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课件-白血病护理
急淋:又分3亚型。L1型,原始和幼淋细胞以小细胞为主(d≦12μm); L2型,原始和幼淋细胞以大细胞为主(d> 12μm );L3型,原始和 幼淋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 性,染色深。
急非淋(急性髓系白血病)分成M0—M7共8亚型: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微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 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内三科:皮天敏 2015年8月21日
一、概述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 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 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 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临床以进行 性贫血、持续发热或反复感染、出血和组织器官浸润等位 表现,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为特征。
按白细胞计数分为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 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 胞性白血病
慢性单核细 胞性白血病
白细胞增多 性白血病
白细胞不增多 性白血病
化学毒物 或药物
遗传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白血病的病因迄今尚未明 了,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 白血病的发病及下列因素 有关。
(5)细胞免疫学检查:用于识别白血病细胞系列抗原,对 急性白血病各型或各亚型的诊断及鉴别。
(6)其他检查:染色体和基因分析,脑脊液检查等。
(四)治疗原则
1.化学药物治疗: 是目前治疗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最主要的方法,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
础,近年来化疗药物逐渐增多 ,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即 诱导缓解和诱导缓解后治疗。
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以急淋最常见,以儿童尤甚, 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呕吐、颈项强直、 抽搐、昏迷。
2、体征 皮肤黏膜苍白,皮下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
视力下降,眼球突出,无痛性睾丸肿大,胸骨下 段局部压痛(典型体征)。
肝脾肿大
颈部淋巴结
胸骨压痛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外周血象) 白细胞:多数在(10-50)x109/L,少数
﹤5x109/L或﹥100x109/L,WBC过高或过低 者预后较差。涂片分类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 30%~90%。 正细胞性贫血。 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约50%的病人 PLT﹤60x109/L。
(2)骨髓象 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诊断标准:FAB: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30%,WHO:原始
电离辐射
病毒感染 (HTLV-I)
二、急性白血病定义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 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 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脏、脾脏、淋巴结等 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一)分类
1976年法国、美国和英国等三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讨论、制订了关于急 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简称“FAB”分型。分为:
急性白血病化疗常用药物
药物名称
类别
药理作用
主要不良反应
长春新碱(VCR) 泼尼松(P)
甲氨蝶呤(MTX)
生物碱
抑制有丝分裂
肾上腺糖皮质激 破坏淋巴细胞 素
抗叶酸代谢药
干扰DNA合成
阿糖胞苷(Ara-C) 抗嘧啶代谢
阻碍DNA合成
神经炎、腹痛、脱发
类库欣综合征、高血 压、易感染、糖尿病
骨髓抑制、胃肠道反 应、肝脏损害
注:FAB分类法虽已被国际普遍采用,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2001 年WHO又提出髓系和淋巴系统肿瘤分类法,其综合了FAB分类法,欧美 淋巴瘤分型修订方案的优点。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缓不一。急者多为高热或严重出血,缓者常为面色苍 白、疲乏或轻度出血。少数病人因皮肤紫癜、月经过多或 拔牙后出血不止而就医后被发现。
细胞≥20% 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 白血病“裂孔现象”。 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急非淋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奥儿(Auer)小体。
(3)血生化:血尿酸升高,特别是化疗期间增加,因大量 白血病细胞化疗破坏所致 。
(4)细胞化学染色 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有时形态学难以区 分,可借助细胞化学染色作出鉴别。
(3)出血:约40%患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可发生在全身 各部位,表现为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 过多、眼底出血等。
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 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均可损伤血管而引 起出血。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型)易并发DIC,而出现全身 广泛出血,如颅内出血。
恶心、骨髓抑制
左旋门冬酰胺酶 (L-Asp)
6-巯嘌呤(6-MP)
1、症状 (1)贫血:贫血是首发症状,约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重度
贫血,呈进行加重;常见面色苍白、疲乏、困倦和软弱无 力,及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贫血
(2)发热: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50%以上 的病人以发热起病。大多数发热由激发感染所致, 但白血病本身也能引起发热,即肿瘤性发热。① 继发感染:是导致白血病病人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之一。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甚至超高热,可伴 畏寒、寒战及出汗等。感染常见部位:口腔黏膜、 牙龈、咽峡。②肿瘤性发热:主要表现为持续低 至中度发热,可有高热。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 但化疗药物可使病人体温下降。
发病情况
占癌症总发病率:5% 发病率(我国) :2.76/10万,接近于亚洲其他国家,但低于
欧美。 急性﹥慢性(5.5:1)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81:1) 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第六位(女性)第八位 但在
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一位
(一)白血病分类
按自然病程和白血 病细胞的成熟度分为:
出血
(4)白血病细胞浸润的症状 1)淋巴结和肝脾大 :急淋较急非淋多见。 2)骨骼和关节疼痛 :常有胸骨下端压痛。白血病细
胞浸润关节、骨膜或在髓腔内过度增殖可引起骨和关节痛。 3)眼部因绿色瘤或粒细胞肉瘤出现眼球突出、复视或
失明。
4)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和皮肤,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 皮肤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 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