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水文学》试卷一(整理)

《工程水文学》试卷一(整理)

《工程水文学》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的答案上打√)
1、处于同一气候区的情况下,河流从上游向下游,其洪峰流量的值一般是[A ]。

A、>
B、<
C、=
D、
2、在水文现象中, 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 其频率密度曲线一般为[ C]。

A. 负偏
B. 对称
C. 正偏
D. 双曲函数曲线
3、某流域根据三场雨强相同,但暴雨中心分别在上、中、下游的洪水分析的三条单位线,它们的洪峰流量分别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为[ B]。

A、> >
B、< <
C、= =
D、
4、确定历史洪水重现期的方法是[D ]。

A.根据适线确定
B.按暴雨资料确定
C.按国家规范确定
D.由历史洪水调查考证确定
5.某河段已查明在N年中有a项特大洪水,其中L个发生在实测系列n年内,在特大洪水处理时,对这种不连续系列的统计参数和的计算,我国广泛采用考虑特大洪水情况的矩法公式。

该公式包括的假定是[ A]。

P239A.; B. ;。

C.;
D. ;
6. 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暴雨调查考证的目的是[B]。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
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 C.使暴雨系列延长一年
7、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B ]
A、毛管水
B、重力水
C、薄膜水
D、吸着水
8、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包括[B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D、地面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
9、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B ]。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10、降雨期间,包气带(也称通气层)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C ]。

A、降雨强度
B、后损平均下渗率
C、稳定下渗率
D、初期下渗率
二、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分)
1.设计暴雨就是产生洪水的暴雨,其设计频率一般假定与相应的设计洪水具有相同的频
率。

2.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频率分析中配线时选定的线型为PШ。

3.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蒸发。

4.在一定的兴利目标下,设计年径流的设计保证率愈大,则相应的设计年径流量就愈小,
要求的水库兴利库容就愈大。

5.求后损率的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分别是:为平均后损率,P为次降雨量,R为径流深,I0为初损量,P0为后期不产流的雨量,t R为超渗历时。

6.马斯京根法用于洪水预报时,仅就该法而论,其预见期一般为0,该法经处理后,预见期
最长为河段的传播时间。

7.资料的三性审查是指对资料的一致性、代表性、独立性进行审查。

8.于一个水文系列,当时称为(正态)分布。

当时称为(负偏)分布;当时称为(正偏)分布。

9.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蒸发。

10.某水库设计洪水为百年一遇, 十年内出现等于大于设计洪水的概率是0.1,十年内有连续二年出现等于大于设计洪水的概率是0.01。

11.预见期是指发布预报与预报要素出现的时间间距。

三、问答题 (每题10分,共20分)
1.在洪水计算中应用哪些方法来提高资料的代表性?
2.对于一个流域,不同雨洪资料分析的单位线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计算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某流域的集水面积为600 km2,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5亿m3,试问其多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多少?(没有多年平均蒸发量数据)
;。

2、某水库坝址断面处有1958年至1995年的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三年洪峰流量分别为7500 m3/s、4900 m3/s和3800 m3/s。

由洪水调查知道,自1835年到1957年间,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洪峰流量为9700 m3/s,并且可以肯定,调查期内没有漏掉6000
m3/s以上的洪水,试计算各次洪水的经验频率,并简要说明其理由。

因为在调查期内没有漏掉6000 m3/s以上的洪水,所以应把实测系列中的首位大洪水(7500m3/s)作为特大洪水处理。

即在调查期内,特大洪水有两个(a=2),其中一个在实测系列中(L=1)。

3、已求得某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的统计参数为,Cv=0.6,Cs=3Cv,线型为 PⅢ型,并选得典型洪水过程线如下表,试按同倍比放大法(按洪峰倍比)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由Cs查得P=10%的离均系数φ=3.5)。

解:
4、已知某流域的一次地面径流及其相应的地面净雨过程,如下表,(1)求流域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