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四军组建时各个山头和干部的来历

新四军组建时各个山头和干部的来历

新四军组建时各个山头和干部的来历国共合作时,中共方面的预案,是建立一个单一总指挥部,将所有中共的军队置于旗下统一指挥,但此方案未获国民党方面同意,反倒将南方红军单独建制为一个军,并以脱离中共很久的前北伐名将叶挺为军长,有资料显示,周恩来在上海见到叶挺时,曾向正找方向的叶提到过可参加南方红军的改编工作,叶于是通过保定军校的旧关系直接向国府方面疏通,时国共双方正为军长人选僵持,叶挺之事报到蒋那里后遂为国方创造契机,未向中共方确认而单方面发表叶为军长,这不能不引起延安方面极大的反弹,国府分而治之的意图明显,毛在当时给下属的电报中直接表述:蒋是使用叶来消灭我们;对南方谈判代表亦有所责备;幸好叶在中共上层还是有一定的人缘,又遵毛提议飞延安,保证日后将新四军军权交中共控制,这才解决了军长问题。

新四军的实际控制者当然以项英担纲,项的党内职务到位,又是当初撤退时定下的留守总指挥,虽然三年里他的实际指挥权不出赣粤边一区,可如此千难万险下爬过来,换将是决说不过去的,以后由国府的军委会按中共的意思任命项英为副军长。

参谋长的职务还是有一争的,项英的意见是油山的老搭挡陈毅、叶挺有意要老部下周士第,周子昆和刘英也曾在名单上,最后定了张云逸。

陈毅和刘英其实都与毛有很近的关系,陈的履历不用说了,刘英呐,是朱毛红军早期的帐房先生绝对是任职机要;但新四军正副军长都已不是延安派的,这参谋长恐怕就一定要从北方派来了,何况刘的军事资历还是差一点了,陈毅嘛,恐怕项越叫越做不了参座,但党内第二把交椅还是跑不掉,跟项的情况一样,不让坐是说不过去的,又兼了支队司令,实际是得福的;叶挺的面子要照顾,张周周都与叶有旧,当时又都在延安,结果派了相对关系最远的张,参谋长兼支队司令,周子昆资历低一头,当副参谋长,见了老上司敬而远之;周士弟与叶挺的关系最近了,叶挺后来又再次要求派周士弟来,从张云逸两个职务里匀一个给他,没有获准。

讲部队沿革吧,新四军成立之初,为一个军部辖四个支队的建制,战斗部队方面,一、二、三支队各辖两个团,四支队为四个团,军部直辖一个特务营,共十团一营,看上去单位不少,其实却远远不足编,各团的兵力装备,即使与八路军同级部队相比,也是差了一大截,故该军名为一军,在中共内部,只是与八路军的师齐肩,其兵力事实上也确实比不上八路军中任何一个师。

可就是这万把人的部队,成员竟来自于南方八个省份,成军之前,都是分成几人、几十人、或者一二百人的小部队,在一小块、一小块的偏僻地域里顽强地生存活动着,是三年残酷游击战中幸存下来的种子。

据统计,到国共合作开始前,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的坚定者还在南方保存了十六个游击区,分别是:赣粤边游击区、闽赣边游击区、闽西游击区、闽粤边游击区、闽中游击区、闽北游击区、闽东游击区、浙南游击区、皖浙赣边游击区、湘赣边游击区、湘鄂赣边游击区、鄂豫皖边游击区、鄂豫边游击区、湘南游击区、琼崖游击区和滇黔桂边游击区。

来自前面十四个区的游击部队,以后奉命组成了新四军。

新四军第一支队: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下辖第一团,团长傅秋涛兼任,副团长江渭清,参谋长王怀生,政治处主任钟期光;第二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参谋长王必成,政治处主任肖国生。

组成第一支队的部队来自于赣粤边、湘赣边、湘鄂赣边、皖浙赣边、湘南五个游击区。

1.赣粤边游击区: 在江西的信丰、赣县、龙南、福建的上杭、广东的南雄、湖南的桂东等县,以油山为中心。

该区是新四军一、二号人物项英、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落脚之处,也是他们唯一能直接指挥的游击区。

