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班级:MBA00B姓名:开心学号:613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港口的基本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港口的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港口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2. 2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区域港口一体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首先,港口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它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

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全球共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些都要靠海运来支撑,因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

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贸易基础理论、港口生长点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等,并通过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为例,来阐述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一、引言港口是连接水域和陆域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对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且能带动周围地区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

下面,来对港口的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了解。

1.1港口的基本概念2003年6月28日通过,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对“港口”的概念作了以下描述: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在真虹教授编著的《港口管理(第二版)》里,给出了以下“港口”的定义:港口是运输网络中水陆运输的枢纽,是货物的集散地以及船舶与其他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它可提供船舶靠泊、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储存、驳运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并具有明确的水域和陆域范围。

1.2港口的功能港口基本具备以下三大功能:1)港口是适应现代化各类船舶活动,发展河海水运的重要设施,包括各种泊位、码头、锚地,有齐全的水上建筑物和机械设备。

2)港口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是海运、河运、铁路、公路、航空、及管道汇集的地方。

3)港口是发展沿海沿江工业的基地,既是航运的生产设施,又是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有关货物流通存储、工商产业、金融保险等,可以满足客货运输及相关产业等多种需要的综合性物质生产部门。

它不但反映一个城市地区的面貌,甚至代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1.3港口的分类港口按不同的地理条件可以分为:1)海港:位于海岸线上的港口,如大连港。

2)河口港:位于河流入海口出的港口,如上海港。

3)河港:位于河流沿岸的港口,如重庆港。

4)湖港:位于湖泊岸壁的港口,如云南的大理港。

5)水库港: 建于水库岸壁的港口。

港口按运输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1)支线港:这类港口拥有规模较小的码头或部分中型规模的码头,主要挂靠支线运输船舶和短程干线运输船舶。

世界上大多数港口均属这种类型。

2)中转港:这类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在水路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已成为海上运输主要航线的连接点,同时又成为支线的汇集点。

这类港口拥有大型码头,主要功能在再港区范围卸船、收受、堆存货物和装船发送货物。

3)腹地港:这类港口是国际运输主要航线的端点港,与内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相连接,是水陆交通的枢纽。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内陆腹地货物的集散运输,同事兼营海上转运业务。

在货物运输从“港至港”发展到“门到门”的进程中,这类港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港口按用途可分为:1)商业港:供商船进出使用的公共性质港口。

2)工业港:附属于某工矿企业的,主要为企业自己使用的港口。

3)军用港: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

4)避风港:具有良好的天然地势,为船只躲避台风等灾害而设置的港口。

在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进口、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进行,特别加强了系统的建设。

港口是一种战略资源,港口经济是一个有机体,因此,要充分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提高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提升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二、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港口是一个国家和所在地区的重要经济资源,因此天然良港对于港口所在地区(或城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无论在任何国家,港口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35个国际化的城市,其中有31个是因为有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国际化的城市。

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

有资料显示,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我国的长三角地区,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港口群,比如说上海港、宁波港等等。

因此,港口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港口经济带动了当地、腹地、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港口经济”效应。

主要有一下几种理论。

1)贸易基础理论和港口生长点理论贸易基础论认为,港口是由于贸易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港口生长点理论认为港口的存在促进了贸易的增长。

因此,港口和贸易是一对孪生兄弟,互相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对城市经济而言,需求是外生变量,可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了满足城市本身的需求,二是为了满足城市与外部进行物资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进出交通不便的区域,它们的对外物资交流量不大,生产知识为了满足本地区的需求,因而只能获得经济的自然增长率。

而那些航运交通繁忙、港口吞吐量大的城市的经济增长则要快得多。

而且对外贸易量越大,对外贸易的增长越快,总的经济发展也越快。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三大港口城市群的外贸生成量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中心-边缘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即离散型、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型。

港口的经济生长点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港口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为港口具有扩散效应、聚集效应和港口对货物的吸引中转效应。

“所谓扩散效应,是指当一个中心地区的经济增长后,会扩散到周围地区,随着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经济规模,有意味着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其产品可以较容易地销售到边缘地区,促进边缘地区的经济繁荣。

”“所谓聚集效应,是指当一中心地区的经济发展后,会带来对需求的增长,七边缘地区的产品(原料、生产资料等)自然地汇集到该城市,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求。

同时,由于中心城市的先进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促使边缘地区的技术力量、生产要素等,特别是有价值的生产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

”2.2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般来说,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有一下三大方面的作用。

1)港口对区域经济的聚集作用正如“中心-边缘理论”所分析的,港口内联腹地,外联其他港口,作为城市的窗口和门户,港口是生产要素最大的结合点,是聚集国内外资本、设备、技术等的重要渠道。

围绕港口的聚集效应,形成综合性、多行业的港口产业布局,再扩散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发展。

港口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扩散作用港口产业涉及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的支持,同时也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有数据显示,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相关产业及简洁诱发的经济贡献为1:5,提供就业比值为1:9。

如德国汉堡港每10万吞吐量创造GDP的贡献约为120万元,对地区就业的贡献为26人。

”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应,如运输成本的降低,进一步催生区域经济效应,由运输业、加工业以及其它产业的设立和发展,产生额外区域收入,扩散港口本身的经济动力。

3)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作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

然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资源的分布都是不平衡的,这就需要通过运输来调节,港口又是水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节点,起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各种资源物流成本降低,节省区域内的交易成本,加强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流,强化所在地区的同质因素,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从而提高效益,形成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进而促成产业集群,促使整个区域的联系更为紧密、整体性更强、各行业协同发展。

港口对于货物具有吸引中转效应。

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装卸效率的提高,航线的集中,货运量的增多,港口的到发船密度必然增加,由此加速了货物的周转等。

所以,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是多层次的。

直接的影响包括就业、税收、物流成本等,还间接影响了区域内的土地增值能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

2.3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模式简单来说,港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可以归纳成两种模式。

1)腹地扩张由上图可以看出,扩展腹地会带来货量的增加,港口竞争力增强,城市集聚力增强,腹地产业布局合理,规模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扩大港口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港口对腹地内各种要素的集聚能力得到增强,有利于形成港口为中心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区域的产业布局合理化.2)产业延伸模式如上图所示,港口直接产业与港口相关产业发展构成的空间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产业链发展,并未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港口的产业链延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案例长三角地区已逐步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

上海、江苏、浙江历史上形成的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优势。

在谈过了港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对区域经济的聚集、扩散和整合作用,以及港口影响区域经济的方式之后,在此,以长三角港口一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例,对上述观点,更好地加以说明。

传统概念中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计十六个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