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PPT课件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PPT课件
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 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 + H2O = H2CO3
但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 = H2O + CO2↑
实验探究四:
实验方案:
向图示的烧杯里倾倒CO2。
实验 最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现象 然后是上层的蜡烛也熄灭
实验 现象
塑料瓶变瘪
结 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小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实验探究二: 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实验方案: 分别取适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水和 烧杯中的蒸馏水于试管中,分别滴 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 现象。
实验
塑料瓶中蒸馏水变红
现象
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三
1、发现问题:CO2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
2、提出假设: H2O?CO2?或者是CO2与H2O生成的一种新物质 呢? 3、实验求证:
实验三
CO2
CO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现象 结论
紫花变 紫花不 紫花不 紫花变 红色 变色 变色 红色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H2O + CO2
3、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六、课堂练习
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B)比空气小(C)与空气相等(D)无法判断 2.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将CO2通入水中 (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5.常温下,二氧化碳跟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反应
七、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不燃,不助燃,不供给呼吸
物
化
理 性
CO2
学 性
质
质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H2O + CO2↑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 2=CaCO3↓+H2O
• 学生用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对新 知识进行整理归类。
• 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 识的横向或纵向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过程分析
实验探究一:认识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及溶解性
实验方案: 1、老师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CO2气体, 让学生探究它的物理性质
2、往塑料瓶内倒入约三分之一瓶水, 振荡
结
论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 2.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五:
实验方案: 向二氧化碳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O2+Ca(OH)2=CaCO3↓+H2O
我会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结: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教材简介:《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人教 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本节 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 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CO2 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 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及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动手实验, 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 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 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 究,与石灰水反应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 实验探究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CO2的性质。
• 问题讨论法: • 讲解法:
多媒体辅助法:多媒体动画生动有趣地引
入课题
• 归纳法: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四、学法分析
• 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 结二氧化碳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