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培训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周游归来 归来后主要事迹:系易经,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
(大众说法)
其实,“孔子西行不到秦”,的根本原因是孔子 的儒家学说在秦国根本就行不通,这是最大的异 端。
(真正原因) 孔子鄙夷秦人。
孔子敬畏秦人。
(三)楚狂接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
之言。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
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 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要危亡了!"孔子下车,想和他交
听说孔子在蔡,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将拜访楚。陈、蔡的大夫们 相与谋划说:“孔子是贤能的人,他所刺讥的都切中诸侯之痛处。 他在这里久居三年,我们所做的都不合他的意思。现在楚这样的大 国来聘请他,如果他在楚得到重用,我们这些大夫就危险了。”于 是派兵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山野。
三、轶事三则
(一)夫子见南子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
吴国攻鲁国,孔子弟子有若立功。季康子因而认为孔子的弟子 确实是有用之材,于是,派人到卫国请回冉有,后来,冉有为季康 子带兵与齐国作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从何处学来的军旅战术,冉 有说是学自孔子。从此可见,孔子是深通军事的。从而使季康子决 定召回孔子而用之。于是,孔子回到了鲁国。当时孔子已经六十八 岁。
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四、楚昭王欲封孔夫子 楚昭王要封给孔子七百里地方。但是,楚国令尹子西担心孔子
会像周文王那样,借此而称王于天下,而对楚国不利。所以,楚昭 王没有这么做。
五、终不用于卫 六十三岁时,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此时,卫国有许多孔子的
弟子做官,卫国国君也有任用孔子之意。
六、季康子迎回孔夫子
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妖媚, 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 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 很恭敬地请孔子去与她会见。 于是就有了“子见南子”这一 段。
(二)荷蓧丈人 在从叶城返回蔡国时,孔子遇到了几位
隐者。其中有一位荷蓧丈人。子路跟随孔子, 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用拐仗挑着除 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 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 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除草。子 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 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两个 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报 告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 子路返回去再见他。子路到了那里,他却走 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长幼 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 怎么能废弃呢?他想不玷污自身,却忽视了 君臣间的大伦理。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 行道义。主张不能实行,我早就知道了。”
孔子之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主要事迹
一、离鲁到卫 堕三都。
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 了加强君权,派子路堕毁三都。
二、三次蒙难 (一)困于匡地
在去陈地的路上,因为误会被围于匡五日,孔子以文化的传人自勉,
终究度过难关。
(二)桓魋追杀 公元前492年,孔子到宋国,想游说宋景公。到了宋国境内,
孔子见到农夫被驱使做陶俑,这些陶俑为宋国司马桓魋殉葬。当时, 司马桓魋只有38岁,就如此劳民伤财,为后事做准备,并且还用人
形的陶俑殉葬。孔子很气愤,就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 思是,陶俑太像人了,用这种俑殉葬的人,就该断子绝孙。孔子的 话传到桓魋耳朵里,桓魋很生气,就派兵追杀孔子。
(三)困于陈蔡 孔子在蔡居住到第三年的时候,吴征伐陈,楚出兵救陈。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