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2课时计算专题(精讲)试题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2课时计算专题(精讲)试题

第22课时 计算专题计算运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从浙江中考命题特点来看,综合计算题是中考的压轴题,主要集中在力学、电学两大知识板块上。

还有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存在于选择、填空等其他题型中。

热学计算专题热学计算题常考公式:1.物体吸放热公式:Q =cm Δt 。

2.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 =mq 或Q =Vq 。

3.能量利用率公式:η=W 有用Q 放。

4.热平衡方程Q 吸=Q 放。

【例1】(2017贵港中考)“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

2017年5月,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具有热值大,能直接点燃等特点,它的热值约为5.9×109J/m 3。

问完全燃烧1 m 3的可燃冰能使质量约为多少千克的20 ℃的水温度升高到100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答案】解:1 m 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Q 放=Vq =1 m 3×5.9×109 J/m 3=5.9×109J ;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5.9×109J ,由Q吸=cm (t -t 0),可得热水的质量:m =Q 吸c (t -t 0)=5.9×109 J4.2×103 kg/m 3×(100 ℃-20 ℃)≈17 560 kg。

答:完全燃烧1 m 3的可燃冰能使质量约为17 560 kg 的20 ℃的水温度升高到100 ℃。

力学类计算一、速度类计算 综合分析:1.速度类计算主要类型有:追击问题、相遇问题、比值类、图像类、求平均速度类、列车时刻表、交通标志牌等。

2.所涉及公式v =s t。

3.涉及单位换算:①路程单位:1 km =103m ;②速度单位1 m/s =3.6 km/h 。

【例2】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甲。

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日到武汉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标志。

, 甲 乙)(1)由图甲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____km/h 。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武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 ,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答案】解:(1)从图甲中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时速不能超过100 km/h ;(2)从标志牌到武汉需要的时间t =s v=120 km100 km/h=1.2 h ;(3)图乙所示的速度是80 km/h ,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s =vt =80 km/h×1.5 h=120 km 。

答:(2)从图甲的标志牌到武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1.2 h ;(3)通过的路程是120 km 。

二、密度类计算 综合分析: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 V ,可变形为m =ρV 和V =mρ。

2.密度计算的题型较多,可分为:等质量问题,等体积问题,空实心问题以及混合密度等。

3.密度的计算要注意单位统一: 1 g/cm 3=103kg/m 3;1 cm 3=10-6m 3。

【例3】(2017成都中考)远距离货物流通大多采用集装箱运输,某规格的集装箱参数如表所示。

(1)若 g 取10 N/kg ,该集装箱装满货物时总质量为 27.3 t ,则总重力为多少? (2)若该集装箱箱体所用材料密度ρ=2.5×103kg/m 3,则该箱体所用材料体积为多少?【答案】解:(1)集装箱装满货物时总质量为m =27.3 t =2.73×104kg ,g =10 N/kg ,则总重力为G =mg =2.73×104kg ×10 N/kg =2.73×105N ;(2)该集装箱箱体所用材料密度ρ=2.5×103kg/m 3,则该箱体所用材料体积为V =mρ= 2.3×103kg 2.5×103 kg/m3=0.92 m 3。

答:(1)总重力为2.73×105N ;(2)该箱体所用材料的体积为0.92 m 3。

三、压强类计算 综合分析:压强计算公式有:p =F S(定义式);p =ρgh (液压公式) 提示:①柱体压强两个公式都可以用。

②应用p =F S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对压力进行正确分析,S 是指受力面积,也就是接触面积。

③应用p =ρgh 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ρ是指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h 是指深度,而不是高度。

④应用两个公式都要注意对应与统一。

面积单位换算关系:1 m 2=104cm 2。

⑤计算压强时,应先区分是固体压强还是液体压强,固体压强一般先算压力再算压强,液体压强一般先算压强再算压力。

【例4】(重庆中考)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

若A 、B 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 cm 、30 cm ,密度之比ρA ∶ρB =3∶1。

将A 放在水平地面上,B 放在A 的上面,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 100 Pa(如图乙)。

