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热器与再热器

过热器与再热器


2018/10/19 9
2018/10/19
10
2、按蒸汽和烟气相对流动方向分类 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布置在对流烟道内,主要靠 对流传热从烟气中吸收热量。根据烟气与蒸汽的 相对流向,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又可分为:逆流、 顺流、双逆流和混流如图7-2所示。 顺流布置时,传热温压小,传热效果较差,需要 的受热面积大,消耗金属多。但蒸汽温度低的管 段处于烟气的低温区域,管子出口端金属壁温较 低,多布置在高温级受热面的高温段。 逆流布置时,传热温压大,传热效果好,设计时 可以减少受热面面积,节约金属。但蒸汽温度高 的管段恰好处在烟气的高温区域,管子出口端金 属壁温高,多布置在低温级受热面。
F为结构不均匀系数, F
Fp Fo Gp

G为流量不均匀系数, G G 。 o 2018/10/19
55
1、吸热不均 吸热不均匀指各管管外壁热负荷的不均匀,它是引起热 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过热器和再热器所在处的烟气温度 场的不均匀、烟气速度场的不均匀、积灰结渣的不均匀是 造成吸热不均的主要原因。具体地讲,引起吸热不均的原 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炉内烟气温度场和速度场客观上是不均匀的。 由于炉膛四周水冷壁的吸热,使得靠近炉壁处的烟气温 度总是比炉膛中部的烟气温度要低,同时由于炉壁处的流 动阻力大,所以靠近炉壁处的烟气流速总是比炉膛中部的 烟气速度要低。进入烟道后的烟气温度场和速度场仍将保 持中部高而边缘低的分布特点。这就使得烟道内沿宽度方 向热负荷的分布如图7-12所示,烟道中部的热负荷较大, 两侧的热负荷较小。沿宽度的吸热不均匀系数可达η q等 于1.2~1.3。 (2)四角布置切向燃烧在炉膛出口处造成的烟气残余扭 转。
2018/10/19 11
2018/10/19
12
2018/10/19
13
2018/10/19
14
2018/10/19
15
2018/10/19
16
2018/10/19
17
双逆流和混流式的壁温和受热面大小居于 前两者之间,多应用于高温级受热面。 水平烟道烟速常在10~15m/s;当烟温降低 到600~700℃时,为防磨损烟气流速不大 于9m/s,但为防止堵灰也不低于6m/s。 过热器压降小于10%工作压力,对流过热器 ρ ω 控制在800~1000kg/(㎡·s);对于再 热器压降不超过0.2MPa,蒸汽ρ ω 采用 250~400kg/(㎡·s)。
2018/10/19
46
2018/10/19
47
2018/10/19
48
2018/10/19
49
末级高温过热器:属于对流式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中, 位于末级再热器之后。 布置两级喷水减温器:在分隔屏进口管道上布置第一级喷 水减温器,第二级减温器布置在末级高温过热器的进口管 道上。 2、图7-11是300MW亚临界压力锅炉的再热器系统。系统组 成与结构:国产300MW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或控制循环锅炉 的再热器系统由三级组成,即①墙式再热器、②屏式再热 器和③末级高温再热器。
35
2018/10/19
36
三、壁式过热器(再热器) 1、墙壁式过热器: 紧贴炉墙,和水冷壁相间布置,多用于控 制循环锅炉; 附着在水冷壁管上,将水冷壁管遮盖,遮 盖部分按不吸热考虑,用于自然循环锅炉。 2、墙壁式再热器: 如图7-6。
2018/10/19
37
2018/10/19
38
安装中的墙式过热器

2018/10/19
58
烟温偏差和烟速偏差
2018/10/19
59
一台300MW锅炉上的实测数据
2018/10/19
2018/10/19 56
2018/10/19
57
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时,整个炉膛内的气流是旋转上升的, 火焰不但旋转稳定、强烈,而且粘性很大。到炉膛出口处, 仍有残余扭转。这将使烟道内两侧的烟温和烟气流速分布 不均,两侧烟温差可达100℃以上,偏差严重的甚至达到 300℃。同时在沿炉膛出口过热器区域的高度方向上,也 存在着烟温偏差和烟速偏差,都会造成布置在烟道内的过 热器和再热器受热面热负荷不均。 (3)运行中火焰中心的偏移与水冷壁结渣。 在运行中,由于四角燃烧器出口的煤粉浓度和一、二次 风速未配平,将使火焰中发生偏移,并将使残余扭转增大, 这将引起炉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不均匀。水冷壁的结渣 (总是不均匀的)也将增大炉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不均匀 性,最后导致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吸热不均匀。
2018/10/19 2
2018/10/19
3
采用12Cr2MoWVB、再热器高温段采用1Cr18Ni9Ti ,蒸汽 温度限制在540℃~550℃选用的金属材料几乎都工作在契 极限值附近。 2、设计和运行注意的问题 (1)运行中应保持汽温稳定,汽温波动不应该超过+5~10℃; (2)有可靠的调温手段; (3)减少热偏差;

