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离辐射灭菌
㈠医疗用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和卫生部于1996年发布 GB16383-1996“医疗卫生用品辐射消毒,灭菌 质量控制标准”。
2000年制订了“医疗卫生用品电离辐射灭菌 操作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㈡药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因为很多药品对热敏感,所以对抗菌素、激 素、甾体化合物、复合维生素制剂等已经用 辐射作了检查,发现用2Mrad照后除少数例 外,一般稳定性可保存四年,无不利化学反 应。一般固体状态的药物比液态药物稳定, 大的照射剂量对牛痘病毒可能有些破坏,同 时发现电离辐射对胰岛素有害的影响。
2、传输带悬挂链连续运动辐照方式装置:
–大规模生产应用。
(三)电离辐射灭菌的优点
(1)灭菌彻底,无污染与残毒。 (2)可在常温下进行灭菌,特别适用于处理热敏材
料制成的医疗产品。 (3)产品可在包装后灭菌。 若包装材料耐辐射,不
透菌,灭菌后的医疗用品可保存2-5年。 (4)可连续不间断作业,节约能源。
–常用于一次性医疗塑料物品、精密器械、 生物制品、药品、食品。
电离辐射灭菌的发展
早在1956~1985年,美国科学家用电子加速器 进行实验证明,电子辐射能使外科缝线灭菌, 为医疗用品的辐射灭菌提供了应用实例。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大量的 一次性使用的医用敷料制品采用辐射灭菌。
电离辐射灭菌的发展
㈡药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我国对中药的电离辐射灭菌研究较多。中 药材经γ射线照射,其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临床毒性、疗效等均未见明显改变。
㈢食品的电离辐射处理
批准辐照食品最早的国家苏联,于1958年批 准马铃薯。1965年批准洋葱。
批准辐射食品最多的国家是荷兰。 美国研究的最早,投资最大,但批准的很少,
电子加速器
小
大
小
大
大:1-几十kGy/s 中:1-几十kGy/min
几秒
几分-几十分
较γ射线小
与γ射线差不多
大
小-中
单一方向
单一方向
大
小
少量及大量生产 少量及大量生产
三、电离辐射灭菌的基本原理
直接作用:射线的能量引起分子的电离或激 发,直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Pr、酶等有生 命功能的物质。
间接作用:由于射线作用使水分子电离产生 自由基,自由基再作用于核酸、Pr、酶等。
以60Co应用最广。
辐射灭菌方法的比较
项目 源种类 穿透力
剂量分布均匀 性
剂量率 加工速度 对材料影响 温度上升 照射方向性 射线利用率 生产特征
γ射线灭菌 60钴和137铯 大 大
小:1-几十kGy/h 数小时-数十小时 对材质有劣化趋势
小 4π方向 小-中 大量生产
电子束射线灭菌 χ射线灭菌
也不同。
㈡温度
–一般情况下均在常温下照射。 –在0℃附近时,D10值无显著变化。 –低于0℃时影响较大。当温度下降时D10值有变大
倾向。
㈢氧气和含水量
–辐照时,因氧存在可能生成的过氧化物,将会对 菌的杀伤起间接作用。在氧气或空气中照射生物 大分子(酶和核酸)其辐射敏感性一般比在真空 或在惰性气体中照射高。
五、微生物辐射抗性范围
1.芽胞>真菌>病毒>繁殖体。
–一般多细胞微生物比单细胞微生物辐射更敏感, –革兰阴性菌比阳性菌更敏感, –繁殖体比细菌的芽胞对更敏感,厌氧菌芽胞比需氧菌芽胞较
难杀灭。 –真菌差不多同那些具有中等抗性的细菌芽胞具有相同的抗性。 –一般病毒比细菌更有辐射抗性。
病毒中双股复杂病毒又比单股病毒较难杀灭, 小病毒比大病毒较难杀灭。 生活在活细胞系统中的一些病毒有最大的辐射抗性。
–用放射线抑制发芽,需要的剂量小(5~154拉 德)辐照马铃薯、洋葱、大蒜、生姜等使它们 不能发芽。照射后的蔬菜不需要特殊的保藏设 备。
–辐射能推迟香蕉、芒果、番木瓜、香菌、蘑菇 的成熟,减少腐烂,延长贮运期。
二、电离辐射灭菌的种类和特征
种类:电离辐射灭菌的辐射源有
–60Co的γ射线 –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射线 –高能电子束打在重金属靶上产生的X射线。
国内概况:
1983年7月中央卫生部审查通过了马铃薯、 洋葱、粮食、蘑菇四种辐射食品的卫生标 准,此后上海、河南、北京、广州、江苏、 浙江等省市也在筹建食品辐射中心,目前 已有许多辐照食品上市。
食品辐照的应用:
1.杀虫:大多数昆虫在5~204拉德下被杀死。 2.抑制发芽、延迟成熟、改进食品品质:
– 但这种现象是指当电离辐照干燥的生物大分子产 生的。如在稀水溶液中,氧的增强作用极小或不 增强,甚至还出现防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氧气 与辐射诱发的自由基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原因,在 水溶液中氧有清除水产生和自由基的作用。
㈣共存物的影响
–微生物对放射线的抵抗性随共存物的不同而变。 –制成医疗用品的材质、与菌共存的尘埃和黏附在
医疗用品上的润滑剂、脂肪、蛋白质、食盐、有 机或无机化合物混合等,将影响杀菌的效果。
五、电离辐射对物品及人的危害
1、对塑料用品的影响
