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垂直地震剖面法
第四节 垂直地震剖面法
垂直地震剖面法,又称 VSP 法。它是 一种地面接收,井中观测波场的方法,对 观测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可得到沿 钻孔的垂直地震剖面。 垂直地震剖面法由于是在钻孔中接受, 减少了表层干扰和吸收,可获得较高的频 段信息,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加之 可与钻孔资料对比,解释精度较高。
VSP的测量方法与PS测井相似,亦是在 井口附近地表地表设置震源,在钻孔内设置 检波器,接受人工地震波记录。不同的是, PS测井仅利用初至波走时,求钻孔近旁的地 层速度构造,VSP法则是在利用初至波的同 时,还利用续至波,不仅得到钻孔近旁的速 度构造还能得到钻孔所在位置的合成反射波 记录。因为这个合成反射波形与钻孔的地质 界面深度可以有较好的对应,所以它是反射 时间剖面进行地质解释的重要数据。
A图为时深曲线,直达波和反射波的 同相轴具有斜率相同,视速度符号相反的 特点,当检波器安置在界面深度处,二是 波所用的时间相等,有一个交点,该点对 应的深度就为产生的一次反射波的界面深 度。据此,用VSP资料可直接求取反射界 面的深度。
在多层介质中,除了一次波,还可能 有多次波,但是多次波不和直达波相交, 这一点是用来区别一次波和多次波的区别, 对我们有用的主要是直达波(一次下行波) 和反射波(一次上行波)。
关于垂直地震剖面法的资料处理过程 的解释,和一般反射波法大体上相类似, 就不一一介绍了。图3.4.2中所表示的是实 测的地震剖面图,该图显示了来自下部界 面的反射波在垂直剖面上分布形态。
图3.4.2 VSP实测记录
测井条件是激发一次,同时在井中所有测点 进行记录。VSP一般使用锤击,电火花或震 源枪进行激发。激发点位于钻孔上方时,称 为零偏移VSP;激发点距井口有一定距离时, 称之为偏移VSP。 零偏移VSP和偏移VSP之间的主要区别 在于零偏移VSP的波射线近于垂直地入射到 各速度界面,用以查明地基垂直方向的变化, 而偏移VSP的波射线往往和速度界面不垂直,
可用于观测钻孔中的反射波,对钻孔附近的 构造进行高精度的反射波勘测。如图 3 . 4 . 1 给出了偏移VSP的理论模型计算的直达波、 折射波和反射波分布的相互关系。•A NhomakorabeaB
图3.4.1 VSP观测系统及偏移VSP理论模型记录示意图
B图画出了直达波和一次反射波的射 线路径,从图可以看出自震源出发向下传 播的波,一部分向下直接传播到井口各接 收点,形成直达初至波,因为波是自震源 向下传到检波器的,故又称为下行波,另 有一部分经反射界面一次反射后向上传播, 依次到达井口各观测点,称为一次反射波。 根据波传播的特征,直达波又称为下行直 达波,反射波又称为上行反射波。
•
A
B
图3.4.1 VSP观测系统及偏移VSP理论模型记录示意图
VSP测量时所用的井中检波器与PS测 井的井中三分量检波器相同,但对数据收 录系统和回放系统的要求较PS测井要求高, 应能真实地记录和回放初至以后的续至波 波形。在与地面地震勘探联合使用时,为 了便于资料对比,收录系统最好与地面地 震勘探所使用的收录系统尽可能一致。 对震源的要求也较PS测井高,理想的
图3.4.1是VSP法野外观测系统示意图, 震源设在地表,对于零偏移的VSP,震源设 在井口附近。检波器采用机械贴壁或充气橡 皮囊装置可固定在钻空中的任意位置,测量 时自下而上,在各个测点依次记录下行直达 波和上行直达波。对于理想的震源子波并且 没有噪声干扰时,直达波和反射波是很容易 辨认的,如图3.4.1中所示的理论VSP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