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 (3)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 (3)

《作为生物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
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内容,掌握人类 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 出主旨。 •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 顺序。 •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 物的情感。
2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
• ④鲱鱼组:我们和其他鱼群一样,集体行动, 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当我们聚在一处时,我们 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13
• (五)拓展延伸,以课内带动课外。 • 请学生补充一些其它他类群体生活的生物的社
会活动及其特征。如:狒群根据个体大小、力 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出等级 秩序,首领具有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的权利, 可以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同时负起指挥和保卫 狒群的义务。
5
• (四)融入作品,换位思考 • 1、提问: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
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 明确: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黏菌细胞等,在作 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 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 2、分组合作探究
• 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黏菌细 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 自读课文,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复述你们的生活。 (将学生分为四组:蚂蚁组、蜜蜂组、鲱鱼组和黏菌 细胞组,各组分别思考自己应当进行的社会行为,学 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从文中归纳出答案)
4
• 六、教学过程: • (一)导入:以“家”为话题引入课文 • (二)作者简介:见课本注释(1)和《金牌学子》 • (三)检查预习: • 1、正音释词 •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本文是一篇论
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 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 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 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 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 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 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7
8
9
• ②蜜蜂组: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 出寻找花蜜,通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 同伴传递信息。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 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我们的家庭成员 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主动分化成两 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 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 庭。
10
11
12
18
• 七、作业设计 • 二选一:1、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写
一段与它共同生活的经历,题目自拟,500 字左右。 • 2、观看《人与自然》或以动物世界为主题 的影片,写一篇观后感,500字左右。
19
附:板书设计
• 蚂蚁 • 蜜蜂 互相联系 能思考
人类社会 团结就是力量
• 黏菌细胞 • 鲱鱼 同步活动 有智慧 • 语言幽默风趣
示? • 明确:这些事例都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
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 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 动的。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 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 提问:既然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有如此巨大的相似性,那么我 们应当怎样对待生物社会呢? • 明确:二者是互相比照,并非水火不相容,作者对生物行为的 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 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 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聪颖而出,主宰了这个 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 还是需要联合,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 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极为 生物社会
相似
20
6
• 各小组选出几位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答案:
• ①蚂蚁组:我们蚂蚁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 庭。我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 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 隶。我们的同类织巢蚁属还会使用童工,抱着 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 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我们利用智 慧觅食,结合集体的力量搬动食物。在建造蚁 穴时,我们会集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 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 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 实。
图,把握作品主题。 •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
科技文章的能力。 • 三、教学方法: • 自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3
• 四、课前准备(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
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 音,熟悉全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 作意图。 •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 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 哪些特征。 • 五、课时分配:1课时
17
• (八)总结课文: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重在 积累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理念和精神。本文无 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 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 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 学美感的陶冶,学习此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把 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唯有尊重 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 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 大雁在集体出动进会排成“一”字或“人”字 形,并通过不同的鸣叫声发出信号;
• 看守羊群时只需看好威猛的羊头,羊队会自动 追随首领而不会丢失;
• 鸡的首领是一只漂亮的大公鸡……
14
15
• (六)探究主旨 • 提问:这些生动的事例说明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 明确:举例子。 • 提问: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
• ③细胞组:别看我们是微生物,我们的力量可 不小!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是一个个独立 的阿米巴状细胞,我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 不相往来。可是当我们的长官----一些特殊细 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 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 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 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我 们的子孙继续重复我们的生活方式。
16
• (七)怎样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 明确: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
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 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 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 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 人类的--员,却能"降格白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 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 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 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 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 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 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 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关主题