的可行性;(3)农业政策目标的规范性;(4)农业政策目标的协调性;(5)农业政策目标的层次性。
3.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1)从实际需要出发,保证农业政策目标的确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2)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切实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政策目标。
(4)保持具体农业政策目标适当的弹性。
4.简述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
(1)建立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体制;(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3)提高农民收入水平;(4)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5.简述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的基本要素。
(1)农业政策信息(2)农业政策主张(3)立论的理由(4)立论依据(5)驳论(6)可行性6.农业政策方案论证的理性标准(1)完整性(2)一致性(3)内聚性(4)简明性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宣传、解释、实施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2.农业政策对象是农业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是农业政策的接受者。
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特点。
(1)农业政策执行影响的广泛性;(2)农业政策执行目标的具体性;(3)农业政策执行的灵活性;(4)农业政策执行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
(1)明确指导思想(2)制定执行计划(3)进行政策试验(4)组织实施(5)开展农业政策宣传(6)农业政策执行的督查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评估是根据公认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以判断具体农业政策的价值程度。
2.农业政策效率指农业政策效益与其运行费用之间的关系和比例。
3.农业政策方案评估也称为事前评估,是指在农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将不同的农业政策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从中挑选较好的方案,或对某一农业政策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4.农业政策调整是指依据农业政策评估的结论,对实施中的现行农业政策作某些必要的补充、修正或终止的动态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时效性原则(4)区域性原则(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原则2.简述农业政策影响评估具体内容。
(1)政策对象感受到的初步影响;(2)政策对象以外的团体受到的影响和副作用,即政策的溢出效应;(3)政策措施形成的初步影响与继发影响对整个社会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4)政策本身的反馈作用所造成的影响,即前项政策对后项政策的影响。
3.简述农业政策评估中的困难。
(1)农业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农业政策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3)农业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4)农业政策评估涉及现存利益关系;(5)评估资料不完整和经费欠缺。
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结构政策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用以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内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构成及其比例的手段及措施。
2.农业部门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内农业生产部门及各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与所占比重。
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2)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扩大农民增收的领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步伐,使之成为大支柱产业;(3)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水平;(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简述农业区域结构政策目标。
(1)发挥本国优势,参与世界农业分工协作,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业利益。
(2)要充分发挥国内各区域的优势,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
(3)要追求区域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作,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
(4)要促进落后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别。
(5)要不断促进各区域结构的调整,以适应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变化。
3.简述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政策建议(1)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加强和鼓励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3)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4)在资金上给农业以扶持;(5)加快和规范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6)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土地所有政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国家或政府就土地归谁所有、归谁支配等制订的原则及规范,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在不同社会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分配原则及其形式。
2.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其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3.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配置农业土地资源和对其成员分配利益,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将土地使用权授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行家庭经营方式,集体为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4.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与政府为了公共目的而强制取得私有土地,并给予补偿的一种行为。
5.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农户所享有的自益权的内容。
(1)土地承包权(2)土地使用权(3)土地受益权(4)土地转包权(5)土地转让权(6)土地互换权(7)土地入股权(8)土地承包经营优先受让权(9)土地承包经营继承权(10)土地抵押权2.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1)严格控制耕地占用。
(2)上收征地审批权限(3)限制开发区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设立开发区一般不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
(4)非农业建设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的,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即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或者缴纳耕地开垦费。
(5)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以及擅自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转为非耕地等。
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已经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和尚未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人口的能力。
2.农村就业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制度,从农村劳动力供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出发,专门做出的一系列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指导、管理和规范的制度、法规和具体措施。
二、简答题1.简述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生物性(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3)人力资源的动态性(4)人力资源的智力性(5)人力资源的再生性(6)人力资源的社会性2.简述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1)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巨大;(2)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较低;(3)农村人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3.简述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的目标。
(1)稳定农村人口,降低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利用率;(2)通过调整宏观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不同所有制类型的经济,改变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产业活动过多集中于农业的单一就业结构;(3)鼓励农民跨区域流动就业,调节和平衡各地区之间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实现人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利用;(4)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用价格来反应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率利用;(5)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扩大人力资源积累。
4.简述农村就业的特点。
(1)分散性(2)自给性(3)季节性(4)兼业性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1)超前性原则(2)重复、不间断原则(3)阶段性原则(4)层次性原则(5)效益性原则第九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2.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部过程的活动。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农业科技政策的具体任务。
(1)科技推广工作要取得重大突破;(2)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突破;(3)乡镇企业科技大幅度提高;(4)造就一支高效、精干、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队伍;(5)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使农民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
2.简述农业科技工作的原则。
(1)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3)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4)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国家的差距;(5)既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提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简述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的原则。
(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3)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4)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6)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十章一、名词解释1.农产品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制约着农产品市场参与者各方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影响着市场透明度,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整个农产品市场宏观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