求:(1)图乙中,物块A 对地面的压力。

(2)物块A 的密度。

(3)若将物块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放在B 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 对地面的压强为2 800 Pa ,应将物块B 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答案】解:(1)A 对地面的压力F =pS =5 100 Pa×0.2 m×0.2 m=204 N ;(2)由图乙知,F =G A +G B =ρA V A g +ρB V B g ,又因为ρA ∶ρB =3∶1,联立可得,ρA =1.2×103kg/m 3,ρB =0.4×103kg/m 3;(3)G A =ρA gV A =1.2×103kg/m 3×10 N/kg ×0.008 m 3=96 N ,G B =ρB gV B =0.4×103kg/m 3×10 N/kg ×0.027 m 3=108 N 。

设B 余下的比例为x ,则G A +G B x =pL 2b x ,解得x =23,所以切去1-23=13。

答:(1)物块A 对地面的压力为204 N ;(2)物块A 的密度为1.2×103kg/m 3;(3)应将物块B 沿竖直方向切去13。

四、浮力类计算 综合分析:1.计算浮力的四个公式: (1)称量法:F 浮=G -F 拉。

(2)原因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原理法:F 浮=G 排=m 排g =ρ液gV 排。

(4)状态法:F 浮=G 物。

注意:公式F 浮=G -F 拉实质是受力平衡方程,应结合实际场景,进行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述可以分解成多个公式,实际解题时应正确选择,选择好公式,可以事半功倍。

ρ液是指液体的密度,V 排是指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非物体的体积。

2.做浮力题,判定状态是关键。

正确的判定状态,才能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从而正确的列出受力平衡方程,正确解题。

【例5】(2017江西中考)如图所示,将边长为5 cm 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0.1 kg(g 取10 N/kg)。

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答案】解:(1)由题意知:实心正方体木块的体积V =1.25×10-4m 3,底面积S =2.5×10-3m 2,溢出水的质量为m 排=0.1 kg ,g =10 N/kg ,则木块受到的浮力F 浮=m排g =0.1 kg×10 N/kg=1 N ;(2)木块处于漂浮状态,G =F 浮=1 N ,F 向下=0,木块的密度:ρ=G Vg = 1 N 1.25×10-4 m 3×10 N/kg =0.8×103 kg/m 3;(3)由F 浮=F 向上-F 向下,得F 向上=1 N ,则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 =F 向上S = 1 N2.5×10-3 m2=400 Pa 。

答:(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1 N ;(2)木块的密度为0.8×103kg/m 3;(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400 Pa 。

五、功、功率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综合分析:1.计算公式有:W =Fs ;W =Pt 功率的计算公式有:P =W t;P =Fv 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2.做功时,要先对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判定;计算功率经常用变形式P =mght计算竖直提升物体做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要足额判定有用功和总功。

3.功率及机械效率的计算,要灵活根据题目条件选择正确的公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6】(2017深圳中考)如图是现代家庭使用的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地晾起洗好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的。

已知晾衣架上所挂衣服的质量为 4 kg ,动滑轮、杆和晾衣架总质量为1 kg 。

小燕同学用力F 拉动绳子自由端,在5 s 时间内使衣服匀速上移0.5 m 。

(g 取10 N/kg ,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绳子自由端拉力F 的大小。

(2)拉力所做的功W 。

(3)拉力的功率P 。

(4)整个过程中机械效率η。

【答案】解:(1)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4,所承受的总重力:G 总=m总g =(4 kg +1kg)×10 N/kg=50 N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 =14G总=14×50 N=12.5 N ;(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 =4 h =4×0.5 m=2 m ,拉力做功:W总=Fs =12.5 N×2 m=25 J ;(3)拉力做功功率:P =W 总t =25 J 5 s=5 W ;(4)有用功:W 有用=G 衣h =m 衣gh =4 kg×10 N/kg×0.5 m=20 J ,整个过程中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20 J25 J×100%=80%。

答:(1)绳子自由端拉力F 为12.5 N ;(2)拉力所做的功为25 J ;(3)拉力的功率为5 W ;(4)整个过程中的机械效率为80%。

六、力学综合计算综合分析:力学综合计算是指各相对独立的板块计算,结合一定的实际应用场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可以是一两个知识板块的综合,也可以是多个知识板块的综合。

通常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例7】(2017龙东中考)为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排放”的号召,我国多地设置了共享单车租借站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