中央军区最终陷落之时,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项英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在红二十四师七十团一部组成的两个大队护送下突围,试图遵中央命令进入福建上汀地区,失败,遂由陈毅建议转向他任红二十二军军长时的老土地赣粤边地区。

项陈离开护卫部队,由原代英县县委书记曾继才向导,由小路潜入赣粤边山区。

该区原就有刘符节、曾彪、叶明魁等部游击队,中央红军长征之后,项英下令设信康赣雄特委,划该区为赣粤军分区,派特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李乐天、副书记杨尚奎率装备甚好的一个营,并机关干部共七百人前去该地与地方游击队会合;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率红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前往湘南途经油山时,又奉项英令留下毛泽东的大舅子,原二十四师代师长、七十一团参谋长贺敏学率领的两个连;赣南军区的独立营则奉命护送兵工厂,先期到达该区。

项、陈化装到达赣粤边区的蛤蟆岭后,赣粤特委闻讯派人将其接往油山。

不久,九路突围的另外一路、赣南省委、军区和独立六团的余部约三百余人在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的率领下也来到油山,江西省委书记曾山,率江西军区独立二、四团突出,会合杨殷军分区的独立十三团后,亦曾计划进入粤赣边合队,但途中部队被基本打散,曾遣散剩下的人员,埋藏枪支后只身往南京、上海。

进入赣粤边的红军各部、地区游击队、收容的七十团零星突围人员及中央红军过路时安置的伤病员中的归队人员,加起来一共有一千四百余人,项、陈决定分散游击原则后,将粤赣边的部队统一整编为五个大队,由蔡会文率领其中的两个大队前往湘南地区游击,其他部队在李乐天、刘符节、张日清等人的率领下,在北山、信丰和三南各地活动。

国共合作达成时,赣粤边的游击队还剩下约三百多人,编成江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经收集失散人员,发展到七百人左右,湘南游击部队中的湘粤赣边游击支队的余部也到达池江合队(因该区其他部队以后编入特务营,湘南游击区的总体情况放在军部特务营一节中介绍),这些部队以后统一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二营,以及三营的一部。

2。

湘鄂赣边游击区:这里原是彭德怀的老土地,平江起义就发生在这里,起义的湘军独立五师一团起义之后,与平、浏、修、铜赤卫队合编,成为红五、八军的基础,后发展为红三军团。

本区内的主力,是三零年以修、合、铜游击队组成的红十六军和三三年以区内独立一、二师升编的红十八军,独立三师继续单列,活动于鄂东南。

红十六军、十八军以后遵令缩编为红十六、十八师,高咏生、严图阁分任师长,列入红六军团序列。

十八师随六军团长征而去,留下的十六师与湘鄂赣省委、军区机关在画坪苏区被围,高咏生率四十六、四十八团掩护,遭受严重损失,高咏生被俘,初冒作普通士兵,当夜乘夜黑逃出,慌不择路下,掉入深渊死难;两团余部与省委、军区机关所率四十七团会合,在龙门山区再次被合击,仅约一营部队脱险,湘鄂赣军区随后以军区司令员徐彦刚兼任师长,以突围部队和傅秋涛、严图阁从鄂东南带来的独立三师七团、咏生县独立营为基础,重建十六师,初仅建四十六团,依托黄金洞周围地区游击,后收编廖海清等武装,一度发展到五千余人,三个团全部恢复,遂树大招风,重兵围剿下失败,徐重伤后在藏身处被贪财农民杀死。

徐原是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该校学生组成的四军教导团(即以后大名鼎鼎的叶剑英团)在九江被张发奎缴械时出逃,参加秋收起义,被毛派往井岗土著部队掺沙子,曾任红三十二团参谋长、红三军军长和红一军团参谋长,绝对的根正苗红,接替孔荷宠任军区司令,如活下来成为四哥,前途怕是无量啊。

徐死后,新任省委书记傅秋涛、军区司令员严图阁、十六师政委明安楼等人收集余部,建立以湖南平江为中心的平浏长游击区和江西修水为中心的修武游击区,第三次重建红十六师。

严图阁原是二十六路军季振同旅的营长,宁都起义的功臣之一,据说打仗有勇有谋,有小狐狸的外号,不幸在游击中因伤病而死,五军团出来的战将凋零,所剩无几,也是件值得浩叹的事情了。

