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
”材料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4分)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3、(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4、(4分)1853年英国驻华公使文翰说:“如果举事者成功,至少传教士的活动可望获得完全的容忍……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保持不卷入这一斗争中去,力避与双方发生正式的联系。
”然而,列强最终对“举事者”的态度是()A.予以援助B.表示同情C.军事镇压D.不予干涉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6、(4分)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B.未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C.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D.遵循近代国际水路交往规则7、(4分)《天朝田亩制度》关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因为()①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②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③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④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4分)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该纲领是()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4分)“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
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材料中的“它”.()A.将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推到了最高峰B.是近代中国首个资本主义发展方案C.充分响应“扶清灭洋”的口号D.为三民主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0、(4分)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
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A.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B.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C.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1、(4分)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12、(4分)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著作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A.《海国图志》B.《农政全书》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3、(4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14、(4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B.C.D.15、(4分)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永安建制C.金田起义D.定都天京16、(4分)袁伟时说:这个纲领要求对经济政策做根本性的调整,核心是要否定《天朝田亩制度》冀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和贫富差别的空想,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转移到支持和依靠私人资本主义上来,由此可以判断该纲领指的是()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7、(4分)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B.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C.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8、(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19、(4分)下表是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银数单位:万两)A.清政府急需偿还赔款B.洋务运动的开展C.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D.列强的经济侵略20、(4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
后杨秀清等建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被洪秀全所采纳。
这()A.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有所改变B.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D.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灵活性21、(4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
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清政府已经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22、(4分)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
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刊发《资政新篇》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23、(4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
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
”对这个方案理解最准确的是()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C.体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D.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4、(4分)马克思把某一农民战争称为“鸦片战争的回响”,这一农民战争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黄花冈起义D.武昌起义25、(4分)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26、(4分)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B.官吏贪暴腐败C.土地兼并严重D.社会治安混乱27、(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予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28、(4分)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A.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都是切合当时农民要求的纲领C.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D.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的发展29、(4分)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30、(4分)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写了《资政新篇》,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严禁买卖人口”。
这主要是因为()A.买卖人口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B.买卖人口会使太平天国劳动力缺乏C.《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D.买卖人口是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罪恶31、(4分)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
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32、(4分)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
天王果断回答:“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A.闭关锁国B.盲目排外C.独立自主D.委曲求全33、(4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