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热器与再热器

过热器与再热器

39-25
二、屏式过热器
(一)种类 屏式过热器有大屏、前屏及后屏三种, 大屏或前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上前部,屏 间距离较大,屏数较少,吸收炉膛内高温 烟气的辐射传热 。后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 出口处,屏数相对较多,屏间距相对较小, 它既吸收炉膛内的辐射热,又吸收烟气冲 刷受热面时的对流传热,故又称为半辐射 式过热器。
39-38
为了维持再热器的管壁金属温度低于 其金属材料的许用温度,可采取以下措施:
(1)再热器大都为对流型受热面,并 布置在高温对流过热器后的烟道内;
(2)有的锅炉把部分再热器做成壁式 受热面布置在炉膛上部吸收炉膛辐射传热 量或做成后屏再热器布置在后屏过热器之 后作为第二后屏。 (3)选取许用温度较高的钢材。
39-36
四、再热器 (一)再热器的工作特点 再热蒸汽压力较低,比容较大,蒸汽 的流动阻力也较大。它直接影响再热机组 的热效率。若系统阻力增大,蒸汽压降增 加,势必降低汽轮机中、低压缸的进汽压 力,使汽轮机热耗增加。因此,再热系统 的压降限制在0.2MPa以内。 蒸汽压力愈低,密度愈小,传热性能 愈差。再热蒸汽的放热系数比过热蒸汽的 小的多,约为其20%。
39-14
(二)放置方式 蛇形管垂直放置时称为立式放置。立 式放置对流过热器都布置在水平烟道内。 蛇形管水平放置时称为卧式放置方式,卧 式对流过热器都布置在垂直烟道内。 立式过热器的优点是支吊比较方便 (见图8-7 ),它的缺点是停炉时管内积水 不易排出,锅炉点火时由于通汽不畅易使 管子过热。 卧式过热器虽然疏水、排汽比较方便, 但支吊结构比较复杂(见图8-8 ), 常以 有工质冷却的受热面管子作为悬吊管。
39-28
(二)屏式过热器的结构 1、基本结构 屏是由许多管子紧密排列成管片 组成,屏间距离 s1=600∼2800mm,大 屏和前屏的s2可能更大;纵向管中心 相对节距s2/d=1.1∼1.2。
39-29
屏的结构型式有U形、W形、双U形等数 种,见图8-14。
39-30
2、固定结构 屏的固定结构的基本任务是固定屏的 横向节距、纵向节距,保持屏片的平整。屏 的固定结构有汽冷管夹型、滑动块等。图8 -15为汽冷管夹的几种类型。图(a)是相邻 两屏间各抽出一根管子高至中间夹在一起以 保持屏间距离。图(b)是用汽冷夹管横向穿 过大屏和后屏,汽冷管还用拉件与水冷壁拉 牢。 图(c)是屏底部的汽冷夹管。图(d) 是水平布置的汽冷管夹和支承管子的结构。
39-39
(2)过热器与再热器温度特性好,在较大
的负荷范围内能通过调节维持额定汽温;
(3)防止受热面管束积灰、磨损和腐蚀。
39-2
第一节 过热器与再热器的作用和特点
一、过热器与再热器的作用 过热器与再热器在系统中的位置如图8-1 所示。 几个名词: 主蒸汽(一次汽)—过热器出口的过 热蒸汽又称为主蒸汽或一次汽; 再热蒸汽(二次汽)—再热器出口的 再热蒸汽又称为再热蒸汽或二次汽; 蒸汽再热有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之分, 后者就是蒸汽在汽轮机内作功过程中经过 两次蒸汽再热。
39-10
39-11
一、对流型过热器 布置在锅炉烟道内,烟气与蒸汽 间主要进行对流换热的过热器称为对 流型过热器。 它主要由蛇形管并联组成,其进 出口分别由联箱连接。 根据烟气与管内蒸汽的相对流动 方向,可分为逆流、顺流和混合流三 种流动方式。根据对流受热面的放置 方式又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39-12
39-9
再热器实际上相当于中压蒸汽的过热 器,但再热蒸汽温度比中压蒸汽温度高很 多。 再热器以对流型为主,并位于高温对 流型过热器之后烟气温度较低处,因为再 热蒸汽压力较低、蒸汽密度较小、放热系
数较低蒸汽比热也较小,其受热面管壁金 属温度比过热器更高。
但是有些锅炉的部分低温蒸汽段再热 器采用辐射型,布置在炉膛上部吸收炉膛 的辐射传热。
39-18
39-19
选取过热器的蒸汽质量流速要考虑蒸汽 对管壁的冷却能力和蒸汽在管内流动引起的 压力降损失两个因素。 为了保证过热器管子金属的可靠冷却, 蒸汽应有一定的质量流速,它与受热面的热 负荷有关。处于高温烟气区的受热面的热负 荷大,蒸汽质量流速应该较高。 而蒸汽质量流速越高,流动压力降也越 大。为了保证机组的热效率,整个过热器系 统的压力降应不超过其工作压力的10%。一 般对流过热器低温ρw=400∼800kg/(m2s), 高温段:ρw=800∼1100kg/(m2s)。
39-6
39-7
三、过热器受热面布置的发展
水加热成过热蒸汽需经过预热、蒸发 和过热三个阶段。不同压力的锅炉,过热 器吸热量占工质总吸热量的比例是不同的。 中压煤粉炉,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出口少量 凝渣管束之后的烟道内,其吸收的热量能 适应蒸汽过热热的需要。 对于高压煤粉炉,就必须把部分过热 器布置在炉膛内。超高压、亚临界压力和 超临界压力的锅炉,上述布置特征就更明 显了。并且还把部分再热器布置在炉膛内。
39-37
(二)再热器的结构特点 国产再热机组大多布置在烟温不超过 850℃的对流烟道中。 为限制再热器的压力降,一般采取以下措 施: (1)适当降低再热器中蒸汽的质量流速。 推荐对流再热器的质量流速w= 250∼400 kg /(m2s),辐射再热器w =1000∼1200 kg /(m2s) 。 (2)再热器受热面管子直径与联箱直径较 大;管圈数增多,管间节距增大。 (3)简化再热器系统。
第七章