–电离辐射对聚合分子可引起交联或降解, 并放出H2、CH4、C3H6、CO、CO2或HCl等,但 常用的塑料(聚乙烯)在灭菌剂量范围内 影响不大。
五、电离辐射对物品及人的危害
㈠医疗用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消毒工 艺。
加热消毒法发展最早,但应用逐渐减少, 化学消毒法自4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至80年代逐渐
下降,主要原因是消毒灭菌后残留毒性问题。 只有辐射灭菌法的应用逐步上升。
㈠医疗用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早在发现X射线后的第二年,即1897年,Mink 发表论文论述了X射线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至 50年代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最早由美国的公 司Ethiaon公司在1956年用电子直线加速对手 术缝线、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及针头进行辐 射消毒,1964年改为60Co源,以后各国相继 建立了辐射消毒装置。
(一)电离辐射灭菌对细胞的损伤分类
(1)致死损伤
–是一种不可逆、不可修补的致细胞死亡的损伤。
(2)半致死损伤
–除非叠加半致死损伤,这种损伤在正常情况下, 数小时内能得到恢复。
(3)潜在的致死损伤
–这种损伤将受到辐照后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辐照装置简介
1、分批、堆码翻转静态间歇方式装置:
–可作为实验性和小规模生产应用。
㈠医疗用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我国医疗卫生用品电离辐射灭菌研究和应用始于上 世纪80年代。目前有30个省市自治区建有容量不等 的60Co辐射装置。
取得的进展主要有:
–医疗卫生用品上初始污染调查。 –污染菌抗性测定。 –生物指示剂的研究。 –灭菌剂量的计算。 –抗辐射材料的研究。 –辐射机理方面的探讨。
中
小
灭菌后处理 无
通空气去除ETO,放 无
置待ETO分解
四、辐射灭菌的剂量选择
1、单位
–拉德(radiation ab- sorbed dose;Rad); –戈瑞(Gray,Gy) 拉德的定义是指1g质量的被照射物质吸收射线能 量为100尔格时所吸收的剂量。 按国际单位制,吸收剂量将以“焦耳/千克”为 单位,也称戈瑞,其关系为: 1拉德=100尔格/克=0.01焦耳/千克=0.01戈瑞
几种常用灭菌方法性能的比较
项目
电离辐射法 环氧乙烷法ETO 高压蒸汽法
包装材料的适用性 耐辐射材料 透气性材料
耐压、耐热、透气
毒物的残留 没有
有(残留气体) 没有
处理时间
几秒-几小时 几-十几小时 几十分钟
处理方法
连续式
批量式
批量式
灭菌参数
时间、剂量 浓度、温湿度、时间 温度、时间
规模和处理量 大
㈢食品的电离辐射处理
近年来,世界各国批准的辐射食品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 1974年有19种,1976年增加到25种,目前已有23个国家的 卫生部门对39种辐射食品商业化进行了无条件批准或暂行 批准。
1980年10月,联合国粮家组织(EAO)、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三个组织,组成辐照食 品安全卫生专家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建议“总体剂量为 100万拉德(1Mrad)照射的任何食品不存在毒理学上的危 害,用这样剂量照射的食品不再需要作毒理试验。”
2.辐射灭菌的标准指示菌
一般采用短小芽胞杆菌E601的芽胞,而北 欧国家多采用粪链球菌、球杆菌芽胞。
六、影响电离辐射灭菌的因素
㈠微生物种类和物品的污染程度
不同种类微生物对辐射敏感性不同。 对同一菌种其含菌量不同,则其辐射敏感性也
不同。菌液浓度高,D值增加。 对同一菌株,由于菌的生理差异,其辐射抗性
只有面粉和土豆。
㈢食品的电离辐射处理
在发展中国家辐射食品保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为这些国家大多处于高温、高湿的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物产丰富,如鱼类、谷类、豆类等。但损失 严重,多者达30~50%。加之,目前对水果蔬菜化学 试剂(如二溴乙烷、环氧乙烷等)保藏,越来越多 的环境机构对此提出抗议。如美国从1983年1月起对 凡用二溴乙烷熏蒸过的产品不让入境。化学灭菌法 已不受欢迎了。
电离辐射灭菌优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灭菌。由于环氧 乙烷易燃,易爆,使用不便,且对人有一定毒性, 故现在国外以转向用电离辐射灭菌。
由于电离辐射灭菌是低温灭菌,不发生热的交换、 压力差别和扩散层的干扰,所以尤其适用于怕热的 灭菌物品, 而且从经济上考虑,只有辐射灭菌适合 大规模的灭菌。
一、电离辐射灭菌的应用
2、对纤维的影响
–电离辐射可使棉纤维解聚,因而降低其抗 张强度,而对丝质外科缝线损坏较轻。
3、引起人体放射病。
第三章 电离辐射灭菌
Sterilization by lonising Rad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