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 某课堂以传授系统知识和理论为主要目的,应选择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B.参观法C.练习法D.陶冶法2.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学方法改革B.课程改革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D.教育结构改革3.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再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

A.共同要素说B.形式训练说C.概括化理论D.实质训练说4.学生将新学的概念“橡皮擦”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B.同位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学习5.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

A.教育政策B.教育价值取向C.教育模式D.教育方法6.以下关于大班教学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尊重个性,发展个性B.能体现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C.符合现代教育开放的潮流D.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与次数有限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是强调( )的重要性: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8.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奖惩法B.榜样法C.陶冶法D.说服法9.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发展。

A.身体和心理B.智力C.个性D.社会性10.在指导学生面试时.教师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场时的仪态、仪表、眼神、与面试官打招呼等细节,以期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这是充分利用了(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11. 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的“新三中心”指的是( )。

A.教师、书本、课堂B.儿童、活动、课堂C.儿童、经验、活动D.儿童、书本、活动12.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

A.雅典教育B.斯巴达教育C.世俗教育D.骑士教育13.上历史课时,教师将学生带到博物馆参观文物,这种教学方法是( )。

A.模型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14.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 )。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D.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选修课程15.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应该( )。

A.抓关键期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教学相长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17. 衡量教师个人教学行为和品德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

A.职业道德准则B.职业道德范畴C.职业道德规范D.职业道德修养18.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B.赞科夫C.班杜拉D.科尔伯格19.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是贯彻( )原则的体现。

A.因材施教B.巩固性C.启发性D.最优化20.弱智儿童的明显特征是普通智力和( )落后于同龄儿童。

A.创造能力B.思维能力C.社会适应能力D.想象能力21.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能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需要的是( )。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默会知识22. 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是利用刺激的( )。

A.适应B.对比C.泛化D.分化23.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观点的是( )。

A.柏拉图B.凯兴斯泰纳C.卢梭D.亚里士多德24.主张人必须保持认知的协调或心理的平衡状态,当两种认知或认知与行为不协调时.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的观点来自(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平衡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D.认知发展理论25.规则是由概念组成的,它反映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以掌握相应的概念为基础,其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变化的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

这种规则就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 )。

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26.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

A.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和直接经验的真切感受B.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D.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的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27.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这主要是由( )。

A.社会舆论决定的B.传统习俗决定的C.法律法规决定的D.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28.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有。

”“兄弟叫什么名字?”“明明。

”“明明有兄弟吗?”“没有。

”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妙妙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 )。

A.从众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马太效应D.晕轮效应30.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 )时期开始的。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二、填空题31.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_________。

32.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_________。

3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获得_________、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把_________作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语言文字。

36._________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37.技能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操作技能和_________。

38.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_________的注意。

39.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特点。

40._________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方式的总称。

41.记忆是通过_________、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2.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将学习型团体建设概括为“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_________和系统思考。

43._________在1806年首次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44.从记忆的方法来说,记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_________。

4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和_________的作用。

46.新课程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_________。

47.态度由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它们是认知成分、_________和意向成分。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实施时间是_________。

49._________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两个以上教师的合作下,负责担任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主要部分。

50.人的发展指的是人从出生到死亡,在_________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三、简答题51.简述能力的种类。

5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功能?四、论述题53.分析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论述教师应该通过哪些方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五、案例分析题54.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打扫卫生。

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

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卫生,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

”(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2)联系材料分析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它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便于教师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若课堂以传授系统知识和理论为主要目的,四个选项中,讲授法最符合题意。

2.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3.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

他认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仅仅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这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4.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新学习的概念“橡皮擦”是原有“文具”这一总概念的一个特例,因此这种学习是下位学习。

5.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素质教育本质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的,在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变革。

故本题选B。

6.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大班授课是教师中心的体现,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不属于开放的教育潮流;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与次数有限。

7.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反映了榜样教育法。

8.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9.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所以本题选A。

10.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训练学生刚见到面试官时的外在表现,期望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这利用了首因效应。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11.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杜威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考虑过儿童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

他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经验、活动”的“新三中心论”。

故本题选C。

12.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古代雅典教育不仅强调体育和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

13.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观看历史实物进行学习是实物直观。

14.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的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