过热器与再热器
本章重点:
一、过热器与再热器的作用和特点; 二、过热器与再热器的型式和结构; 三、热偏差; 四、过热器与再热器的汽温调节; 五、过热器与再热器的烟气侧工作过 程。
39-1

过热器、再热器设计与运行的主要原
则有下列三个:

(1)防止受热面金属温度超过材料的许
用温度;
39-8
第二节 过热器与再热器的型式结构
按传热方式分类,过热器可分为对流型、 辐射型及半辐射型三种型式。 高压以上的大型锅炉大多采用辐射、半 辐射与对流型多级布置的联合型过热器。过 热器的蒸汽高温段采用对流型、低温段采用 辐射或半辐射型,以降低受热面管壁钢材温 度。 屏式半辐射型过热器通常布置在锅炉炉 膛的上部空间;辐射型过热器通常布置在炉 顶、炉膛的上部和转向室等贴墙处;对流型 过热器布置在水平和垂直烟道中。
39-35
炉膛、炉顶管及包覆管等壁式过热器 一般都采用膜式受热面结构。它的作用是: 简化了炉墙结构和炉墙重量,并减少了炉 膛烟道的漏风量。 布置在炉膛内高热负荷区内的壁式过 热器,必须采用较高的质量流速w,一般 推荐w =1000∼1500kg/(m2s)。为了降低 其管壁金属温度,常将其作为低温过热器 段受热面。 壁式过热器一般选用内径40mm左右的 管子作受热面。
39-15
39-16
39-17
(三)蛇形管束结构 对流过热器与再热器受热面由很多并 联蛇形管组成,蛇形管由无缝钢管制成, 其外径一般为32~42mm,壁厚为3~7mm。
蛇形管的管径与并联管数应适合蒸汽 质量流速的要求。由于锅炉宽度的增加滞
后于锅炉容量的增加,大容量锅炉为了使 对流过热器与再热器有合适的蒸汽流速, 常做成双管圈、三管圈或更多的管圈,以 增加并联管数,见图8-9。
39-3
过热器和再热器在热力系统 中的位置
39-4
过热器、再热器的制造 过热器和再热器是由一定直径、管壁厚 度的无缝钢管弯曲成一定的形状(蛇形或 屏形),以利于布置在锅炉烟道有限空间 的一种气–汽式热交换器。 过热器、再热器的工作条件 ◎管内:饱和蒸汽进入过热器后温度逐渐 升高,在其出口达到额定的过热汽温(通 常在540∼600℃); ◎管外:高温烟气(通常在1100∼600℃) 携带飞灰以一定的速度流过,容易在管外 壁产生磨损和腐蚀。 39-5
39-21
39-22
我国大多数锅炉的过热器在高温水平 烟道中采用立式顺列布置,s2/d=2∼3.5, s2/d=2.5∼4,后者取决于管子的弯曲半径。
39-23
在结构上还应使蛇形管束纵向、横向 节距固定,每片蛇形管平整。现代大型锅 炉常采用管夹、梳型板及汽冷定位管等蛇 形管结构固定装置。
39-24
对流过热器的烟气流速由防止受热面 的积灰和磨损、传热效果和烟气流动压力 降等诸因素决定。 为防止管束积灰,额定负荷时对流受 热面的烟气流速不宜低于6m/s。在靠近炉 膛出口烟道中,烟气温度较高,灰粒较软, 受热面的磨损不明显,可采用10~12m/s以 上的流速;当烟气温度降到600~700℃以下 时,灰粒变硬,磨损加剧,烟气流速不宜 高于9m/s。 选取合理的烟速,既有较好的传热效 果,又能防止受热面的磨损和积灰。
3Hale Waihona Puke -2639-27大型锅炉采用屏式过热器的主要原因是: (1)屏式热器吸收炉膛内相当数量的 辐射热量,适应大容量高参数锅炉过热器吸 热量增加,水冷壁吸热量相对减少的需要, 并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对于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 式炉膛,屏式过热器对烟气流的偏转能起到 阻尼和导流的作用。 (3)后屏过热器的横向距比对流管束 大很多,接近灰熔点的烟气通过它时减少了 灰粘结在管子上的机会,有利于防止结渣。 烟气通过后屏烟温下降,也防止了其后的对 流管束结渣。
39-31
39-32
39-33
3、屏的并联管数 屏的并联管数是由工质的质量流 速确定的。屏位于炉膛上部,所受热 负荷很高。为了屏受热面的安全工作, 必须采用较高的质量流速w,一般推 荐w =700∼1200kg/(m2s)。
39-34
三、壁式过热器 壁式过热器有炉膛壁管式、顶棚管式 及烟道包覆管式几种。 炉膛壁管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垂直壁 面,有的按一定的宽度布置在全炉膛高度 上,有的只布置在炉膛上部的部分高度上。 炉膛壁管式过热器吸收炉膛辐射传热量。 顶棚管式过热器布置在全炉顶上,吸 收炉膛及烟道内的辐射传热量。水平烟道、 转向室及垂直烟道的周壁也都布置壁式过 热器,称为包覆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