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转移(教案)

产业转移(教案)

适用学科地理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主干考点1.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考查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三年考情2019年海南卷第6-7题;2019年江苏卷第21-22题;2019II卷3-5.;2019江苏卷27分析预测高考还将利用区域图来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通过两地产业转移,来分析总结产业转移的规律。

或者利用产业转移案例,考查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精讲 1一、产业转移1.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2.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3.产业转移的原因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深化探究】1.产业转移的规律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

发达国一、知识讲解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例题1】【题干】(2019年江苏卷21-22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 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

图12为“2019 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 ~2题。

图121. 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A.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B. 东部地区环境退化C. 广西生产成本较低D. 广西消费市场广阔2. 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技术B. 资金C. 地形D. 气候【答案】1.AC 2.CD【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蔗糖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发展需要以甘蔗种植为依托,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已经不适宜蔗糖产业的布局,广西低价,劳动力成本均较低,所以选择AC2.广西与东部地区比较,资金和技术都不占优势,排除AB,选CD【例题2】【题干】(2019年海南卷第6-7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

2019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2019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

据此完成3~4题。

3.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4.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增加木材进口B.挖掘本地市场C.加大宣传力度D.组建企业集团【答案】3.B 4.D【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3.B材料中提到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这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在沿海地区开办家具企业利润下滑。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D材料中提到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可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相对比较分散,要想提高家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整合企业资源,组建企业集团,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做大做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精讲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深化探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误区警示】产业转移一定会伴有污染的转移。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的环境,实现产业升级,将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接受这些产业,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会因为污染严重而牺牲本国的环境。

但是这不能说产业转移一定会伴有污染的转移,其转移的产业也包括劳动力密集型及市场导向型的产业,这些产业的转移,其污染可能是比较小的。

另外,只要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引进项目时提高环保标准,也会防止污染的转移。

【例题3】【题干】(2019?Ⅲ卷)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9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C. 劳动生产率较高D. 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 市场需求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 设备费用【答案】1.D 2.C 3.B【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中“我国纺织行业的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三倍”可知,该企业将纺纱厂建设在越南、巴基斯坦利润比在美国高,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动力价格较低,所以选D。

2、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的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三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的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

排除B;从材料可知,我国在国外建设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更优越,选C。

3、材料表明,我国的纺纱厂区位的选择经历了,国内—越南、巴基斯坦—美国的变化。

从上述分析可知,由国内向越南,巴基斯坦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美国劳动力成本远高于我国,国内企业仍然向美国转移,说明纺纱长已经减小了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二、艺考过关测评【题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规模B 劳动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D 技术水平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 市场规模大B 技术水平高C 劳动力素质高D 基础设施水平高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1.B 2.A 3.D【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第1题,该题主要考察产业转移的原因。

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日资逐渐向经济水平较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和国家转移扩散。

第2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广阔的市场优势逐渐凸显,因此,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广阔的市场依然有大的吸引力。

第3题,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题干】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19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4-6题。

4.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5.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6.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答案】4.D 5.A 6.C【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4.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注意不要错选“市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不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在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佛山瓷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

5.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

6、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所以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基础好。

【题干】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

1.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巴基斯坦纱→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