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学生课后作业实施现状分析【摘要】中小学课后作业的留或废是当今热议的一个话题。
有人认为课后作业夺去了孩子享受乐趣的权利,他们要求废除家庭作业,把时间交还孩子手中;也有人认为家庭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辅助,是学习的延伸,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不能废除。
家庭作业本身无对错,关键在于一个“度”。
本文先分析家庭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实施状况,最后针对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课后作业作业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设计一、课后作业1.定义国内对家庭作业的概念有多种释义,其界定还未达成共识。
顾远明(1990)认为作业是:“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一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中国大百科全书(1985)定义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课后的练习、作业或实习是上课的延续,通过各种类型的课外作业,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更加巩固与完善。
”在我国,普遍观点是家庭作业等同于课外作业,因此,本文不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2.课后作业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1)教学活动的支流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看,课程教学是“主业”,而课后作业则是“副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分支,因此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课堂教育是前提和本源,而课后作业则是辅导性的学习任务。
课后作业对“主业”的深化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离开作业谈教学,是不完整的、残缺的。
我们虽然强调不能本末倒置,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做法同样是不可取的。
由于害怕批改繁重的作业量,或者教师因本身教学压力过大而不布置、不批改、不讲评课后作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明确课后作业的地位后,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作业的时间和量分配的“度”。
(2)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课后作业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手段。
如何利用作业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利用作业来实现师生交流、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这都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可以从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三个过程进行发挥。
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批改作业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接受情况,讲评作业可以让犯错误的学生意识错误所在,加深印象。
因此,课后作业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3)师生沟通的桥梁课后作业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
教师批改作业除了得到反馈信息之外,还应该给予恰当的点评和反馈,使学生在作业的鼓励评语中得到肯定,并引起反思(浦晓湘,2010)。
这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以让学生道德和人生中得到升华。
长期以来,教师评改学生作业时都是用“√”或者“×”来批改学生作业,这种评改方式单一,缺乏鼓励性,没有从感情上照顾学生。
关于这一点,边玉芳(2004)提出了作业展示性评价的思想。
她认为学生的每一分作业都是他们的展示,教师不应该简单地以“√”或“×”去评价学生的展示。
学习展示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给出问题的过程与答案和展示的各种作品来判断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
二、国内学生课后作业现状分析根据前人的调查研究,任宝贵(2013)总结了我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的几大现状,主要是对中小学家庭作业的时间、类型、内容、批改及新课改对家庭作业影响的调查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作业时间严重超标。
研究者一致发现我国中小学的每日课后作业量普遍超过我国教育部门的规定,初中与高中更为严重。
将近80%的学生每日作业量达到了3到4个小时,7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作业量过多。
刘世稳(2001)调查了某省会城市三所小学、三所初中的家庭作业情况,发现两所重点小学的日平均家庭作业量超过2小时,其中五、六年级的日平均家庭作业量超过3小时;一般小学的日平均家庭作业量1.5小时,五、六年级日平均家庭作业量在2.5小时左右;三所初中的日平均家庭作业量为4小时,其中初三的日平均家庭作业量达4.5小时,毕业年级的日家庭作业量甚至超过5小时。
2.家庭作业类型单一。
中小学家庭作业形式集中在书面形式,习题基本上定位在课后练习以及配套的习题册,相关内容基本上是对课本内容的复述,内容单一.3.家庭作业内容枯燥乏味。
大多数研究发现,中小学课后作业基本上是以机械背诵、默写为主。
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生作业量大、类型单一、反馈信息不到位。
三、解决办法针对我国学生课后作业存在的种种弊端,怎样设计作业才是合理的?怎样才能在减少批改作业量的同时又可以及时得到较为合理的反馈?在什么时间讲评作业才能达到最大的功效?以下将从作业设计、作业批改和讲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作业设计张庆霞(2013)认为在作业设计的形式上,应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型进行多样性设计,包括课堂练习题、口语表达题、观察积累题、动手操作题、搜集整理题、续写课文题、画图想象题等。
但她在内容编排上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
浦晓湘(2010)从学生和时间的角度出发,认为作业布置应该考虑作业的人的匹配和作业的时间匹配。
作业的人的匹配就是作业的布置必须要考虑完成作业的主体,针对不同层次的主体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充分体现作业的难度、信度和效度;作业的时间匹配是指作业的布置一定要考虑作业完成主体不同时间任务完成的重点、难点和关注点;此外,还要找准时间,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布置作业,以激发和牵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
浦晓湘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化特征进行设计,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金筱艳(2006)认为,除了突出课文重点和难点外,应该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作业的实践性生活化,层次性弹性化,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或者设计任务型和开放性作业供学生选择,多样性趣味化。
金筱艳将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可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曹道锦(2004)认为应该强调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定变结合,自定为主,突出个性,合作创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课后作业的布置必须以所学知识为基础,题型设计应多样化,在难度的把握上应根据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在时间的把控上要合理分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2.作业批改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单一,忽视学生感受,不加评语,或者干脆只评不改,这是不可取的。
研究者认为,教师批改态度与学生做作业的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作业是学生的展示,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展品,学生就会有被忽视的感受,其对作业的态度自然是消极的。
因此,如何对学生作业进行展示性评价,教师可在批改符号、评语等方面下功夫。
此外,针对大量的批改量,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抽查批改,一次抽查20%―30%,或者在教师监督下,让学生自评、互评。
这样可以减轻教师负担,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批改中,也有助于他们提高综合能力(于娟,2004)。
边玉芳(2004)认为,作业展示性评价可以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选择抽查批改、学生自改或互改等方式,也可以结合实际交替使用以上批改方式。
3.作业讲评很多情况下,课后作业活动只完成了前面两步,即布置和批改,而作业的讲评却被忽视掉。
有些人认为通过批改作业,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就够了,其实不然。
教师掌握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但学生自己并不知情。
没有讲评,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但不知道怎么更正。
此外,很多教师尽量把时间用来上课,只留课后几分钟进行讲评,草草收场,这种时间安排是不科学的。
当学生作业出现很多错误时,老师该不该拿来“示范”,老师做示范时该如何用语才不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有关研究者认为应该讲评作业,并且作业的讲评应该放在上课的前10分钟内,这样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穿插讲评,但这样显得有点散。
此外,教师批改作业不应该太久,否则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因为耽搁太久,有些小学生已将作业抛之脑后了。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予以展示,让学生“开阔眼界”;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拿来当范例,但要照顾该学生的感受。
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帮助改正,但这种情况只适用犯错误的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
四、小结总结以上研究,课后作业在教学中不应当废除,而应该加以利用并服务于教学活动。
一方面,课后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计课后作业,人性化地批改并及时地讲评作业,学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也得到培养,自主性得以增强,创造性思维也得到提升。
因此,在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讲评上,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1]边玉芳,蒋芸.作业展示性评价:学术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2]曹道锦,赵晨曦,彭震辉.“指导性作业布置”的新方式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4(04).[3]金筱艳.有高职特色的英语课外作业设计[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5]刘世稳.关于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2).[6]蒲晓湘.高职院校学术完成作业的因素探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Z).[7]任宝贵.我国家庭作业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13.[8]于娟.大学英语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作业[J].辽东学院学报,2004(S2).[9]张庆霞,王瑞芳.浅谈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在教学中的实施[J].价值工程,2013(24).[10]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