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本文从实际工作的现状及体会出发,就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化校园这一信息交流平台的科学构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031
当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明确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在此背景下,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具体体现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正日益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热点建设项目。

国内外实践表明,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理念的一场重大革命。

其组织实施与应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由于相对于本科院校而
言,高职院校普遍起点较低、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严重制约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本文拟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与途径谈一些认识,以就教于方家。

1 数字化校园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深远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内各界对数字化校园内涵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全国高等院校信息化研究会理事长沈培华教授、北大黄达武教授等对教育信息化有着深入研究的人士从不同角度对数字化校园的定义进行了诠释。

综合起来,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即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手段,将学院的各种信息系统与资源有效集成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从而达到学院资源的有序管理与高效利用,并为学院领导提供决策、计划、管理、运行及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数字化校园的建成,对于实现全面的校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对于全程受控、阶段性调节和持续改进良性机制的构建以及办学资源成倍数地增值等等,都有着巨大意义。

2 当前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从2011年7月开始引进部署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开发的“crp”(简略版)系统,当年9月正式启用,从而拉开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序幕。

从工作实践来看,工作推进的难度较大,一些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
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硬件配备、维护,软件开发与“本土化”,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员工的培训与使用情况、“精细化”监控与改进,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规则体系的构建、校际联络与协调……乃至整个工作的规划、组织与实施、监控等方方面面。

因此,特别需要有一个统筹部门,赋予它明确的工作职责,使之来通盘考虑、全面负责这一整体工作。

如果缺乏这样一个部门,不但使得整个“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统筹规划无人思考、谋划,更无法组织、实施;也使得相应的许多配套工作随之难以开展、落实。

第二,从系统的功能而言,在crp系统推广的过程中,广州工程技术职院将其分为三个版本:入门版、简略版和完整版。

简略版系统共包含33个管理软件,涵盖教务、专业建设、就业、后勤、学生管理、人事管理、oa办公等等诸多方面。

由于此版本的开发,主要着眼于数据平台各原始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原始性、准确性和常态化,并未太多顾及管理作用的发挥。

因此,从管理的角度而言,简略版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关于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统筹安排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要想有序推进此项工作,学院必须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明晰其工作职权,使其负责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工
作的规划和组织工作,负责此专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事务的实施、协调及监控,以此来为整个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第二,进一步强化全院教职员工的观念转变。

系统能否被广大教职员工接受,是否能融入学校的管理中并真正起作用,取决于教职员工能否理解蕴含在系统内的、先进的管理理念。

因此,教职员工的观念转变是决定推广成败的关键所在,应注重在信息化条件下全面创新学校管理机制的理念培训,从而使信息化观念得以在全院范围内普及,逐步改变教职员工既有的工作思维和工作习惯,最终踏上管理现代化的道路。

第三,围绕“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理念,加快系统的升级换代。

“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理念,就是“两个为主”(软环境(内涵)建设为主;系统功能模块互联互通为主)和“三个一体化”(校园内部管理一体化;校内外办学资源应用一体化;中职、高职管理和教学衔接一体化),基于此,应尽快升级crp系统,实现由简略版到完整版的转变,消除“信息孤岛”的现象,发挥、凸显系统的管理功能。

同时逐步做好“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工作,重塑信息化条件的学院管理及工作规范。

第四,加强校际合作,构建技术联盟。

目前,全国有相当部分的院校都已引入部署了crp系统,系统的“本土化”是所有部署院校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部
署院校之间加强工作交流乃至构建技术合作联盟,走共同开发的互赢互惠之路,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总之,通过推动教育的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从而逐步积淀、彰显每一所高职学院自身的办学及管理特色,是一条越走越宽的希望之路!
作者简介:谭广宇,男,广西桂平人,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02 欧松华,女,广西柳州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