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v试卷(最新)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v试卷(最新)

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主张把文本分为语音组合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的外观和再现的客体四个层面的美学家是()(1分)A:姚斯B:艾布拉姆斯C:韦勒克D:英加登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学者是()(1分)A:德里达B:索绪尔C:萨丕尔D:卡西尔3、杜甫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体现了()(1分)A:双声美B:叠韵美C:叠音美D:叠字美4、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庄》、《列》之寓言……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此话突出了象征意象的()(1分)A:象征性特征B:荒诞性特征C:求解性特征D:哲理性特征5、明清时期评点过《水浒传》的重要人物有()(1分)A:李贽、叶昼、毛宗岗B: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C:胡应麟、李贽、毛宗岗D:李贽、叶昼、金圣叹6、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抒情作品是()(1分)A:“二分法”的产物B:“三分法”的产物C:“四分法”的产物D:“五分法”的产物7、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1分)A:隐喻B:典故D:反讽8、李白的《月下独酌》之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在意境创造上属于()(1分)A:情景并茂式B:情中见景式C:虚实相生式D:景中藏情式9、与“模仿说”相似的文学观念是()(1分)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10、叙述时间是由两种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这两种时间是()(1分)A:文本时间和阅读时间B:故事时间和现实时间C: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D:阅读时间和写作时间11、“价值阅读”要求()(1分)A:发现作品的文化意义B:发现文学所负载的审美价值C:对作品进行价值评判D:尽可能把握作品的肌质12、西方18世纪至19世纪间出现的主要文学思潮依次是前()(1分)A: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B: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C: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13、《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描述,一般认为这说明了艺术起源于()(1分)A:游戏B:劳动C:模仿D:巫术14、与艺术直觉相比,艺术灵感是一种()(1分)A:推理能力B:思维状态C:抽象理解D:感性直观15、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1分)A:认识活动B:思想活动C:科学活动D:审美活动16、“风格即人”强调的是()(1分)A:文学创作与作品体裁之间的紧密联系B:文学创作与作品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C:文学创作与作家主体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D:文学创作与作家所处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17、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1分) A:艺术视角B:艺术理解C:艺术灵感D:艺术情感18、提出“心画心声”说的人是()(1分)A:扬雄B:王充C:班固D:刘向19、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强调的是()(1分)A:理性B:感性C:想象D:情感20、“景与意相兼始好”一语出自()(1分)A:刘勰《文心雕龙》B:皎然《诗式》C: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D:王国维《人间词话》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表现为()(2分)A:重视情感B:颂扬个性自由C:追求细节真实D:表现理想E:遵循“三一律”22、期待视野可具体分为()(2分)A:文学的期待B:生活的期待C:物质的期待D:功利的期待E:价值的期待23、抒情的修辞策略包括()(2分)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E:语法24、文学风格的主要特征包括()(2分)A:多样性B:独创性C:稳定性D:神秘性E:普遍性25、艺术想象的类型包括()(2分)A:抽象性想象B:再造性想象C:相似性想象D:直觉性想象E:创造性想象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6、名词解释:移情(3分)27、名词解释:叙述视角(3分)28、名词解释:审美效果(4分)29、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的机制是怎样发挥的?(5分)30、简析第三人称叙述及其一般特点。

(5分)31、文学接受者应具有什么样的内在素质。

(5分)32、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5分)33、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5分)34、如何理解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0分)35、试述你对创作个性及其与文学风格的关系的理解。

(10分)36、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例,论述典型的美学特征。

(15分)1604-全国-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答案:D解析:文学文本四层面说:20世纪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

2、【考点】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答案:B解析:索绪尔把语言具体区分为两方面:语言结构和言语。

3、【考点】音律答案:B解析:叠韵是两个字韵母相同。

杜甫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沧浪”的韵母都是“ang”,构成了叠韵效果。

因而这句诗体现了叠韵美。

4、【考点】荒诞性答案:B解析: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庄》、《列》之寓言……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此话突出了象征意象的荒诞性特征。

5、【考点】传统叙事理论答案:D解析:李贽、叶昼、金圣叹是明清时期评点《水浒传》的重要人物。

6、【考点】抒情作品答案:B解析:抒情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依据“三分法”对作品进行分类的结果。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7、【考点】抒情的修辞策略答案:C解析: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是正确的语句,即所谓的“似非而是”的语句。

8、【考点】情景交融答案:B解析:李白此诗属于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的。

有时不写全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

9、【考点】再现说答案:B解析:“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答案:C解析: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11、【考点】“价值阅读”答案:A解析:价值阅读:是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简要地说,“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其基本途径就是要“价值阅读”。

12、【考点】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1)古典主义: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

以唯理论为其思想依据,崇尚理性 (2)浪漫主义: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代替了古典主义文学,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3)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流行欧洲的文学潮流的是现实主义。

(4)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之间的一个文学思潮,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第一个文学流派,是现代主义真正的开端。

20世纪初,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应运勃兴,一时成为文学主流。

13、【考点】劳动说答案:B解析:《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描述,强调了艺术与劳动交织在一起,甚至是劳动的一部分。

这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

14、【考点】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答案:B解析: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

15、【考点】艺术想象的特点答案:D解析: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活动。

16、【主考点】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副考点】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答案:C解析:“风格即人”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与作家主体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

首先提出“风格即人”的作家是布封。

17、【考点】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艺术情感是起着主导作用。

18、【考点】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答案:A解析:汉代思想家扬雄提出“心画心声”。

19、【考点】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答案:A解析: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强调的是理性。

20、【考点】情景交融答案:C解析:“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出自遍照金刚撰的《文镜秘府论》,学术界一般认为此条抄自王昌龄《诗格》。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考点】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答案:ABD解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表现为重视情感、颂扬个性自由、表现理想。

22、【考点】期待视野答案:ABE解析:期待视野的分类:文学的期待、生活的期待、价值的期待。

23、【考点】抒情的修辞策略答案:ABCD解析:所谓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意象、隐喻、典故、悖论。

24、【主考点】文学风格的独创性【副考点1】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副考点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答案:ABC解析:文学风格的特征有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独创性。

25、【考点】艺术想象的类型答案:BCE解析:艺术想象的类型包括:再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6、【考点】体验与文学答案: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27、【考点】叙述视角答案: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28、【考点】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答案:审美效果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答案: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的机制:(1)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总是出现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交流的同时或之后,而地域语言上的接近,则有助于文学相互交流的产生和扩大。

(2)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愈是相似,它们的文学愈能相互影响。

(3)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只要不同民族文学交流的事实存在,一般总表现为一种双向的对逆运动。

30、【考点】第三人称叙述答案: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由于叙述视点可以游移,这种叙述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

由于叙述者通常是身份不确定的旁观者,因而造成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

31、【主考点】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副考点1】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副考点2】接受者的审美能力答案:文学接受者应具备的内在素质包括:(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