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山湖生物的医药情况介绍

松山湖生物的医药情况介绍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东莞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制造业名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二位、地级城市第一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日俱增。

进入新世纪,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势而生,承载着东莞科技强市的伟大使命。

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松山湖各项事业快速推进,择商选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

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今日之松山湖,新城与产业齐飞,科技共山水一色。

这里,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研发机构荟萃,科技精英云集。

这里,崇尚创新,崇尚竞争,崇尚包容。

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转型升级的先锋;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前景无限的科技投资沃土、财智聚集高地;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创新创业者展现身手、追求成功、实现梦想的乐园。

中国最美的国家级高新区优质配套助推产业升级
松山湖既是产业形态上的高新区,更是发展形态上的科技生态新城,园区各项配套齐备,配备了完善的商业金融、餐饮购物、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邮电通讯等城市服务设施,为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成130多公里高标准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

公共设施:建成医院、学校、图书馆、银行等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

交通设施:莞深、虎岗、南环三条高速公路和东莞城市轻轨R1、R3线经过园区,园区至市内的10多条公交线路以及区内免费公交全面开通。

生活设施:中心区建成万科、锦绣山河、长城地产、和堂等一批高品质商品住宅。

北部区建成面积18万平方米的创意生活城,超市、商务酒店、文体中心、学校、银行、电信、邮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松山湖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新的增长极
生物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是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

谁占领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就将在下一轮发展中走在前面。

松山湖结合自身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大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项目发展,打造东莞及周边城市生物技术创新链,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新的增长极。

生物科技发展方向
松山湖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定位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在东莞乃至更大范围内打造一条完整的生物科技产业链。

着重发展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医药服务产业
重点打造三大技术服务平台——
1、专业技术类平台,如新药筛选、安全评价、模式动物实验研究等;
2、技术支撑类平台,包括实验动物中心、药品检测中心、专业孵化器、公共实验室;
3、专业咨询和代理服务平台,如合同研发外包服务机构(CRO)、医药咨询和信息服
务公司,可依托体外检测、生物芯片及其他先进诊断技术提供研发服务和技术支持。

生物药物、疫苗、试剂和诊断治疗技术
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立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制造,重点发展国家鼓励投资的各类生物医药产品,如:基因类药物、医学攻关类药物、现代中药及海洋药物。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发展重点包括:
1、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的新型医学影像系统;
2、离体诊
断仪器设备及其诊断试剂;3、微创、无创的诊治医疗装备器具。

生物科技独特优势
在世界各大发达城市和园区竞相布局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的形势下,松山湖自有其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
松山湖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穗深港”黄金走廊中段,地处东莞几何中心,园区周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发达,香港、深圳、广州、惠州、珠海、中山均在松山湖一小时经济圈周围,这是园区承接珠三角及海内外创新资源的一大优势。

生态环境优美
园区拥有8平方公里淡水湖,14平方公里原生态绿地,人均生态绿地面积47.5平方米,是国家标准的6.8倍。

每立方厘米空气负离子含量超过1万个,年均气温23℃。

园区秉承“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独特理念,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地形、植被和自然风貌,并以淡水
湖为中心,形成一条滨湖生态景观带,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可与欧美城市相媲美。

产业基础扎实
松山湖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重点引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高税收贡献,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项目。

至今,松山湖已进驻各类企业530余家,其中总部型研发型大中型企业150家,世界500强企业10余家,国家级、省级大中型研发机构32家,中小科技开发企业250多家。

研发实力雄厚
园区先后建成松科苑、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虚拟大学园、创新科技园、总部一号、IT研发园、国际企业创新园等一批科技载体,聚集了2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个博士后工作站、10多个上规模专业实验室、近20所高校教育机构、50多个省级以上公共研发平台、170多家创业孵化企业、一大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顶尖人才。

目前,园区9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

政策支持有力
松山湖目前已形成与国家、省、市相关政策配套的政策体系。

管委会专门设立了松山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东莞松山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09年开始,每年从园区财政收入按不少于5%比例提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园区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同时,松山湖管委会还帮助园区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根据自身情况,申报“科技东莞”各项配套政策范围内的专项资助和配套资金,以及“创业东莞”专项资金、重点中小工业企业融资支持计划等资金资助。

政府服务快捷
松山湖园区内设有一站式服务办事中心,可受理行政审批与服务项目50多项,实行
“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联合集中办理模式,采用“即办件当场办理、承诺件限时办理、联办件牵头办理、急办件快速办理、退回件明确答复”的运作模式,缩短企业办理各种行政手续的时间。

现有资源及平台
松山湖园区已引进6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氛围,特别是以东莞南方医大松山湖科技园、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中大南海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广东医学院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院校和企业,形成了从教育、科研、中试到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东莞南方医大松山湖科技园
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中试基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功能区。

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占地40亩的实验动物基地已于2010年1月启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作为“广东中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广东省与东莞市联动建设,已纳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计划)”的先导项目,已在松山湖建立智能计算中心、中医药数理工程理论研究中心、中药创新工程中心、中医药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智能信息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中心四个研究中心。

广东医学院
广东医学院是广东省医学专门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的重点院校。

东莞松山湖校区2002年创建,2003年开始招生,拥有全日制学生18000多人,拥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45人、硕士生导师323人、博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

现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医学特色专科2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1个、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1个。

“九五”以来获国家、省及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56项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近7000篇,被《SCI》收录100多篇,引用70多篇次。

松山湖创新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
松山湖创新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初步规划面积920亩,以创建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目标,以集聚国内外知名生物企业和研发机构为重点,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产权保障、融资机制为支撑,通过整合利用国内外生物产业链资源,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东莞南方医科大学松山湖实验动物科技园
东莞南方医科大学松山湖实验动物科技园将为东莞及华南地区甚至欧美等地提供从斑马鱼、小鼠、新西兰兔等到食蟹猴、西藏小型猪、比克犬等满足各类新药实验要求的标准化实验动物,并提供各类CRO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