国共合作开始,本区内红军尚余一千五百人左右,经武汉中共中央代表董老必武与国民党方面交涉,编成湘鄂赣人民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傅秋涛为司令员,随六军团长征,先后任十八师团长、师长、政委的张正坤也受命从陕北返回,任副司令员,该部编入新四军后,成为一支队第一团,傅以支队副司令员兼团长,张则调任第二团团长,皖南事变时,两人均在军部突围部队中任纵队司令,傅突围成功,五五年上将,张则死在了上饶集中营里。

3。

湘赣边游击区:上文以湘鄂赣边为彭德怀部老土地,这湘赣边当然就是朱毛部的老土地了,井岗山就在区内,但红四军离开后,井冈旧人被错杀,朱毛发祥之地就此陷敌,一直无法规复。

四、五军离开后,湘赣边根据地的主力是肖克、王震的红八军,以后缩编为红十七师,是红六军团的主力。

三四年七月,红六军团长征,留下的湘赣军区独立第一、二、三、四、五团等地方部队当然无法阻挡白军的进攻,十月,湘赣省委、政府、军区及独立五团离开永新进入武功山,独立一团基本散失,独二、三团遭严重损失,独二团所余百人并入独三团,后与独五团会合,独四团则进入湘南游击区(军部独立营一节中叙述)。

中央军区九路突围时,中央独立三团奉命在团长徐洪和政委张凯率领下向湘赣边、湘鄂赣边方向突围,陈正人随行,途中屡受阻截,部队损失严重,余部折向寻乌一带。

顺便交代一下,进入寻乌一带的还有中央军区二十四师交汪金祥、李天柱所率各四个连的余部,约二、三十人,红二十四师师长周建屏率七十团一部编成的一个大队突围,部队几乎完全损失,贺昌战死,周带少数人脱险亦到达寻乌,后与陈正人一起潜往香港,寻乌一带各部队基本损失,湘赣红军的元老级人物李天柱阵亡,李是黄埔生,贺龙暂二十军的连长,以后转入朱德部,当过红二十八团的营长,绝对的老资格了,以后代理过红八军的军长,湘赣红军的副总指挥,是肖克的前手,因莫须有的罪名,调去瑞金坐冷板凳,九路突围前被项英起用,带队去东江找古大存,终在赣粤边光荣。

回头说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中,省委书记陈洪时叛变,军区司令员彭辉明等大部分骨干牺牲,彭是海陆丰出身的老革命了,当过红八军二十三师政委、六军团十八师副师长,死时只有二十七岁。

湘赣红军余部后在新的临时省委书记谭余保的带领下,成立湘赣游击司令部和湘赣独立团,在莲花、安福边界地区建立了根据地,一直坚持到国共合作开始,由陈毅亲自出马劝说下山,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营,独立团团长段焕竞任一营营长。

(谭余保险些杀了陈毅)。

4。

皖浙赣边游击区: 这个游击区承续于闽浙赣根据地,亦即方志敏的老土地。

闽浙赣先后创造过两支红十军,第一支红十军由军长周建屏带入中央苏区后改称红十一军,后扩编为红七军团,长征前奉命调敌,一路作战,重回闽浙赣根据地,缩编为一个师,与新红十军合组为红十军团,在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等人率领下继续执行调敌任务直至怀玉山失败,十军团大部损失,仅刘英、粟裕带八百人返回闽浙赣根据地,闽浙赣省委、军区从仅剩的红三十师(全师不过三百人)中抽调一团补充刘粟部新组之挺进师,出击浙南;其余部队和机关干部、赤卫队组合成游击队,坚持于磨盘山地区,军区司令唐在刚、参谋长邹琦先后牺牲,省委书记关英带机关和剩余部队的大部于三五年中转入皖南,在鄣公山会合由皖南暴动余部、十军团侦查营及该军团其他留散小部队发展而来的皖南独立团,次年改闽浙赣省委为皖浙赣省委,成立皖浙赣独立团,开展皖浙赣边的游击战,时有部队约一千二百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