2018/10/19 40
2018/10/19
41
顶棚穿墙管罩壳式密封
2018/10/19
42
顶棚管、水冷壁
顶棚管
水冷壁引出管
水冷壁上联箱
水冷壁
2018/10/19
43
低再出口联箱
2018/10/19
44
2018/10/19
45
五、典型过热器与再热器系统 1、图7-10是300MW1025t/h亚临界压力锅炉的过热器系统。 该系统由顶棚过热器、包覆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分隔屏 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高温过热器组成。 顶棚过热器:布置在炉膛顶部、水平烟道及转向室的顶部, 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炉顶管构成炉膛和水平烟道的顶 部,后部构成后烟井顶部。 包覆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的延伸侧墙及底部,后烟 井的前墙、后墙及两侧墙上。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后烟井烟道的上部,其主体为水平 布置的四组蛇形管。 分隔屏过热器:又名大屏过热器,属炉内辐射受热面。 后屏过热器:属于半辐射式过热器,布置在分隔屏之后 的炉膛出口处,共20片。

2018/10/19 8
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蛇形管的排列方式有顺列和 错列两种,大容量锅炉多采用管径为51、54、57 ㎜。如图7-4所示,其中S1为横向节距,S2为纵 向节距。在其它条件(如烟气速度和管子排列特 性)相同时,烟气横向冲刷顺列布置受热面管子 时的传热系数比冲刷错列布置时小,但顺列管束 管外积灰易被吹灰器清除。布置在高烟温区的过 热器和再热器一般易产生粘结性积灰,为便于蒸 汽吹灰器清除积灰,及支吊方便,都以顺列方式 布置。 在尾部竖井中,烟温较低,为增强传热,布置在 其中的低温过热器和低温再热器一般采用错列布 置。
衡量,即:

h p h o
(7-1) 式中 △hp为偏差管(所检测管子)中工质的焓增,kJ/kg; △ho为管组中工质的平均焓增,kJ/kg。 在过热器和再热器中,从安全的角度看,应关心那些值 最大,即焓增最大,管壁温度最高的管子。因此,通常所 说的某个管组的热偏差是指该管组中焓增最大的那些管子 的热偏差,偏差管通常也指这些焓增最大的管子。
2018/10/19
54
二、影响热偏差的因素 在式(7-1)中,△hp和△ho可以表示为:
h p h0 q p Fp GP ,kJ / kg
q0 F0 ,kJ / kg G0
于是,
q F 1 q o Fo G p G q p Fp Go
qp
(7-2)
式中:q为吸热不均匀系数, q q ; o
2018/10/19 22
2018/10/19
23
2018/10/19
24
2018/10/19
25
二、辐射式与半辐射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的 结构型式 辐射式受热面主要吸收辐射热,主要包括 墙式和屏式。 1、辐射式过热器和再热器布置在炉膛壁面 上或炉膛上方、直接吸收炉膛辐射热。 2、辐射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另一种型式是 屏式结构,其基本型式如图7-9所示。由 焊在联箱上的许多U型管紧密排列成管屏组 成,所以称之为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 屏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布置如图7-10所示。

2018/10/19 27
2018/10/19
28
2018/10/19
29
屏式过热器与集箱组装后
屏式过热器
屏过联箱
2018/10/19
30
屏式过热器
2018/10/19
31
2018/10/19
32
2018/10/19
33
2018/10/19
34
安装中的屏式过热器
屏式过热器
2018/10/19

2018/10/19
50
2018/10/19
51
2018/10/19
52
锅炉炉膛动画
2018/10/19
53
第三节 热偏差
一、热偏差的概念 所谓热偏差指过热器和再热器管组中因各根管子的结构尺
寸、内部阻力系数和热负荷可能不同而引起的每根管子中 的蒸汽焓增不同的现象。热偏差的程度可用热偏差系
3、按受热面的布置方式分类 对流式过热器和再热器基本由蛇形管排组成,根 据布置方式,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两种。 垂直式一般布置在水平烟道中,这种布置结构简 单,吊挂方便,积灰较少,应用广泛,但停炉后 管内积水难以排除。 图7-2为一垂直布置的末级对流过热器的结构图。 水平式布置在尾部烟道中,这种布置易于疏水, 但支吊较复杂,常采用管子吊挂的方式,以节约 合金钢的耗量。 图7-3是一水平式布置的对流过热器结构图,受 热面管子通过悬吊管支承到炉顶的过渡梁上。
墙式过热器
2018/10/19
39
四、顶棚过热器和包覆壁过热器 顶棚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和烟道棚顶部分; 包覆壁过热器是布置在水平烟道和尾部竖井烟道 内壁上的、类似于水冷壁的一种过热器。 布置包覆壁过热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炉墙结 构、减轻炉墙的重量、便于采用悬吊结构的敷管 炉墙。 现代大容量锅炉的包覆壁过热器都采用膜式壁结 构,这样可以保证锅炉烟道的气密性。 由于烟道靠墙处的烟气流速很低,且烟气辐射也 弱,故包覆壁过热器的吸热量很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